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孩子,你不需要原谅父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是美国作家苏珊·福沃特的作品,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本书第一部分详细例举了众多有毒父母类型,比如: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和性虐待型父母。让大家对“有毒”父母有概念性的认识。第二部分则针对“中毒”孩子,提供一些补救措施。

常言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本书意不在谴责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首先让“中毒”的孩子正视自己,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坏孩子,然后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从父母的影响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我们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大家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学习,难免会因处理方式不当对孩子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减轻父母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采取适当的策略,有助于你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与父母或者其他人相处的新模式。

有时候,原生家庭的伤害并不是不可逆的。如果后续采用的方式不恰当,将会带来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后果。

很多在童年遭遇过不平等对待的孩子,长大后都会选择一种看上去云淡风轻的态度去原谅父母,从而展示自己的成熟和大度。

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宽恕是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关键。有这种观念并不是没有道理。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受害者总是希望通过原谅—这种表象的大度,来企图让自己遗忘所受的伤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原谅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本质、持久的改变,其中有些人甚至觉得心里更加不舒服,继而谴责自己还不够宽容,最终陷入“原谅-自责”恶性循环。

不成熟的原谅非但不会缓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反而让自己更加痛苦。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

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感受到父爱或者母爱这一事实,而不是去弱化和抹杀曾经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 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当父母努力去求得我们的原谅时,原谅才有意义。

当有毒的父母曾经做过伤害我们的事情,他们必须承认所发的事实,承担起责任,并显示出补偿的意愿。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放下过去,原谅父母。相反,如果他们继续伤害我们,否认做过的事情,推诿责任,这个时候我们单方面的原谅带来的只会是压抑的愤怒。即使再努力地做出改变也毫无作用。

哪怕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都去世,我们也仍可以原谅自己,通过发泄愤怒来去除父母加诸在我们身心的负担,继续修复受到的伤害。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