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绿营:仔细算算清军参加鸦片战争的人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面对万里之外虎视眈眈的英国殖民者,清朝 *** 派遣多少兵力来参加这次至关重要的战争呢?(尽管清廷当时完全意识不到敌人的强大和野心) 1840年前后,清朝 *** 常备军总人数达到80万,其中八旗兵20万,绿营兵60万。就数字而言,这是当时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常备军。那么此时英国的军力如何呢? 号称「 ”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当时大致拥有14万的正规军,再加上负责本国防卫任务的国民军共有20余万人。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的海陆总兵力加起来达到7000余人,战争中英国不断往中国增兵,最多有两万人,双方的兵力比是40比1。这么一看,许多人往往会轻易做出结论,就算当时英国是先进的工业国,船坚炮利,但是我们本土作战,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平均40个打1个还打不过?腐败的清 *** 真没用!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出人意料,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更多的情况是以多打少。这就需要从清朝军队的编制与担负的任务来解释。 先说20万八旗兵,这是清朝开国的主要力量,也最为清 *** 所倚重。八旗分为京营兵和驻防兵两个系统,各十万人。京营兵顾名思义就是驻扎在北京地区保卫京城的,无需多言。驻防兵就有些复杂了,他们可以又可以分为四个系统:保卫满清老家所谓龙兴之地;监视北方的蒙古贵族;巡视西北边疆以及监视内地各行省绿营兵。八旗驻防兵共十万人,但是事实上分布到全国各地,所驻防的地方实际人数是非常少的。 而绿营兵和八旗驻防兵是十分相似的,60万人是分布在全国十多个行省当中的,具体到每一个关口、要冲人数就很少了。同时清 *** 的地方兵驻防往往根据该地区的战略位置而布置人数,视其重要程度从200到1000多而变化。比如鸦片战争期间重要战场、海防重地吴淞口,大约有一千一百多名士兵驻扎在此,由一名参将统辖。但是吴淞口这一千多人有两百在吴淞口西炮台,另外八百人则分布在从宝山县到嘉定县城的防务(与今天的宝山有差别),在一些哨所、防地仅仅只有十余人驻防。而这和数千人的英国军队如何抗衡? 从上述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找到清代地方军队的一个驻防特点,他们不像我们今天一个团或者一个旅,全部集中在一起,有任务时候按照上级的命令出动。他们营以下的部队都是分散在驻防地的,因为清代军队的性质不只是打仗,他们还要负责城市的治安、官府衙门或者皇家园林的看护、同时监视检查民众。概括起来,清代的大多数军队并不只是国防军,他们是现在警察、内卫部队和国防军的结合,讽刺的是警察的角色是最浓厚的。 由清军的编制和指责决定了,所谓的80万是不可能完全用于参加战争的,同时各种地方的束缚,机动性非常差。40比1的比例就要大打折扣了。 因此讨论鸦片战争当中的清军人数就要看战争发生的具体地方了。整个战争过程涉及到四个省份:从南到北分别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这四个省大致驻防兵的人数有20万人,然而问题还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20万人是不可能全部参加到战争当中的,一般是只能由英军所攻击的地区的实际负责防卫的军队来迎战。而现实就是英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完全打不过。 面对英国人的所向披靡,这些地区的军政长官如梦方醒,要是再被英军攻城略地,即便英国人打不到省城,道光皇帝的革职圣旨肯定逃不了。他们开始调动省内很少能够抽调的军队支援前线,并且向皇帝打报告。尽管地方大臣给皇帝的报告绝大多数都是谎报战功,没有几句实话,皇帝也是一头雾水(事实上,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道光都没有搞明白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英国人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但是向来谨慎保守的他,还是意识到了南方的危机。深知自己国情的皇帝开始从全国调兵,支援东南前线。 皇帝的命令下达,整个国家机器开始缓慢而又低效的运转,各省督抚接到皇帝的命令,下达给下辖的标营将官,然后标营的将官根据具体情况,从这个关卡调十个人,那个市镇调七八个人,积少成多,在省城统一整编之后,任命一个临时的将官统领出发。然后跋山涉水,向东或南出发。 据统计,鸦片战争当中,广东得到外省的支援有一万七千人,而这一万七千人竟然是来自湖南、广西、江西、湖北、云南和贵州七个省份的军队。浙江也是如此,得到外省支援的2万人竟然来自全国不同的十二个省份。如此东拼西凑,将领和士兵互不熟悉,一打仗基本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处失守或者退败,整体动摇进而逃跑,从而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 尽管困难重重,清 *** 还是集结了近10万人的兵力,前往前线。但是这里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军队的调动速度。 当时军队的行进都是按照驿道前行的。除了很少部分是通过水路进发,大多数都是靠两条腿前进的。从皇帝的调兵支援命令下达到该省的督抚手中开始,到他们抵达战场,一般邻省需要30至40天,每相隔一省时间至少就会增加10天。 调兵速度使得清军的本土优势不再,有时候英国从印度孟加拉等地运来士兵的速度都比内地调兵的速度快。同时,又因为通讯的原因,清军的军事部署完全赶不上前线的具体变化,有时候等到支援的军队赶到战场,英国人早已经扬长而去了。比如1841年4月16日,皇帝调派来自广西的1000余名士兵增援浙江宁波。直到6月29,第一波500多人才到,而英军早都放弃了宁波,攻下吴淞,向南京进发了。于是这波兵又开始向江苏前进。再等他们抵达南京战场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拿着当下的标准和条件去评判古人,从而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对历史品头论足,以显示自己的所谓的真知灼见。 撰稿/素白【读史品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