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本利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量本利分析是管理会计重要的分析方法,属于管理会计入门必学知识。

量本利分析的假设:

1)销售量是唯一的收入动因和成本动因。

意思是收入的唯一影响因素是销售量,这个假设意味着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固定的,不存在量大从优也不存在跳楼甩卖;成本的唯一影响因素也是销售量,emm,这么说起来,这里是不考虑生产出来但是没能够卖掉这种可能性的……

2)总成本能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如果给定一个相关范围,总收入、总成本分别和销量成线性关系。

管理会计中把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形态的有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广义的相关范围。以上是百度对“相关范围”的解释,是比较学术的说法,举个栗子来解释一下相关范围:假如一个连锁理发店有十个店面,因为是签了租房合同的,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房租是一定要交的,而且房租金额也是固定的,在这一年里就可以把房租看做固定成本;但是把时间范围拉长到十年,一般租房合同不会签那么久,在十年里老板可以决定再开几家店面或者关掉几家店面,因此在十年这个时间范围内房租就可以看做是变动成本。这里一年跟十年就可以看成两个不同的相关范围。

4)单价、单位成本和总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5)对销售组合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时候,销售组合中产品的占比是不变的。

量本利分析中的基础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固定,销售量不固定)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Ps.人大出版社的《成本与管理会计》里把单位边际贡献翻译为“单位贡献毛益”)

总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量本利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 盈利分析

1)盈亏平衡点

计算销售量(收入)达到多少才正好不亏不赚(盈亏平衡:break even)。

盈亏平衡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收入=盈亏平衡销量*单位价格

2)目标营业利润

计算销售量(额)达到多少才能赚到目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所得税前利润)。

目标营业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营业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营业利润销售额=目标营业利润销售量*单位价格

3)目标净利润

计算销售量(额)达到多少才能赚到目标净利润(净利润是所得税后利润)。这里量本利分析把财务费用当做变动成本,并且不考虑税盾效应。

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1-所得税率))/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净利润销售额=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单位价格

量本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测试在不同条件下企业利润会如何变动。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量增加20%利润会变化多少,销量下降20%利润又会变化多少;或者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增加对利润的影响有多大。

敏感性分析的一个用处是找出对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然后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高度关注这些因素以保障目标的实现。

敏感性分析的另一个用处是帮助决策。当面对要不要增加广告投入(会同时增加固定成本和销量;如果广告和销量相关,那它就是变动成本,会同时影响销量和单位边际贡献)、要不要降价销售(会降低单位边际贡献)这样的问题时,量本利分析可以帮助预测不同选择下的利润情况,从而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量本利分析中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描述从预计销售量(额)下降多少会落到盈亏平衡销量(收入)

安全边际(销量)=预计销量-盈亏平衡销量

安全边际(收入)=预计收入-盈亏平衡收入

笔记:

量本利分析的基础是将产品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品的收入优先用来补偿变动成本、然后用于补偿固定成本,最后剩下来的才是利润。固定成本高的企业尤其需要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利润,预测未来可能的盈利情况,帮助决策,是事前的分析工具。

量本利分析有比较严格的假设,而且其中的敏感性分析也对条件限制比较严格,对现实情况的拟合不一定好。

对比量本利分析和我之前在Coursera学的运营管理课程:

Coursera上的分析思路是:先预测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决定生产量,再根据生产量来看怎么和供应商签合同成本会比较低。

这两个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切入点不一样:量本利分析从成本切入,把成本作为常量,销量作为变量,计算要达到目标利润需要多少销量;运营管理课程从需求切入,先把需求确定下来,再看怎么控制成本。

Emmm,感觉各有各的道理 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