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绍兴师爷》中的方敬斋是谁的原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剧中方敬斋的人物原型为汪辉祖。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居士,浙江萧山人,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嫡母、生母守寡抚养长大。十七岁时考中秀才,但家境贫寒,无力再参加科举,只得于二十三岁时跟随做官的外舅,当一名书启幕友。以后立志学习刑名(即古代法律),到了三十岁,终于成为一名刑名师爷,在江浙两省州县衙门应聘做幕,办了不少疑案,声名鹊起,为州县官争相聘请。乾隆中期 ,

东南沿海各省发现使用“宽水钱 ”甚多,朝廷怀疑有人私铸,下令严查 , 闽、浙总督尹继善委托汪辉祖查办此案。汪查明“ 宽水钱”系日本钱币 , 由商船带入, 非民间私铸,避免了一场冤案。尹继善对汪大加赞赏 , 感慨地说 :“做官治事不能不用读书人” 。

邬有道
据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田文镜之幕客》记载,清雍正年间,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有位名叫邬思道的“绍兴师爷”。邬先生名思道,字王露,绍兴人。家贫,以游幕为生。 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

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与邬先生相处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了。原来这篇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分享者电视,官居大学士,隆科多倚拥戴之功,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这时已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而苦于无从下手,因满朝文武虽知隆科多不法,但慑于其权势,无人敢揭发。 邬先生摩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做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

雍正看了奏节,正求之不得,立即将奏节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了。 田文镜对属下很傲慢,可对邬先生却很恭敬。邬先生著有诗集《游梁草》,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本书是绍兴师爷的枕中鸿宝。 以上就是出于清人笔记中的邬思道。可见,《绍兴师爷》中邬有道即为李岳瑞笔下的邬思道。
《绍兴师爷》中的方敬斋,是一个不得志的师爷,一生都在现实中的困顿与理想中的得意中度过。在剧中,清末的科场腐败不堪,主考官完全视学子前程为儿戏,以致于满腹才学的方敬斋落榜并重新落入师爷的行当,而并无真才实学的董瑞却意外中了榜做了官,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然而可悲的是,方静斋并不知道自己落榜并无关才学只是糊涂的主考官草菅人命,在他的一生中,科举中第始终是心里的一个结,尽管他也时时为自己作为师爷的才华而沾沾自喜,但是却无时无刻不想着有朝一日能再次上京赴试以求功名,这件事情缠绕他一生。这其实是当时社会大多数士子的共同想法,更是众多师爷心中的最终理想。即使在今天,除非实在不想上学了,否则努力读书高考上大学依然是中国大地上众多学子的共同目标,更不用说在读书人出路本就很少的封建社会了。然而命运弄人,方敬斋几赴试都未能成行,这也并不奇怪,毕竟身为师爷,责任在身,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而人到中年,琐事颇多,早没有了少年时期一心一意奔前程的资本。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方静斋好不容易得了个机会做了个县令,却发现,原来师爷做得好并不一定就可以做官,以至于一到地方上就得罪了人,于是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变得举步维艰,最后落的个短仕一年就丢了官自己还大病一场。关于这一点颇可琢磨,到底是因为方敬斋做师爷做的太久所以变得不适合官场,还是 说方静斋本人就没有做官的特质呢?又或者是他那三代师爷的血缘害苦了他,他本就是一个做师爷的命?殊不见那胸中没有多少墨水的董瑞兄可是混的风生水起。也许有人天生就是做官的料,不服都不行,有人天生就是个谋士,如方敬斋如是也。可惜的是,方敬斋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朝廷给他外放一个县令,他喜出望外,认为是光耀了门楣,准备大干一场,而他所谓的干,是用师爷的手段与聪明去干作为父母官的事,这下就惹了众怒,当然这里的众,不是老百姓,而是当地的豪绅老大,所以他的官不好当,这点不用解释大家也可以明白。尽管董瑞这小子不是什么干净的官,但是他的有些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做官就得左右逢源四下打点,更退一步说,即使你有理想有抱负,你也得想尽办法先保住你的官位,然后才能办事,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伤的是自己,这不能不说是一句箴言啊,可惜董瑞自己只做到了前半句,后半句是说给方敬斋听的,而方敬斋并没有采纳,于是造成了他们俩的决裂。同时我们又不禁感叹,幸亏当时他没有中第做官,否则,以他的品性与气质,是不是该早早地灰心丧气隐居山野了呢,这样,也就没有了师爷方敬斋传奇的一生了。悖论啊实在是悖论,而这样一种进退不得的人生困境即使在今天也很常见,所以说,方敬斋完全可以为古今无数沉沦下僚的知识分子做代言。
而问题是,沦为脏官的董瑞并没有预期中的被绳之以法以正视听,而才华横溢的好人方敬斋却两袖清风栖身草野,由此可以看见,官场中的好坏之分与普罗大众是不同的,方敬斋正是没有分清楚这点,所以造成自己在官场上的悲剧,但其心可慰的是,为官一任,方敬斋却是得到了地方百姓的爱戴,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自古而然。因此,《绍兴师爷》并不是一部爱恨分明嫉恶如仇式的剧,它只是讲述了一个师爷的经历,并通过这个人还原了当年的一段历史或者说是真实,而真实的世界是没有分明的爱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