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六期辩题「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六期的辩题。

随着奇葩说连续多季的播出,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奇葩说在做节目时,只能追求形式上的奇葩,而在真正的观点输出上,必须追求正。因而,每一个辩题,最终都会放大成群体问题,社会问题。

但在感情这件事上,对个体而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可能做大样本测试。因此,解决这样的具体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放到太大的环境中去思考,见招拆招就行了。

回到问题: 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是,面临问题的是我,要解决问题的也是我 ,如果把这个事实,归因于大环境,归因于对方,并不解决问题。

而且,这还存在一个衍生问题,频繁被“渣”,说明自己经常换对象,很可能自身也被视同为“渣”的一类,这反过来也会给恋爱造成了障碍。

在“渣”的认同上,有不同的定义,如果被“渣”,客观上不成立,只是自身的认知偏差,那么,这当然是我的问题。

如果客观上成立,怎么办?

薛兆丰教授曾举过一个例子:20世纪初的某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引发火灾,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农民尽量把麦垛堆得离火车轨道略远一点的地方,来规避风险。因为火灾对农民而言,代价比重更大。

我们不知道遇见谁,与谁进入一段感情,因而以此要求社会,或者要求“渣”人改善,是不现实的。

这一问题的现实解法主体在于“我”,我怎么样在降低被渣概率的情况下,收获爱情。

王执中有提到“在处理性骚扰、家暴事件时,难点在于让受害者认识到错不在自己”,以免让受害者陷入自我谴责的怪圈中。

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需要明确指出: 这个“问题”,不代表对错 。

蔡康永说,他给自己的恋爱技巧打5分,因为感情是双向的,另外的5分归对方。恋爱被“渣”,也绝不是单方面造成的事实。

单方面施“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一方,在感情发生之前,有“渣”的动机和刻意性,那更靠近欺骗,而非“渣”。

而且将这类情况,是情感中的极少数。在生活中,大多数失败的感情,是由于彼此的期待落差,感情在日常生活中降温的结果,并不是事先的预谋,因此,我们本就不可以粗暴地给予曾经付出的对方以“渣”的标签。

如果互给对方以“渣男”,“渣女”的标签,就能将问题轻易地推脱出去的话,那谁还有问题?谁又真正解决了问题?

所以, 频繁被“渣”,不一定是哪一方的错,但一定是“我”的问题 ,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么在时过境迁时,冷静地分析原因,要么在曾经的感情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李诞有一句话说得好,无论什么问题,不是唯一的问题,不能老想这个问题,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如果能如此豁达的看待问题,也许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