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心理学》| 你我皆蠢人,但知道比不知道要好,早知道比晚知道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人们常会觉得别人蠢,但很难感觉出自己的愚蠢

文 | 衿语

当你哭泣时,总有个笨蛋来问你:“你还好吗?没事吧?”

着急的时候,总有人会像疯子似的猛按电梯按钮很多次;

眼看着一个司机把车开入一条禁止通行的道路,后面的人竟跟着进去了?

评论一起性骚扰事件,有人说:“她确实被非礼了,但你不看看她当时穿成什么样子了吗?”

……

这样愚蠢的情景和对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也许是身边的你们,也许是路过的他们,也许刚好就是笑别人太傻帽的我们自己。

人们常会觉得别人蠢,但很难感觉出自己的愚蠢。然而,“愚蠢”这一特性却实实在在地潜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细胞中。

前几天看季羡林先生的书,老人家在活到九十多岁的时候,总结出一句: 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 。

这显然是他活了一辈子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说是留给晚辈们的金玉良言。

如果觉得文人墨客的话文绉绉不入耳,那就看看智商巅峰的科学家又说了什么更直接的话。

爱因斯坦说:

“世上只存在两件永恒的事情:宇宙和人类的愚蠢……而对于宇宙,我没有足够的把握。”

这两位中外文理科代表说的话,每个字都不同,可是组合起来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愚蠢的人从不觉得自己愚蠢 。

著名的心理学术语 “达克效应” 说到底也就是这个意思。

“越是愚蠢的人反而认为自己越厉害,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表现得更好,而这种错误认知来自于缺乏辨别自身不足的能力,因此,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确实,在很多人的脑路中,承认自己愚蠢才是真的傻。

可事实证明,如果不想被人看成一个“蠢货”,首先自己就要敢于承认和面对愚蠢这件事。

也许这本《愚蠢心理学》刚好是一个好好学“愚蠢”的契机。当所有的书都在教人学聪明,这本书却剑走偏锋,来教你看愚蠢!

这本书由法国心理学家、《心理学界》杂志主编约翰-弗朗斯瓦·马里昂,集结了31位全球知名大咖,包括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联合编写而成。

所以,这是一本专门分析愚蠢心理的书。通过编辑和学者们略带幽默、讽刺、吐槽的语气,将科学严谨的心理知识,结合现实生活,让读者在忍俊不禁间,见识了“愚蠢”的庐山真面目。

这两天,我看到两则社会新闻:

某地一家外包市容管理公司人员抢老人甘蔗一事持续发酵。一白发老人推着一车甘蔗路过一路段,并未停下售卖。结果一群“制服”人士上来话都没说,人手一根拿上就走了。媒体曝光后公司道歉,但老人说,太恶劣,不原谅。

一大学生下单留下错误地址和打不通的电话,外卖员送到后联系不上女生,于是通过APP对话,按照要求补送过去,希望对方说声谢谢,结果收到的却是数条语音辱骂,直接导致该骑手辞职。

看到这两个新闻,确实感到有点匪夷所思,也许是因为刚好在看这本书的缘故,我隐约从这两个事件中看到“愚蠢”二字悄然飘过。

谁愚蠢?愚蠢在哪里?大家见仁见智。

但本书中有一句话却让人看了连脚指头都无比赞同:

“两个聪明人之间的交流让双方得益,

而如果遇上坏人,可能被偷了东西,

但害处远没有蠢人大,蠢人会把你带入一个有毒的旋涡,

让你与之携手,做出惊天动地的蠢事。”

笛卡尔说过:“错误的本质是人们不认为自己错了”。愚蠢也是一样的,所谓的蠢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愚笨的。

作为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作者自然从专业的方面为我们分析了愚蠢的几种常见形式。

虚假同感偏差 :愚蠢之人更有法不责众的心理,会夸张地认为很多人和自己犯着同样的错误。这是一套保卫自尊的策略。

自我为中心的偏执 :让人们对自己做的蠢事熟视无睹,更无法认识到做出蠢事的根源。这种人会把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幸都归责到他人身上,从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犬儒主义怀疑 :抱有犬儒主义思想的人丝毫不懂得合作,对一切都表示怀疑,以至于让自己痛失职场上的良机,随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

负性偏向 :相对于积极美好的事物来说,对不够美好的事物,愚蠢的人总会有更强烈的关注和兴趣,最终导致刻板、偏见、歧视、迷信。

基本归因错误 :相比于外因,有些人更容易把一个人的行为归结到此人的本质上,而得出不客观的评价。(比如因为同事没及时给到资料,就认为是因为对方偷懒,而不是她的工作超负荷了。)

显然,上述种种都会直接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说出一些蠢话,做出一些蠢事来。

如果你觉得愚蠢的人都是智力欠佳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实是,蠢和智商低下未必有强关联。

我想,所谓“聪明的蠢人”的典型代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必须要算一个。至于他都说了些什么蠢话,做了些什么蠢事,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就连乔布斯这样一位足以撬动世界的天才发明家,都没有能力让自己不做自取灭亡的蠢事。

乔布斯人生经历中困难重重,他都一一攻克了,却偏偏栽在了胰腺癌这个麻烦上。

在刚发现的时候医生明确告知肿瘤可以开刀切除,可乔布斯却拒绝手术,坚持用一些非主流的治疗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土方。结果等到肿瘤扩散,连做手术都为时已晚。

聪明绝顶的人也可能在他们自己的信仰下变得盲目,以至于放弃了批判的自由,甚至牺牲自己的福祉和生命。

为什么人们常常会感情用事地做愚蠢决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就是 认知偏误 作的祟。

比如,我们明明知道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是强健身体的保障,可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无视和忽略,总认为不幸只是偶发事件,离自己很遥远。

不管一个人如何聪明,教育程度如何高,或者有何卓越的批判精神,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逃过一些蠢事。

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谁也无法逃脱偶然性的发生。追寻偶然背后的宿命、阴谋和企图,不管是好是坏,是普世的行为偏差。

而我们很难改变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的想法,越企图扭转越容易适得其反,让他们愈发坚持。

反过来说,我们自己也一样。

愚蠢往往体现为自恋、盲目和自负。愚蠢之人恰恰是那些缺乏情商、以自我为中心,并最终殃及他人和自己的人。

而如今网络的发达和信息的过剩,让我们的愚蠢暴露地更为淋漓尽致。

数字时代,得不到有效监管的网络和媒体,如何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出虚荣的假象,早已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讲得透透的了。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们将社交网络定义为 “景观社会” 。而可视信息、评判的蔓延、想一炮而红去做博取存在感的事情,正是社交网络三个要素。

于是,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为了赢得收视率,网络红人为了博人眼球,经常创造出一些奇葩的、危险的、匪夷所思的内容,这难道不是一种愚蠢吗?

而网络信息的过剩和缺乏思考,我们能第一时间立刻得知世上发生的事,但却没有经过任何验证,这个现象能导致极其愚蠢的事情发生。

这就是 “后真相” 现象,从某种角度而言,后真相现象仿佛是在用人类的智慧去制造和升级愚蠢的形式。

这年头,网上喷人、巫术、谣言、冲突、造势都需要争奇斗艳,才能得到公众的点击,而公众也变得越来越荒谬,不断把愚昧发扬光大。

以前,蠢话是大家传播谣言,大家不幸地信以为真。如今,蠢话动摇的是人们和真相之间的关系,扯断了人们的信心。

大家变得什么都不信,也不追求接近真相的认知,这种危害比单纯地相信错误的东西更加恶劣。

哲学家帕斯卡·恩格尔说:愚蠢的罪行在于不尊重真相。后真相会把人带回信任缺失、普遍怀疑、冷漠无为的愚蠢机制中。

我们的愚蠢,还体现在 行为经济学 的无意识参与中。多少人被眼前的诱惑吸引而放弃长期的利益?面对太多的选择而无从选择?

既然愚蠢无处不在,与之硬刚显然是另一种愚蠢而已。

古人言:宁与智者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

所以我们该做的,是不被花言巧语的蠢货洗脑,不与自信爆棚的笨蛋合作,不跟固执己见的傻子较真!

面对他人伤害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如霸凌和歧视),有时想解决缓和问题,得与尝试过的无效方法背道而驰。

纵容和忍耐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在恶性循环中掌握主动权,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并为此承担后果。

那面对自己的愚蠢呢?我们所要做的则是,和愚蠢和平共处。

爱因斯坦又说了:“天才能直面自己的短板,而蠢人却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

所以,首先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愚蠢。同时要无条件自我接纳和自我同情,这其实是一种充分的自我意识、承认人性、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自我。

接受自己的愚蠢,不仅是让我们超越愚蠢,同时也是要我们从中得到学习。

学会自我接纳、学会在痛苦的时刻自我同情、学会怎样给别人真诚和深思熟虑的道歉,让自己成为一个可靠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