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吉名将——马仁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一提起马仁兴的名字,四平人民无不敬赞地说:“马师长为解放四平立下了丰功伟绩,不愧是为人民的功臣啊!”

马仁兴一九0四年出生在河北省平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马仁兴十七岁那年,被生活逼迫不得不去当兵。一九二四年,他回到家乡,看见父老兄妹生活艰难,贫困度日,驱使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年轻的马仁兴再次投军,要干一番事业。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民主运动席卷全国,对马仁兴震动很大。一九三八年十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踏踏实实地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此,他骑上战马,挥动皮鞭,带领一支轻骑兵骋于冀中、晋绥等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当时,他是晋绥第一军区司令员,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成功地粉碎了日寇《五一》大扫荡,创造了骑兵奔袭安平城的模范战例。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深受十四年亡国奴之苦的东北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谁料想虎去狼来,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派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东北人民又陷入灾难的深渊中。为了建立新中国,马仁兴根据党的指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徒步来到东北。十月,成立保安一旅,马仁兴任旅长。一九四七年五月,保安一旅改为独立第一师,马仁兴任师长。他率领全师指战员,在辽吉各地围歼反动派。在四战四平战役中,他以坚强的战斗意志,卓越的指挥才能,为东北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平,地处战略要地。国民党反动派将四平视为“党国命运之所系”。从一九四六年元月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两年间,东北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四次激烈的战斗!马仁兴参加并指挥了前三次的战役。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马仁兴师长率领三个团,冒雪向市区进攻,第二天早上结束战斗。指挥侦察队长廉克荣活捉伪省长,歼敌三千多人,四平人民获得了第一次解放。

这年四月,蒋介石疯狂扩大内战,妄图占领四平。这就形成了气壮山河的“四平保卫战”。马仁兴当时是四平卫戍司令。在四平保卫战最初一周里,他是主要指挥员,在站前广场举行的万人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进行了战前动员。他提出了“以铁锹胜炮火”、“工事用胜敌人”的作战指导思想,激励守城战士的斗志。

国民党穴居四平之后,马仁兴师长时时不忘四平人民,于一九四七年六月,他又挥师前来,决心第三次解放四平。这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头发略有斑白。长期戎马生涯在他那黑黑透红的圆脸上刻上了道道皱纹。北国的风霜使他的身体更加粗壮、厚实。他的双眼虽然充满了血丝,然而却闪烁着炯炯光芒。

为了选择突破口,做好突破的准备工作。马师长总是紧紧跟随前线部队一道前进。十三日这天,部队刚刚拿下李家窝棚,他立刻起来头顶上飞机盘弦,地上炮声隆隆,道路又泥泞,他毫无畏惧。到了前线以后,攀登一座主塔,冒着炮火观察敌人动向。

“坚决向里插!”马师长的命令下来。在他的指挥下,战斗局面很快打开。守城敌人溃败了,现代化防御体系被砸烂了。这时,上级要马师长的部队撤换下来,积蓄力量,迎接新的战斗!可是,他同政委、参谋长还在桥边用望远镜观察地型。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马仁兴师长的胸部,他倒在血泊之中。马仁兴师长为了四平人民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长白山的林海在哀鸣,辽河之水在呜咽,四平人民挽歌声悲,眼泪滴滴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

为纪念马仁兴师长,四平市把道里最繁华的一条街命名为仁兴街。

马仁兴同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在四平人民心中永远放出夺目的光辉,他那关心群众,热爱战士,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品格,永为广大人民所颂扬。

马仁兴同志的生活极为简朴,从没有过高的要求,他常常拿自己的津贴买书给战士看。他铺的是一条普通的毯子,一条狗皮褥子已经脱掉一半的毛了,盖的只是一床麻花棉被。有一次,组织上准备给他做一件新大衣,他却说:“别看旧大衣,我还很有感情哪。不必做新的了。发给他的一双鞋穿破了,他就一针一线地补。有人让他换双新的,他却深情地说:”补鞋是咱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什么时候也不能丢掉。“

(这是四平广播电台关于《四平史话》节目的已经播出的广播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