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音乐学校的「入学考」,让测验像游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在乐器,什么时候开始学这篇文章中,我曾写到,今年秋天将满六岁的阿雷,有机会在音乐学校开始学习一种乐器。

在乐器,什么时候开始学这篇文章中,我曾写到,今年秋天将满六岁的阿雷,有机会在音乐学校开始学习一种乐器。

这里的音乐学校,跟台湾「音乐班」的概念似乎不太一样。至少以六岁这个年纪的孩童而言,学习乐器并不归属于任何基础教育(小学)的一环或特定班级,而是孩子学前嗜好的一种。 对于满六岁的孩子,每个城市提供的乐器学习选项,也不太一样,我们这个城市提供的是六种: 小提琴、钢琴、大提琴、吉它、手风琴、中提琴。

我问音乐学校的秘书,这个城市的芬兰家长们,最常为孩子报名的乐器是什么? 结果答案是「钢琴」和「吉它」。

不知是否因为这两样想学的人最多,入学考时「竞争」比较多,秘书还建议我,如果阿雷同时对小提琴和钢琴都感兴趣的话,选小提琴好了,大概是「会考上的机率比较高」的关系。

另一个有趣的不同点是,虽然进音乐学校学乐器要经过「入学测验」,但是测验本身,跟乐器完全没有关系,也不需要有任何学琴的基础,当然也不需要上过任何音乐游戏课。那到底是要测验什么呢?又该如何准备?

音乐学校确认报名测验的来信上,只告诉家长: 不需要任何刻意准备,只要平常常跟孩子哼歌念谣,其实就是最好的「准备」。

「测验」,似乎跟努力没有关系(还没开始学琴,无从努力起),坦白说,我既不知道「测验」怎么测,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你要先去参加测验、才知道你会不会过、能不能去学小提琴」这个概念。

于是,在参加「测验」之前,我只是跟他说,「你想学小提琴的话,要先跟妈妈去音乐学校那里,他们会有一些活动给你尝试,然后才决定有没有地方让你学小提琴喔。」自己都觉得解释的很含糊,然而,这却也是我当时所能想到的唯一解释方法,阿雷也没有多问,母子俩就这样「完全状况外」的来到「测验地点」。

现场有两个房间,每个孩子都有事先预约好的时刻,大约五到十分钟,两个房间里各有两个老师,轮到孩子时就独立进去进行「测验」。

对于陌生的事物,阿雷一向需要点时间适应,一开始他有点「害怕」,问我:

「妈妈你可以跟我一起进房间吗?」

「不行耶,你看其它小朋友都是自己进去的喔!妈妈向你保证,会坐在这里等你好不好? 这样好了,我在这里从一数到一百,看数到一百的时候你出来了没,好吗?」

最近很爱数数的阿雷一听就觉得好像蛮好玩的,他点点头。

轮到阿雷了。房门打开,阿雷跳向前,开门的老师看他跳,也跟着跳了一下,竟然马上跟阿雷跳来跳去玩了起来,老师配合孩子天性的举动,让阿雷跟着放松下来,老师说:「阿雷请进,我们等一下要玩一个叫做模仿的游戏,你进来玩好吗?」 阿雷兴奋地进去了,早就忘了害怕。

我坐在外面听,只听见老师用鼓或用手,打出节奏,接着听到阿雷也「模仿」跟着打。 还听见老师唱歌的声音,最后,听见老师弹钢琴的声音,弹了蛮长一段后,阿雷就出来了。

一出来,他就兴奋地跟我说:「妈妈这个活动太好玩了,我还要再进去玩一次!!」

我笑了,「入学测验」看来很好玩,果然一切都以「游戏」为基础。

我回想起许多跟阿雷一起参与的音乐体验,音乐其实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游戏里,玩球时可以有韵律和节奏,孩子们可以拿水桶当鼓敲,从音乐游戏课到森林里的音乐合奏,一直都是是趣味,吸引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与参与。也许,真心从生活中喜欢音乐,结合音乐与各种游戏,就是学乐器最好的准备。 

我倒是好奇的问阿雷,老师最后在弹钢琴的时候,我都没听到其它声音,你那时在做什么?

「没有做什么啊,我坐在那里听老师弹钢琴。」

这到底是在测验什么,也许是测验专注力?

我笑了,真是有趣的「测验」方式。

虽然关于测验方式,我只能猜测,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连测验本身都变得像是游戏,倒让我觉得欣赏。

的确,阿雷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经历过的「测验」或「评量」,都是这种类似「游戏」的方式。

比方三岁时去妈妈宝宝健康中心作检查,护士就边跟他玩、边不著痕迹的「评量」他的成长状况;

四岁时在幼儿园里,有特教老师来评量每个孩子的「阅读预备能力」,不需要会认字,但是要看孩子对于音节、字母,是否有分辨能力。测验只有五分钟,而且孩子们似乎不知道自己正被「评量」,只觉得是在玩一个小游戏。

这次满六岁之前的音乐学校「入学测验」,看来也是用同样的理念在实行,我当场看到老师跟着阿雷一起蹦蹦跳跳、模仿他、再请阿雷也一起玩「模仿游戏」。至少测验本身,是个愉快的体验。

一个月后,我们收到音乐学校的通知: 阿雷通过了,被录取成为今秋学习小提琴的孩子之一。到底他会不会有兴趣持续学习?老师会不会太过严格?这些一时都无法预知。

然而这一路来的思索和体验,带给我的启发是,一切就按照孩子的步伐来吧!至少从测验开始,我感受到一种不给孩子压力、不让孩子害怕、用游戏当动机的方式,也许,这会是个最好的起点。

更多芬兰育儿与生活的分享,请参考北欧四季脸书专页。

我的新书: 教养可以这么自然-台湾妈妈的芬兰育儿手记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