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教育,严管还是放养?

从小严加管教和放养的孩子,长大后哪个更孝顺父母?

第1个回答  2020-11-26
放养的好处和弊端

所谓"放养"其实就是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自行选择和安排自己的人生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计划以及安排能力,同样也可以让孩子们拥有承担责任的经验和能力,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责任感。

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降低孩子们因为父母的管教而逐渐增加的压力,从而避免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弊端: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选择都是很容易被情绪所影响,而且是非常不成熟的,此时此刻他们需要父母一定的指引,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过度放养的政策,会使得孩子们因为冲动做出一些无可挽回的事情,更有甚者可能因此走上歧途。

就像是放养政策一样,严加管教,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弊端。

严加管教的好处和弊端

好处

严加管教,顾名思义,就是父母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孩子身上的所有事情,用自己的经验去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尽量避免孩子们走弯路。这种方式事实上是给孩子们开了一条捷径,让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能够更快更好地到达自己想要的目标。

弊端

但是很多时候过多的严加管教,反而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办法帮助孩子们进步。

而且还会使得孩子们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从而产生一些抗拒心理。不仅从此不再听从父母的意见,更有甚者会因为父母的一两句话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过度的善良和过度的严加管教,对于孩子来说都不是最为合适的教育方法,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对于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父母应该要懂得权衡放养和严加管教,找到一个中心点从而才可以,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孩子们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权衡这两点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孩子在自律方面的能力

自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有的时候即便是成年人,在面对繁多的工作时,他们也会想要偷懒,很少人能真正地将自己制定的计划执行下去,因此这对于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来说更加是一件难事。

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变得更好,首先就应该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一个自律的孩子,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作出理智而正确的选择,取得更好的成就。

全面看待孩子,找到优缺点

现如今很多的父母,总是用成绩来判断自己孩子的好坏,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非常片面的。但从成绩来看,很容易忽略孩子们身上宝贵的品质。

所以父母应该暂时放下工作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认清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陷,从而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变得更好。

放养和严加管教相结合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东西,他是需要父母不断地去摸索和实验,才能够得出来的。所以,父母应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调整两种方法的程度,从而得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样子去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有出息。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变得越来越优秀,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在很多时候,这并不单单是靠孩子一个人来实现的,父母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管教孩子方面父母应该多花点心思,重视孩子们的想法,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孩子之后,管教孩子这方面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起来。父母就可以权衡好放养和严加管教之间的界限,从而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由此可以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能够帮助孩子变得有出息。
第2个回答  2020-11-26
别人孩子的经历经验想法都和你孩子没有一毛钱关系。
首先“孩子”是一个群体,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之大是你难以想象的,更别提其他如年龄 父母成长环境 目标等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了。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者制度可以统一套在所有孩子上。
可以像“猫爸”一样妥协进哈佛,也可以像梦鸽一样妥协进“肥皂所”。
可以像“虎妈”一样严厉出十项全能,也可以像阿洛伊斯一样打出个希特勒。
比如父母经典名言之一: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

这个问题就像,女人生日喜欢什么礼物一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此之良药彼之砒霜。
没有所谓好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先有原理,后根据原理来制定一个方法。而对孩子足够多的了解,就是原理的一部分。
制定优秀方案的父母都有几个共性:
1.尊重个体差异,明白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2.足够了解孩子。
3.也愿意投入足够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去了解孩子。
4.听(获取信息)的优先级往往要高于说(输出信息)。
5.自己也是出类拔萃的人,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把优秀的品质无声息的传承。
6.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7.或许可以指定一个规则来约束孩子,但是请让这个规则保持恒定。

适合你孩子的方法肯定有,一种或者很多种,它只有一种获得方法:自 己 去 找。
第3个回答  2020-11-26
当然要严管,但是必须有一个度。
其实过分的严管和完全的放养都是不正确的,父母应该综合这两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严管有什么弊端?
1胆小懦弱。
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那孩子对父母就会恐惧大过尊敬,而且这是孩子并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的错误,只是会因为害怕被打骂而选择承认错误,但并不会去改正,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点。
2没有主见。
由于父母太过严厉,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想的轨迹去成长,于是就事事都帮孩子决定好,这个时候孩子只能服从于父母的调配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变得没有主见。
3伤害亲子关系。
父母太过严格,孩子一旦犯错误父母就开始责备打骂,这样孩子其实并不服从父母的管教,相反他们会更想要逃离父母,会觉得父母太烦人,不愿和父母沟通。
4表达能力弱。
因为父母太过严厉,总是太快的下定论,没有给孩子一点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导致孩子越来越不会去表达,到后来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
严厉其实有好处:
当然严厉教育也有严厉教育的好处,在严格的管控下,孩子比较不会去走上歧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去学习去改掉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其实很多好习惯也确实是在父母强制的要求下养成的。
那么放养有什么弊端?
1无法无天。
由于父母的放任与纵容,孩子就会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考虑事情都从自身的饿角度出发,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总觉得别人都要让着他。想做什么就必须做什么,容不得别人的反驳与建议。
2自律能力差。
因为孩子自身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父母的放任,孩子就会更加的散漫,生活也就会变得没有规律。
放养也会有好处:
放养的孩子他会更加快乐,因为他身上没有约束,而且放养的孩子如果遇上他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会更有求知欲,也就更有兴趣去学习。
总而言之,放养与严管各有利弊,所以父母有一定不能只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应该要松弛有度。
那父母应该要怎么去权衡呢?
父母要了解清楚孩子的优缺点。
孔子曾说过要因材施教,教育孩子并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应该要通过了解孩子的优缺点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父母了解了孩子的优缺点就会发现孩子是偷懒还是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果是偷懒那就应该对其做出惩罚,如果已经完成了任务那也不能剥夺孩子休闲娱乐的时间。
教育需要软硬兼施。
父母不能一味的严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也不能太过放纵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一来就劈头盖脸的批评。
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去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父母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孩子所犯的错误,也才能做出相对应的奖惩行为。
特别是遇到孩子没考好的时候,要先了解清楚为什么会没考好,如果是孩子不认真导致的就可以批评他,如果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那父母就应该要鼓励他。
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
自律的孩子他做什么事情都会有自己的规划,他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如果孩子有自律的能力,那么父母就不需要担心孩子的学习因为他自己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成功。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就可以从每天的时间表开始,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天的时间表,然后按照时间表上的内容去完成每天的任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做事有规律有计划。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只是孩子在成长,父母也是需要不断的进步,毕竟时代在转变,要成为一对好的父母并不容易,所以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探索,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4个回答  2020-11-26
放养吧,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多元化其实放养式教育的理念是非常好的,让父母更多的给予孩子探索的空间和自由,经有关科学研究表明,放养式教育能够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情商更高往往放养式的孩子,由于父母给予了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的天性得以快乐的释放,也会让孩子经历许多的事情,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孩子对于人和事的理解,更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这样孩子的情商会越来越高。更有责任,有担当放养式的孩子由于从小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自然以及很多人和事的锻炼,因此往往处理能力的能力非常强,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历练,变得更有责任感,更有担当。
该如何放养?
1、提前设限在父母实行放养式教育的时候,应当与孩子设定规则,告诉孩子在什么范围内是可以做的,什么范围内是不可以的,父母要有原则和底线,不能一味的放纵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感才能有助于放养式教育更好地实行、抓住机会引导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当以引导孩子为主要目的,不要经常一听到孩子犯错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责骂孩子,父母过于暴躁,并且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非常不自信。其实在孩子犯错时,往往才是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最佳时机。态度保持一致很多父母往往嘴上说要放养孩子,但是实际上却是无法做到,给予孩子一定自由的,因此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态度,在教育上保持一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放养式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是往往需要父母更好的理解,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加以利用,才能够更好的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家长只是盲目的实行完全的放养教育,那么肯定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积累大量的坏习惯和问题,导致孩子不能更好的成长。
第5个回答  2020-11-26
搜狐网
霾 / 6°
广告
放养孩子还是严管孩子?你的教育行为,藏着孩子的未来!
雪雨剑
01-05 09:14
订阅
放养孩子还是严管孩子?你的教育行为,藏着孩子的未来!
没有好放养的娃,只有不想操心的爹妈。
近年来,“放养”教育在妈妈圈流行起来,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天性,要独立成长。可这些所谓的“放养”教育,不过是时代之下最具浪漫色彩的教育“骗局”。
01
说到此处,也许你会拿出各种例子来反驳:你看人家欧美国家实行的就是放养教育,学校早早放学让孩子玩儿去了,家长也不会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然而你只看到人家早早放学,可放学之后做了些什么你真的了解过吗?
平民家庭的孩子高高兴兴玩去了,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养”,可精英阶层的孩子却普遍实行“协作培养”——付出额外的金钱、精力,学乐器、学外语,以此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敲门砖。
结果就是,平民家庭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孩子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02
在中国,那些普通家庭里被“放养”长大的孩子,最终都怎么样了?
身边有位妈妈,就是忠实的“放养”主义践行者,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随她去吧,孩子高兴就好”。
到了饭点,孩子不想吃饭,还一边抱着零食一边盯着电视不肯挪脚。每次孩子爸爸想纠正孩子的这个习惯,都被妈妈制止:“她还这么小,长大了就不会了。”
有一次,孩子心血来潮想学舞蹈,妈妈给她报了兴趣班,结果没学几天就放弃了。爸爸觉得这样不好,妈妈却一再坚持:“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她现在还在尝试,等她找到自己的兴趣,自然就会坚持下去啦。”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仿佛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言不合就哭闹。更甚的是在幼儿园里也是一样“横行”,经常被其他家长投诉,随便抢人玩具,抢不过就上手打人。
随着投诉越来越多,妈妈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管教”起孩子来。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03
父母的随意“放养”,可能会引来孩子成年后的埋怨和悔恨。
《家有儿女》里有一集,刘星和小雨怪妈妈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向来尊重孩子的刘梅很是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辩驳道:“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
话糙理不糙,怼得刘梅无言以对。
“英语太难了!”“好,咱们不学,快乐最重要!”
“作业太多了!”“好,咱们不做,快乐最重要!”
“舞蹈太累了!”“好,咱们不跳,快乐最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