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2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做到以上教师的本职外,应怎样更好的与学生相处呢?以便在教学中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不应以“教师”自居,抛弃统治者和发令者的身份,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二.与学生交朋友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代表着一种权威,他们希望能够有很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和教师成为朋友。所以教师不能始终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让学生生畏,而是积极的走进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给他们亲切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反而能拉近师生关系,学生更愿意去接受教师以及对他们的教育。
三.做一个倾听者
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他们心中会有很多话语想找人倾诉,有很多问题想与人讨论,有很多困惑想得到指引……这时,作为教师,还应当肩负起倾听者的角色。给他们方向,教他们方法,使他们得到慰藉。这样,那些有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会在教师的倾听后,拥有更多的笑容与自信。
四.参与学生活动
教师除教学之外,还应该多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让师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与生活。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打成一片,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总之,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体会到教育的乐趣。
教师教书育人,自然离不开与学生的相处。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双方的角色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处事方法。而这种不同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班主任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而学生并不以为然,甚至有可能和你对着干。所以说,要怎样做到和学生相处恰到好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开始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适应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交流。
下面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六步曲”:
(1)学生很“怕”我,因为我很严厉,会提出各种严格的要求
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怕”实际上是一种敬畏,不是屈服,而是臣服。
2)学生有“一点喜欢”我,因为我通人情、以理服人
在处理问题时,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顾及孩子的心理特征,充满人情、以理服人,消除了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学生内心的波澜,使他们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
(3)学生能“接近”我,因为我给过他们帮助
(4)学生很“服”我,因为我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
(5)学生犯错误会主动找我,因为他们知道我的眼里不能有沙子
(6)我是“学生的朋友”,会分担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的很多问题 ……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孩子的世界”。鲁迅曾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的功夫。”教育过程首先就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班主任主要是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意蕴,体现了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第2个回答  2017-06-22
(一)、老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有些老师至今还非常看重老师的权威,认为老师要有足够的威慑力,使学生看到就有一种害怕的感觉。据我的经验来看,大都数情况下这样做产生的效果都不好,学生会很反感,甚至与你对着干。因此,我认为应此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高度,没有足够的震撼力,你最好选择和他们做朋友,用你逐渐释放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去征服他们。不做居高临下的“先生”,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实际上,对于新生事物,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比你更强。在工作中,我就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变化,注重培养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朋友。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能把我当作好朋友,从而树立起了老师崇高的威望。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尽量避免误会学生。  
在我们做学生的年代,学生的所做所为都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办,而今天我们仍以这个标准要求学生肯定不行。因此当学生有自己的主动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轻而易举的就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判定他是在犯错,弄清事情的原委以后再来作出符合实际的判定才。例如平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课迟到或许是因为帮助别人而迟到的。或许,学生家里有其他特殊情况,让他不得不这样做。我曾经就遇到过的类似的情况。我们班一位女孩,平常表现还不错,上学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上课也很认真。
第3个回答  2017-06-22
教师与学生相处首先要互相尊重,二者间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本着治病救人、诲人不倦的态度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帮助。
对学生的某些缺点或错误必须善意地、及时地给以指出和帮助。对学生的优点及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表扬。
此外,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主动和学生多交流。总之,师生之间感情融洽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先决条件!
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7-06-27
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完整而健全的人格。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有教的义务,也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学生具有完成规定学业的义务,也有选择怎样学的权利。我们传统的教师明确了学生有完成规定学业的义务,因而,不择方法地强迫学生进行学习,这势必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的师生关系向不良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有选择怎样学的权利,许多教师以“一个教师难以适应所有学生”为由,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就变相的剥夺了学生选择怎样学的权利,势必也会引发学生的不满。在师生关系出现隔阂的时候,传统教师往往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而是强行压制,相信古人所谓“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试图以强硬手段扭转学生态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光严格要求不理解学生的思想是落伍的、不科学的。所以我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应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教师面对自己 1、确立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培养人,核心是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也不例外。当今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看作是老师对其个人的肯定与赞许。老师的尊重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坚持自身修养的提高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作为教师都渴望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是教师必然的心理追求,但是反复强调“天地君亲师”、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强调“尊师重道”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的。新时期的学生已不在是传统的书生,把老师列在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上,天天参拜,他们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会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老师,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同等的人。因此要得到学生得到尊重,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化有形的要求为无形的吸引。这里教师的修养不仅是教学上的,还包括平时的言谈举止、着装打扮、交往礼仪等等各个方面。不侮辱漫骂学生、不殴打体罚学生、不穿奇装异服等等都是现在学生特别关注的教师素质表现。 二、教师面对学生 1、允许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最终培养出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才,而不是工厂中生产的统一的产品。因此不能以一个标准,尤其是成绩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现实教育过程中横亘在师生之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对成绩的要求,这几乎成为一些师生关系中的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家长对学校的期望,教师自身对教学成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无形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高分数的要求。部分学生难以达到要求,教师反复施压,而不适当降低要求,学生在努力中怎么也难达到预定目标,最终失去信心,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 2、允许学生犯错、再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不要期望学生从不犯错,即使是那些犯了错我们已经帮助他改正过的同学也别期望他永远不再重犯。学生许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有些甚至是学生长期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对于这种长期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教师可以想尽各种办法帮其改正,但是也要允许学生下次再犯,再给他重新改正的机会。在长期的改正过程中慢慢战胜、杜绝不好的习惯。比如做事的低效率、丢三落四,作业的粗心,作文中写错别字,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等待同学犯同样的错误。 三、处理师生关系方法 1、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善待学生,关心学生。现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来代替了过去的简单,权威型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性,这里所说的学生个性是指脾气倔强,与教师意见常常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不能歧视或冷落这些学生或者讽刺他们,应公平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地温暖,感受到爱地光明,从而使教育充满力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还要把学生当成朋友来看待来相处,尊重他们 尊重学生的真正内涵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要因材施教,对于后进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尊重与鼓励 在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使他们自觉向优秀学生转化,对于优秀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适时和适当的提醒与批评。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要大胆地批评,不能心软。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待,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5个回答  2022-03-14
一、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师生成为朋友,是有助于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当教育注重体验和心灵的息息相通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为朋友。当成为朋友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二、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将信赖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应该十分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断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师要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以至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