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沟通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情境、对象、角色等状况下,能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方式。能够在不同的回应方式中挑选一个最有利的方式。

这一部分主要谈到沟通中自己的角色、对于自己的影响。包括认同、知觉、情绪三个部分。

自我认同:你如何看待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认同管理:别人如何看待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形象会影响思考模式,进而影响行为,也就是调节沟通,让他人按照你设定的角度来回应你。比如医生的白大褂展现出一种专业形象,让人产生信赖感。

知觉: 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种理解受到生理、文化、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等的影响,因而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差异。

知觉的过程包括:选择、组织、诠释、协商。也就是选择部分信息(通常是刺激性最强的、最关心的),按自己的方式理解与逻辑推导,最后与别人的知觉互相影响。

枕头法 是消除理解不一致带来的分歧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情绪是对事实的一种看法,而不是事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别人让我们这么做的。

无助益的情绪 是指对事实的不合理推测而形成的负面感受。常常来源于非理性的思考模式。

常见的有:完美谬误、赞同的谬误、应该的谬误、过度推论的谬误、因果论的谬误、无助的谬误、灾难性预期谬误

完美谬误:认为完美的沟通者是令人满意的和无所不能的。觉得要是不完美,人家就不会欣赏你。或者觉得他人要么是完美的、要么不值一提,没有看到所有人都是处于中间状态,只是偏向性的差异。

赞同的谬误:认为得到赞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并且十分向往所有人的赞同,就算是牺牲他们自己的原则和幸福也在所不惜。本质上是取悦倾向,没有主观创造性,希望通过取悦去改变别人行为,寄希望于别人的能力来实现目标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创造。《逃避自由》中认为这是无能为力感的体现,内心是不自由的。

应该的缪误:《了不起的我》中提到的应该思维,不能区分现实“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不敢正视现实,不去改变现实,而是满腹牢骚、归罪于外。《最小阻力之路》中认为这是一种对环境的被动反应。

过度推论的谬误:《学会提问》中的滑坡谬误。也就是无理扩大范围(包括时间、空间、程度等维度)。

因果论的谬误:认为情绪是他人引起的,也害怕别人会感到不舒服。也就是夸大了外界刺激对于个人情绪的影响。按照前文所说,情绪是一种想法,而不是一种必然的事实结果。

无助的谬误: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于外界的无能为力感,没有主观的创造性,也没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积极主动。也就是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都存在一些有效的事可以去做。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或者逃避拒绝。而是可以创造出自己想要的未来。《最小阻力之路》中的创造性思维,《第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了不起的我》中的心理免疫X光片,都是相应的解决思路。

灾难性预期的谬误:杞人忧天。总是设想最坏的结果而不敢尝试。

排除无助益的情绪的方法: 监控情绪、注意到引发的事件、记录你的自我内言(也就是自己的解释)、驳斥你的非理性信念(事实是什么,这样推论是否合理、是否有其它的解释)

也就是用理性思考来检验下意识的感性反应模式。

这一部分聚焦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也就是更多的关注他人与自己的沟通。主要包括语言、非口语沟通、倾听三个部分。

语言同时反应和塑造了使用者的看法。一方面会给人打标签,另一方面,同样的用语习惯能够相互吸引。

使用“你”来表示赞同、表扬。使用代词“这个”等来指出问题,避免引发对于个人的批判。使用“我”来负起责任,与“我们”结合可以减少自负、自我陶醉的印象。使用“我们”来强化团结一致的概念。

非口语沟通 包括身体动作、声音、音调、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时间等。可以传达出一些语言之外的信息。

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评价式的 ,主要包括借力使力、问话、释义、支持,目的是搜集信息、给予支持。能够表明你在乎他人、让他人被看到、情绪被理解。 还有一类是评价式的 ,主要包括分析、忠告、评断。容易引起他人的防卫心理。在别人主动要求时给予,与低权力语言结合使用 ,能够同时表达对于他人的尊重。与高权力语言结合,能够产生自信、坚决的印象。

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关系,也就是沟通中的双方。主要包括发展关系动力、表达亲密感、增进沟通气氛、处理人际冲突四个部分。

沟通一部分是关于当下内容的沟通,一部分是关于未来关系的沟通。关系不同,同样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意思。就像《沟通的方法》一书中强调的:所有的沟通是基于事,但不是仅仅止步于事,关键是人与人的关系。同时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囿于当下的一时一事。很多时候,重点是关系的发展而不是当下的得失。

对于亲密感而言,男性通过活动建立亲密感,女性通过谈话建立亲密感。自我袒露是建立亲密感的一种方式,包括陈腔滥调、事实、看法、感受几个层面。要注意对象、方式、程度以及是否有意义。除了自我袒露意外,还可以选择沉默、说谎、模棱两可、暗示等进行回避。

沟通的气氛 是指关系中的情绪氛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的那股气氛远比活动本身来得重要得多。

当自身或者他人感觉到受到攻击时,会采取防卫的动作,导致沟通气氛僵化、恶劣。常见的就是互相攻击、讽刺、批评。而唤起防卫反应的沟通行为通常是评价式的、支配式的、不诚实的/耍心计的、漠不关心的、高人一等的、自以为是的。

而不具威胁性的沟通方式和《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类似。分为行为、解释、感觉、结果、意图。

对于他人的批评,同意观感并不代表同意事实。也就是说别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很正常,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

冲突的本质 是目标的不相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致,从而引发挣扎。冲突的双方是互相依赖的。冲突也是自然存在的(因为个人看法的不一致、需求的不一致),也是让人重新看待问题的一个机会,用《第五项修炼》中的话来说,是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一次机会,并不一定就是坏处。

面对冲突可以选择逃避、调适、竞争、妥协、合作等方式。根据关系、角色、情境、对象、你的目标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面对冲突并不一定每次都要选择合作的方式。但是当你想要选择合作时,你可以考虑【确认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订立约会、描述你的 问题和需求、思考对方的观点、商议解决之道、追踪解决方案】后效这样一个流程。也就是寻求两个人观点之上更高层面的统一观点、对双方而言都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双赢思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