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阎罗王录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 见阎罗王方录囚的方是什么意思

1、方:正在,正当。

2、原文 :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3、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次做梦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的进了大殿,自称一生为官,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无愧鬼神。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但是要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啊!”

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得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有负于国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锋棱顿减。

2. 文言文《梦入阴司》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晚年所作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有篇文章题为《梦入阴司》。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在梦中到了冥府,看见阎罗王正在审讯被囚的鬼魂。有一位邻村老妇人来到殿前,阎罗王见了,立即改换一副笑脸,拱手相迎,又赐给一杯茶。随后命令下属官吏赶快送她到人间一个好地方去投生。

郑苏仙偷偷问身旁的冥吏:“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

冥吏曰:“这老妇人一生当中从没有损人利己之心。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有人难以避免。然而,追求利己的人必定要损害别人,种种诡诈奸巧行为便从这里发生出来,种种诬陷冤屈事件也从这里制造出来。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这位农村妇女能够自己控制私心,读书讲学的儒生们站在她面前,很多人会面有愧色的。冥王对她格外尊重,这又何必奇怪!”

郑苏仙一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听了这番话心中一惊,又问:“在农妇到阎罗殿以前,有身穿官服者,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从来不拿老百姓的东西,最多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为何没有受到如老妇般礼遇呢?”

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等,都有应该做的事。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

郑苏仙又替那位官员辩解说:“某虽无功,亦无罪。”

阎罗王说:“这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态,这不是有负于百姓么?某事某事,你拈轻怕重而不去做,这不是有负于国家么?《舜典》中《三载考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

原来,民间早有谚语“无功便是过”,是说的这回事。

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3.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

小题1:①只 ②树立(竖立)小题2: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小题3:廉政(廉洁)(1分) 勤政(务实,做实事)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

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

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这两个词语在课内就能找到相应的词语解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亭亭净植”,虽是课外解释,但出自课内。

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

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此句翻译要注意“举”的解释,这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从文中“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体现出为官要做实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写出为官应廉洁。

4. 【文言文中“录”、“登”的意思】

【汉字】录【拼音】lù【注音】ㄌㄨˋ部首笔画部首:彐部外笔画:5总笔画:8编码信息五笔86&98:VIU 仓颉:NMME郑码:XBKV笔顺编号:51124134 四角号码:17909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F55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 彐水汉字部件分解: 彐水笔顺编号: 51124134笔顺读写: 折横横竖捺横撇捺[1]编辑本段基本字义①记载,抄写:记~.载~.抄~.~供.②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③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编辑本段详细字义名词①(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②同本义 [green metal]录,金色也.——《说文》③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record]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币》④又如:言行录;名人录⑤次第,次序 [order]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动词①总领 [lead;head]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②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③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copy]手自笔录.——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④又余之手录.⑤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文件).⑥记载 [record]《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疏倧以侄子篡叔,宜加天讨.诚能自托于毛帅,并力罢奴,录其功,贷其前辜,论与廷议合.”⑦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⑧ 采取 [take;adopt]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⑨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是行也,必无生理,愿录其孥.——《旧五代史·梁书》⑩记;惦记 [keep thinking about; remember with concern]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⑾逮捕 [arrest; seize]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⑿收集;收藏 [collect; store up]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登拼音:dēng注音:ㄉㄥ部首:癶部外笔画:7,总笔画:12结构:半包围五笔86&98:WGKU仓颉:NOMRT郑码:XSJU 笔顺编号:543341251431四角号码:12108UniCode:CJK 统一汉字U+767B编辑本段基本字义登dēngㄉㄥˉ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记载:~记.~报.~载.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进:~崇(进用推崇).方言,穿:~上靴子.方言集汇粤语:dang1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汉英互译登rise,mount,board,climb ascend mount publish record step on编辑本段部首笔画部首: 癶部外笔画: 7总笔画: 12五笔86: wgku五笔98: wgku仓颉: nomrt笔顺编号: 543341251431四角号码: 12108郑码: xsju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67B[1]编辑本段详细释义登 dēng[动](1) (象形.本义:上车) 请添加图片说明(2) 同本义 [get on a car]登,上车也.——《说文》登,升也.——《尔雅》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袁可立)与辟嬉戏,即为登坛部署兵马状.——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3) 升,上,从下而上 [ascend;mount;scale]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登斯楼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示例(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5) 进献 [offer]农乃登黍.——《吕氏春秋》(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7) 增加 [add]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9) 成熟;丰收 [rippen]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11) 登记;记载 [enter;record;register]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13) 登天,指死 [die].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14) 成,引申为定 [bee;success]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年谷不登.——《礼记·曲礼》蚕事既登.——《礼记·月令》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二年》(15) 加封,升任 [confer (a title)].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16) 进用;选拔 [promot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