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下唐朝皇宫。

宫内各种建筑物的用处、名称。能附上简图说明最好。

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时代生产力和人们审美情趣结合的产物。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由都市建筑、宫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组成。就唐代宫殿建筑而言,大明宫、兴庆宫和华清宫最具代表性,有着鲜明且彼此不同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从考古发掘可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宫城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下省、中书省、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同时唐玄宗还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办公区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区又以园林为主。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在平面布局上有着显著特点:三座主殿,把用于皇帝会见外国使节,举行国家庆典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含元殿建在最前面,其后是日朝宣政殿和常朝紫宸殿,这种排列方式既符合实际需要又能体现封建等级观念;把举行国宴和游乐活动的主殿———麟德殿置于太液池西岸的高旷之地,距左银台门和翰林院仅90多米,这样,既便于参加饮宴的文武百官、皇族贵戚出入,又能突出皇族权威,同时也使饮宴的喧闹之声不影响办公和居住。由此可见大明宫在平面设计上,既体现出封闭性的“空间”艺术布局,也反映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也是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从构图布局分析,这座殿利用龙首原做殿基,突出了殿基的高大。阁基又高于殿基,犹如鼓风欲翔的两翼,加上上殿的坡道所谓龙尾道的设置,更增加了该殿的凌空感和宏大气势。整个含元殿建筑群面对一个开阔的广场,似巨鹰从天而降,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宫殿建筑所呈现出的壮丽、雄浑、大气的风格。此外,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建筑遗物可知:含元殿的墙面是白色的,殿顶的覆瓦是黑色的,屋脊是绿色的,柱子是红色的,斗拱是赭黄色的,这种色彩配合使建筑物显得庄严而素净,突出了中国建筑以“厚”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殿西建有西亭和结邻楼,东建东亭和郁仪楼。三殿相连,翼以两楼二亭,并周绕严密,构思精巧。这种用楼亭衬托中央大殿的组合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庭院与组群建筑的布局上,采用左右均衡对称借以突出中央大殿的建筑特色。这在甘肃敦煌唐代壁画上也有所反映。同时,麟德殿的建筑,还开创了三殿相连的建筑形式。

  总之,大明宫在建筑艺术方面多有创新,体现出我国中古时代宫殿建筑艺术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称中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

  兴庆宫乃盛唐时期所建,占地面积2016亩,它是唐代园林与宫廷建筑相结合的典范,宫内的主要建筑如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多呈楼阁式。这些楼阁式建筑所显示出的艺术形象,是高台基,大屋顶,大屋顶的垂脊呈弧形,屋檐也微微翘起,整个坡面呈“旋轮线”形。“旋轮线”是最速降线,如遇大雨,屋顶上的积水可以最快速度流走。同时“旋轮线”形,不仅屋面形象很美,还起到一个重要的平衡作用,加强了柱子的稳定性,对房屋结构有利。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合,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屋脊的两端饰有“鸱尾”,使整个建筑更加壮观,更富有神采。兴庆宫的建筑还采用硕大的斗拱,挺拔的柱子,绚丽的彩绘,高高的台基,有机地结合为统一体,显示出尊贵、豪华、富丽、典雅的建筑文化特色来。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乐的离宫,因此选在京城长安近郊的骊山建筑。这座离宫依山临水自然风景优美。在平面布局上,许多殿阁分布在山上山下,掩映在花丛树林中,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韵,给人以宽松清新之感,以满足皇族贵戚来此休憩的需要。这座离宫,主要是为皇族贵戚来此沐浴温泉而建。因此宫内建有浴殿汤池多处,正如晚唐诗人陆龟蒙所写:“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环。”为了突出山林野趣,这些浴殿建筑所呈现的外观形象精巧秀美,规模也小,而浴池外观装饰则极尽豪华。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皇宫和离宫在建筑上的不同:皇宫突出宏大的气势,庄重雄伟的风格;而离宫突出园林风光,建筑分散,多呈小巧秀美的特色。但都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今天研究唐代宫殿建筑的文化特征,既希望人们对古城西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为给今日西安建筑突出古城风貌提供资料,使古城西安能更显示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与风采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0

唐代宫殿一共有五处,分别是太极宫、紫微城、大明宫、上阳宫、兴庆宫。

1.太极宫

隋唐长安城宫城,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隋大兴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太极宫是都城长安第一处大的宫殿群,内有别殿、亭、观三十五所,构成都城长安一组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其中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太极殿、两仪殿、承庆殿、武德殿、甘露殿、凌烟阁等等。

太极宫遗址位于西安市核心区内,全为现代建筑所覆压,尚无条件进行考古发掘。据勘测及文献记载可知,宫城(包括东宫及掖庭宫)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宫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墙壁高三丈五尺(合10.3米),墙基宽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东城墙部分的宽度是14米多。

2.紫微城

隋唐洛阳城宫城,又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雄踞隋唐洛阳城西北隅至高地,占地面积约420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6倍,乃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因此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将其宫城命名为“紫微城”。征调劳工170万人60日便已建成,是世界历史上用工数量最多、建造速度最快的皇宫。其设计者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将紫微城建造的“穷极壮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后经武则天大力增修,使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历史新高,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宫殿建筑的最高峰,至今仍未被超越。紫微城前后沿用530余年,相继成为隋、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九朝的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宫殿之典范,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被后世皇宫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