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句的修辞手法(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1.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 用典 【作用】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

比喻 : 【作用】 :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 : 【作用】 :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 【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 【作用】 :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 【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7借代 : 【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8互文 :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9.设问: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0.反复: 【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2.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56、巧比妙喻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7、大胆夸张 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8、生动拟人 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9、讽刺笔调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0、疑问语气 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1、反问语气 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2、感叹语气 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63、对偶句式 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4、诗中藏词 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5、诗词互对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接再厉)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 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势不可挡)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景生情) ⑻危楼高百尺。

(直插云霄) 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66、诗谜成趣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及时雨 宋江)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用——吴用) 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花荣) 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 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时迁) 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神行太保戴宗) 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孙策) 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留蝉——刘禅) 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关羽) 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晴雯) 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 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屈原) 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高适) 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 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3.诗句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编辑本段]【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编辑本段]【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编辑本段]【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编辑本段]【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编辑本段]【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该记住这一真理。 [编辑本段]【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编辑本段]【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编辑本段]【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编辑本段]【顶真】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

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

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编辑本段]【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

4.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比喻:什么借喻、明喻、暗喻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偶、对仗之类的修辞不必细说,你学过律诗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5.古诗的修辞手法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设问手法)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