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普里阿摩斯那样对孩子尊重和爱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人类有童年,各民族有各自的童年。希腊这还孩童最健康,他不是神童,很正常,很活泼。”这段评价来自我非常喜爱的作家木心。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它创造出的是一个气势恢宏,神秘瑰丽,情意真切的世界。做了母亲之后再读希腊神话,我竟然从这璀璨绮丽的世界里看到了很多亲子教育可借鉴的闪光点。

普里阿摩斯是我最钦佩与敬重的一位父亲。

普里阿摩斯——特洛伊战争发生时的那位老国王,赫克托尔和帕里斯的父亲。作为特洛伊国王,他是英勇,睿智,果敢的大英雄,但是让我无数次动容并为之落泪的是这位伟大的英雄对孩子们那毫无雕琢的真诚质朴的接纳,尊重和爱。

感动之一:用全然的爱去对抗神谕。

希腊神话里肉身凡胎,半人半神或者神的命运几乎都是注定的。帕里斯出生后老国王知道了这个小儿子的神谕:帕里斯长大后将带来一场足以毁灭特洛伊的战争。唯有用帕里斯的生命来祭祀方能挽回这场灾难。没有谁能违反神谕,也没有谁能逃脱命运之神的安排。

普里阿摩斯悲痛万分地把帕里斯交给了一个牧师,牧师并没有杀害聪颖可爱的小帕里斯,而是偷偷把他抚养长大。

长大后的帕里斯因为一场机缘回到特洛伊王宫中并被父母认出。此时已经苍老的普里阿摩斯看着眼前挺拔英俊失而复得的儿子,完全抛却了那个可能毁了国家灭了臣民的神谕,那神圣伟大的父爱占了上风,帕里斯被留在了王宫。

过于理性的爱是无法打动人的内心的,能触及每个人内心柔软的恰恰是人的天性中最纯真最质朴的部分,如普里阿摩斯的这份深沉厚重的父爱。

的确如神谕所示:帕里斯为特洛伊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只木马屠了整个特洛伊城。

有人说,作为一国之王,以牺牲自己国家的方式保全自己的儿子未免有些自私。但是,退一步想,如果普里阿摩斯果真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以保全整个国家,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呢?其实,整个希腊神话就是一部让人震撼的悲剧,悲剧是什么呢?并非仅仅是一个悲惨的结局,鲁迅先生的概括揭示了其本质——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如飞蛾扑火,如乌江自刎。在这场悲剧里,正是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东西让希腊神话深刻而又盛大。

感动之二:无条件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选择。

不管是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还是看电影《特洛伊之战:木马屠城》,最能够促使我思考如何处理和孩子关系的都是普里阿摩斯对待帕里斯的各种“荒谬”选择时的方式。

帕里斯爱上了美妙绝伦的斯巴达王后海伦,彼时的海伦已为人妻,但是这并不影响海伦对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帕里斯一见钟情,并决绝地背叛了斯巴达国王墨涅劳斯,和帕里斯私奔,一起回到了特洛伊。这也是引发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招致屠城的导火索。

木心说,“古希腊是一个没有太多传统习俗,不受教条伦理约束的国度。”所以希腊神话里更看重的是个人意志,是选择自由,包括爱情。夺人妻,并因此会给特洛伊带来大规模的战争,这不管是从伦理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来说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面对一个只顾个人私情的小王子惹来的祸端,按照常规的推想,这位国王兼父亲该是怎样的失望和愤怒?

然而让我们一起看下这位伟大的国王兼慈爱的父亲的态度,绝对堪称模范!

他隆重地欢迎了从斯巴达归来的两位王子,拥抱了帕里斯,并极为真诚地和海伦行了碰面礼,夸赞她的容貌果然名不虚传。言谈举止间总是透露着一个父辈对小辈们真挚的爱和深情,一个国王对异国来客的真诚的欢迎。

我以为老国王是给帕里斯在众人面前留足了面子,等到私底下只有两人在场的时候,他一定会给这个不顾大局的小儿子一个恶狠狠地教训。但是,我又错了!原谅我只能用一个肉体凡胎的观念去揣摩一位传奇英雄的做法。

在那个宁静的深夜,父子俩并肩而坐,帕里斯为自己给国王和国家带来的麻烦深感抱歉,并向父亲表明了自己对海伦的深爱。面对帕里斯的道歉,普里阿摩斯略加思索后无比坚定地说:“我一生经历无数次战斗,为土地,为权力,为荣誉,也许为爱情而战更值得!”

我被这样的回答震撼了!这哪是父子间的谈话呢?这分明就是两个平等的男人之间关于人生关于爱情的开诚布公地探讨。

怎样的父亲才是真正能够走进孩子心灵的父亲?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威胁震慑,亦不是居高临下,不管你如何身居要职,如何富可敌国。最好的父亲应该是能够凭着最天然质朴的那份父爱贴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并鼓励他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帕里斯告诉父亲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承担,他要单独和斯巴达国王——海伦的丈夫墨奈劳斯决一死战。帕里斯那一刻的担当亦感动了我,父亲和哥哥赫克托尔虽然知道这一战必是送死,但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并为他骄傲!

然而,这个软弱的帕里斯没几个回合就败在了勇猛的墨奈劳斯的剑下。更可恨的是这个外表英俊的小王子并未遵守之前约定的“战败的一方放弃海伦并结束掉自己生命”的诺言,而是狼狈不堪地爬回哥哥赫克托尔的身边寻求保护。

这个情节让我打心眼里鄙视这个徒有其表的王子,老国王的眼神里在闪过了一丝丝的失望后,也并未对这个自私软弱又失信的王子进行任何的处置,有的是再一次的包容和原谅。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才慢慢铸就了一个更加坚强,勇敢,仁慈的灵魂。后面的情节中帕里斯终于完美蜕变,不仅亲手用剑射杀了杀死哥哥的阿喀琉斯,而且也将带领着特洛伊进行战败后的恢复与重建。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老国王用自己全然的接纳,爱,尊重,智慧以及时间换来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蜕变。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每个父亲母亲都要耐得住这个“慢”,耐得住性子在“慢”中去体察孩子的优势,察觉孩子的不足,去察言观行,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了解他的所思所想。“爱”是个大前提,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至真至纯至深的爱,在爱的力量下把孩子真真切切地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去引导,去帮助,一定会收获融洽动人的亲子关系,孩子也将会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感动之三:冒死保全大王子赫克托尔的尸体

这个情节一定是《伊利亚特》中最催人泪下的:为那深情的父爱,为一个老父亲失去儿子后深切的悲痛。

赫克托尔一定是特洛伊最伟大的英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勇敢,正直和智慧。他接受了希腊的另一位大英雄阿喀琉斯满腔怒火的挑战,在单打独斗中赫克托尔被刺死。一个年轻而英勇的生命的惨死已经令人心痛万分,但是被复仇之火燃烧着的阿喀琉斯恨不得让赫克托尔碎尸万段,他用绳子一头栓在尸体的身上,一头栓在马车上,拖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百般蹂躏。

普里阿摩斯心痛万分!死别,对于一对情义笃深的父子来说该是怎样的彻骨之痛!老国王决定前往阿喀琉斯的军营赎回儿子的尸体。

在阿喀琉斯的帐篷里,普里阿摩斯跪在这个杀子仇人的面前,拥抱他的膝盖,亲吻那双溅满了儿子鲜血的双手。这位老国王把自己放得如此低下和卑微只是想要回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的尸体,他把自己国王的姿态甚至是尊严埋葬在敌人的脚下,声泪俱下地说服阿喀琉斯归还尸体。

纵然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纵然他恨不得把赫克托尔的尸体绞成肉泥,但是,是一位父亲的爱子深情平复了这份仇恨,打动了这个不可一世,铁石心肠的敌国英雄,他终于答应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并主动承诺在为赫克托尔举行葬礼的十二天里,绝不出军攻打特洛伊。

告别时,阿喀琉斯满含深情地说:“您是最值得尊敬的国王和父亲!”

人常说父爱高耸如大山,深沉如大海。这位征战无数,驰骋沙场,戎马一生的国王作为父亲的角色,常常把自己一生的荣耀隐藏起来,去倾听,去接纳,去尊重,去爱,而这一切无需任何条件,只因为你是你自己,你是我的儿子。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正是赫克托尔能够成为特洛伊最伟大的英雄,帕里斯最终得以蜕变的重要支撑。

无疑,普里阿摩斯完美阐释了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

一个理想的父亲该是什么模样呢?我想他要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如大山般的存在。不管何时,有他在,孩子永远充满探索的力量和站起来前行的勇气;不管遇到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孩子心里都会充满了光芒,那光芒来自于无所不能的父亲的沉稳和担当;哪怕父亲苍老了,衰弱了,他依然还是孩子心中最愿意依赖的那个英勇果敢的男人,那个愿意走近去倾听,去表达,去获得智慧和力量的英雄。

时光渐渐老去,古老的文明却依然朝气蓬勃。再读希腊神话,又一次深刻体悟到爱不分国界,全世界的父爱母爱都是至真至诚至纯至深的。满怀深切的爱意拥抱这位沧桑的老英雄,致敬这份永不过时的深沉厚重的父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