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心法&招数——工作经验输出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文 / 李十一

导师项泽逸,有3年猎头公司高级顾问经验,7年招聘经验,现任国内医疗器械企业龙头威高集团招聘经理。导游证没过的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离开所在的985高校毕业去青岛找工作的时候,开始也碰过壁,当时就感慨:“要是能提前知道面试官问什么,有所准备该多好啊”。这也为导师后面走上人力资源管理的道路做了铺垫。

下面将精简全面地介绍一下项泽逸导师当时讲座的主要架构和内容。

面试的种类 ——“三权分立”模型,即面试可分为HR面(考察通用素质&价值观&技能等方面是否基本匹配,比如专业)、业务面试(考察经历、技能等的胜任力&团队匹配度)、高管面试(考察潜力)。

面试的指导理论及实践应用

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素质模型的选才标准(指导理论“ 冰山模型 ”):

水面之上是候选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技能(会做什么),这一部分对绩优者是必要的,但不能保证长远的高绩效,这也是可以学习获得的部分。

水面之下是候选人的价值观(因为某价值观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它影响或决定人们如何做事做什么事)、自我定位(也就是对责任的认知,即什么是我该做的)、需求(我要做什么)性格特质(我的性格特点适合做xx,我生来就是做xx的),水面之下的这些可预测候选人的长期成功,是人员筛选的重点,也就是面试时最受关注的部分,而这一部分是需要长期积累形成的。

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分别代表不同层面的能力,由上到下也是学习速成和本质态度的区分。这些能力可通过行为面试来判断考察,比如无领导小组讨论。行为面试的方式又有 BEI面试法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行为事件访谈法)、人才测评、内部人才盘点等等。按素质模型的要求,最好是通过关键行为事件面试,通过过去行为来预测未来成功,这里的过去关键行为尤其是指那些持续、长期、稳定的行为。而BEI的核心逻辑又是 STAR原则 ,一个完整的STAR情景包括situation(情境)+task(目标)+action(行为)+result(结果)。在用STAR原则进行BEI面试时,面试官常常会对候选人进行追问,进行追问的点通常是挑战性环节、个人关键行动、事情发生的转折、面临冲突时的、陷入僵局时等,像“克服困难的案例”、“表现领导力的情景”,面试官会对候选人的讲述打破砂锅问到底,但只观察逻辑不评论;从而使得在这整一过程中,假的STAR情景也无处遁形,例如,含糊事例、主观事例、道理事例(我会……我应该……共性是非现实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STAR原则不仅适用于面试官进行面试,候选人也可依照这一原则做出相应的面试准备。所以可以提前准备相关案例,适时抛出面试官感兴趣的“探寻点”。

招数①:言行举止

形 :服饰、发型(外形方面,常规的Dos and Don'ts可自行百度,也可以看看相关公司或岗位的面经)
神 :紧张不可怕(相反不能太放松)、态度要诚恳、 意向度 很重要(所以要多聊一聊)
言 : 全程逻辑在线 ,自我介绍要精炼(体现归纳、总结能力),回答要符合规律,不要过度包装自己(不符合事实就用力过猛了),提问要恰到好出
行 :注意礼仪(点头/微笑/鞠躬),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
材料 :像应届生求职时在HR面试环节通常需要准备的成绩单,研发/技术人员面试时需要准备的作品,具体看公司及岗位要求
注意从意向公司的第一通电话起,你就正式进入了面试环节,在各个方面需要自己多多留意

招数②:面试必备之自我介绍

我是谁(姓名、学校、专业)+我是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个性品质)+对岗位理解+匹配原因(两三点即可)+积极召唤(比如,“期待深入交流的机会”,“非常期待加入贵公司和大家一起共事”等等。特别说明: 积极暗示 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用,整个面试流程中可以适时地进行五到八次的积极暗示,毕竟意向是面试过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有时候积极甚至强烈的意向可以弥补技能上的暂时不足)

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注意表情、语速、眼神、时长

招数③:STAR面试——面试官对候选人表达的喜好

主角是“我”(反例:大家、同学等)
特定的行为(反例:泛泛而谈)
候选人自发的行动和想法
事件发生时的想法(有123点条理清楚为佳,模糊不可取,过去事件的现在感受也不可取,因为有种hindsight事后诸葛亮的意味)

招数④:STAR面试——面试官如何识别谎言

语言 :前后矛盾,反复强调,自我夸大,过于流利,等
表情 :眼神游离,盯着面试官(需要注视和眼神交流,但不要引起不适,最佳做法是看向对方眉心到肩膀的 大三角区域 ,而非眉心到下巴的小三角区域),嘴角下垂,表情夸张,眼睛向右上方看(有撒谎嫌疑),等
行为 :身体姿势突变,手势不自然,男性摸鼻子,女性捂嘴,等

招数⑤:STAR面试典型——“宝洁八大问”及其考察维度

Q1:请举一个你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的例子(看规划能力、执行力、自我认知、成就动机)
Q2:请举一个你在团队中发挥主动性,起领导者作用最终获得成果的例子(看领导力、沟通能力、成就动机等)
Q3:寻找相关信息,发现关键问题,依照一定步骤完成/解决……
……

招数⑥:非行为问题的背后意图

引入式问题 :怎么过来的?交通方便吗?
投射式问题 :你的理想公司?最不能接受的团队风格?怎么评价你的导员/导师?
动机式问题 :我们公司为什么吸引你?
情景式问题 :如果录用你……
压迫式问题 :如果压工资……
重复式问题 :你的离职原因?你在公司所遇到的问题?(可能第一个问题问过之后,过了十分钟又问你后者,但其实这是重复式问题,目的都是一样的,考察候选人离职的真实原因)
压力面试

招数⑦:奇葩问题汇总举例及攻略

奇葩问题第一类:
你的缺点?
你经历的最大失败?
攻略 :虽然/尽管……但是……
奇葩问题第二类:
为什么离职/放弃别的公司?
比较欣赏什么样的公司?
不喜欢和什么样的上级/同事共事?
如何评价舍友/辅导员/导师?
攻略 :投射性问题,尽量同公司岗位、团队情况、价值观相符(但本质上冲突也没必要强求,毕竟找工作是双向选择,参加面试的目的是找到实际适合自己的岗位/公司,而不是为了形式主义的过面试)
奇葩问题第三类:
父母做什么工作?(看原生家庭,排除可能的风险隐患,或者看经济压力等)
有没有男/女朋友?or 来这里上班小孩怎么办/另一半怎么看?
近期还应聘了哪些公司?
期望薪酬?
攻略 :此类内心价值取向问题,主要是看候选人的稳定性,注意合乎规律,勿过度延伸

招数⑧:职业规划问题的考察目的及攻略

目的:
01自我认知
02对岗位&职业理解程度(围绕岗位展开)
03反应/逻辑/语言能力
04稳定性
05上进心&目标感&自驱力
攻略:
Step 1,想做什么:比如,3~5年内与岗位相关的职业目标,可以是考证(注意非职级,要与做的事相关,而非地位title相关)
Step 2,能做什么:有xx能力支撑能做xx,路径如何
Step 3,环境支持做什么:结合公司、组织所提供的条件
Step 4,留余地:给自己预留动态和时间调整的空间,不要说死

招数⑨:如何提问

A 可结合行业&公司现状(比如利润、增幅、所处位置)
B 面临的挑战
C 如何考核(比如KPI?以增强代入感)
D 关于“您”(适用于一些好为人师的有资(you)历(ni)的中年男性/女性,当然正常情况下有回答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请教)
E 未来憧憬(比如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公司愿景)

1)如何应对压力面

首先要了解何为 压力面试 :以刁难的方式/形式考察应聘者在压力下的状态
那么在面试中,就要及时感知面试官意图,不要受对方情绪影响,积极开展心理建设;然后保持镇定,梳理逻辑;做到耐心+微笑(甚至可以安慰自己“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耐心接受考察&保持微笑),当然在压力下的出色表现会给面试加分不少。
Plan B:敢于反问*:确认到面试官的意图之后,如感到被冒犯可以反问

2)潜力理论(合益集团hay)——成长因素

多视角——跨领域思考能力:摆脱岗位限制&创新、有效地考虑岗位问题&复杂问题推进落实
好奇心——自我学习能力:好奇心理&学习愿望&承担全新的、有挑战性的岗位&面对风险,解决困难
同理心——社会洞察力&人际理解力:聆听他人澄清问题所在(相反,妄断动机)&主动理解&尊重他人&看到他人优点和长处
成熟度——情感的成熟度:负能量否?&情绪稳定性&政治成熟度(高管面环节尤其会看一下候选人的成熟度,会提一些像“如何看待岗位”,“如何评价公司状态”的类似问题)

3)当问到自己确实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简单粗暴地回答说自己不知道不会虽然是诚实的做法,但也失去了表现自己积极、灵活应对挑战的机会——更好的做法是:表示自己虽然确实还不了解,但是会用xx、xx、xx等几个方面来尝试解决。

参考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经典面试场景:

If you ask me a question, and I don't know the answer,
I'm gonna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
But I bet you what.
I know how to find the answer, and I will find the answer.

最后是讲座的保留节目——
Q&A环节啦

Q 1:关于能力素质模型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A 1: 能力素质模型 通常包括三类能力,即通用能力、可转移的能力、独特的能力。而其中通用能力是指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它表现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二者存在一种演变关系。不同企业强调的企业文化不同,像一些民营企业强调创新,强调“狼性文化”(典型之一华为),而一些外企强调规范化,强调work-life balance……
Q 2:关于导师从事HR职业以来比较看重的地方
A 2:沟通、表达、利他主义(成就别人,比如HRBP的角色,赋能业务部门,既是变革推动者,又是员工激励着,还负责一些行政事务)、使命感(甚至有些“理想主义”)、人际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