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读了67本书,我发现人困惑的一切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2018年我一共读了67本书,不算特别多,这两年主要阅读的方向是心理学,渐渐觉得,人类困惑的一切问题似乎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先解答一下没有阅读习惯的朋友几个困惑:

可能没用。我妈脾气不好,小时候我也脾气不好,我总是顶嘴和她吵架,吵得凶的时候,她总是说我没礼貌、不尊重人,读书读到屁眼里去了。我猜很多朋友听到过这句话。

我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读小说,空闲时间一直在宿舍里阅读。但是有一次,我一个关系很好的室友突然跟我说,你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你还不是这个样子。后来我很多次回忆她说的这句话,我25岁之前,说话一直很冲,情商比较低,我在大学那几年是我最原始的样子,原生家庭给我的模样,室友觉得我性格不好,读那么多书不过如此。

所以读书真的会把我变得更好嘛?当时没有。因为我没有遭到过这些打击,我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我一直自私且自我。一直读小说的我,没有变成一个更优秀、更善良、更包容、更能处理自己情绪的人。

可能不行。毕竟从古到今穷书生特别多,而我自己收入不是特别高,可能是我能力有限。我身边许多卖理财产品、做销售的朋友从来不读书,但是能赚很多钱。不过最近几年有很多机遇,豆瓣上很多作者都在努力知识变现,罗胖这样博览群书的人已经把知识做成了付费阅读,开创知识学习新纪元,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读书特别多的物理学家万维刚这样的人就很受益,读海量书、售卖知识,也能赚很多钱。但不是所有读书多的人都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识变现,所以答案是可能不行。

那为什么还要读书?

我以前少不更事、性格耿直、横冲直撞的时候,没觉得读书特别有用,只是从小培养的一个打发时间的兴趣而已,好处可能是知道的比别人多,眼界更开阔,和人聊天能滔滔不绝。后来读大学、工作之后,在人际交往上碰到一些问题,不能说很严重,但足以让我反思。那个时候读很多人物传记、心理学的书,慢慢发现,原来我想知道的答案、我想解决的问题,书里都有。

最明显的变化是我有了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我知道很多话说出来会伤人、会让人不适;我慢慢了解原来在男生面前女生的很多话很让人倒胃口;我还想明白了有些人故意说一些话可能会让我们难看,我知道如何应对。(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 、小太郎 《会说过的女人,人人爱》、 陈意文 《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 、谢丽尔·桑德伯格 《另一种选择》 、小池龙之介 《沉默入门》 )

另外我懂得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焦虑、自卑,不再会动不动生气和和抱怨,一直在花时间与自己的内在建立联系,观察自己的感受,烦恼和情绪都不再那么多了。我和身边的人关系逐渐改善,而且这些年人缘特别好,能遇到很多贵人。(艾克哈特·托利 《当下的力量》 、小池龙之介 《不思考的练习》 、武志红 《身体知道答案》 、 乔恩·卡巴金 《多舛的生命》 )

另外最感恩的一个改变是在恋爱关系中,我学会了做自己。我不再是一个低自尊的人,不再是受气包。有能力识别和洞察人,能和恋人建立平等的关系,自身不断改善之后也遇到了福报相当、超级优秀、对我超级好的老公。(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恰如其分的自尊》 、苏珊·福沃德 《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 、阿戈尔 《坏女人有人爱》 、 《坏女人有人娶》 )

这一切都感谢我的阅读习惯。我想每个人可能内心都有一些困惑,我不知道你的困惑是什么,但是我很有信心,我们困惑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带着困惑你早晚能遇见这本书。

我闺蜜是遇到我之后开始慢慢爱上阅读,她在这方面很有觉悟,每次她听到一件事觉得不可思议,就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哪本书会讲这个问题?”“TA怎么能这么优秀呢,TA看了哪些书变得这么好?”其实我觉得她有点过了,人不是光靠看书才会变得那么优秀,毕竟还有成长环境、接受过的教育、接触的人以及自身原有的基因条件,但我闺蜜的这个改变可以表明她已经从一个从来不看书的人转变成知道可以从书中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这些年来她也一直是阅读受益者。

接下去谈谈和阅读相关的一些个人看法:

刚开始可以没有,毕竟需要广泛涉猎之后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现阶段最需要读的是什么。大浪淘沙,有了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之后,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些阅读目标,同时可以伴随做一些阅读笔记。比如我这些年关注的点是正念冥想、催眠、提高注意力、时间、死亡、修行、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我就会在读书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些观点,如果碰到了,会特别摘抄记录。

有太多人跟我说:“我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纸质书有感觉。”每次听到我都很纳闷,你们到底想要啥感觉呢?读纸质书有感觉,会不会是享受自己在读书的那种自恋的状态?书到底看进去没有啊?大家知道,国内外名校生阅读量非常大,为了完成课题论文,海量阅读工具书、文献资料、全网搜索,知识和信息是目的,载体只是载体而已。台湾广告文案天后李欣频一年可以读365本书,走路也读、上厕所也读,不管是出于工作还是兴趣,她对知识有极大的需求量,这样的人除了纸质书,一定也是KINDLE、APP、各类阅读工具都用上的。

纸质书因为携带不方便,是我最后的选择,如果豆瓣阅读、当当阅读、微信阅读、KINDLE上都没有的花,我才会去买纸质版,另外有些书特别好我也会买纸质版珍藏,但是比较少,我有点奉行极简主义,不喜欢家里东西很多。

恭喜你!如果遇到烂书,说明你有了识别能力,或者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解自己的阅读目标,很多不读书的人一开始是无法鉴别烂书的。他们大概觉得是书总归是对的、是好的,盲目相信和崇拜。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过程,读的多了、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很关键的。遇到烂书就早点扔掉吧。

我每次读完书,都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老公、我闺蜜、我同事、我妈聊书里的观点、有趣的事,谢天谢地,他们是多么的善良,从没嫌我烦。谈论观点会加深阅读体验,很多有用的东西就会存在你肚子里,变成你自己的。另外,我也有一些学习群,比如催眠群氛围特别好,会相互推荐书,还会提供大家自己的阅读笔记,特别棒!和爱阅读的人做朋友不会错的,微信阅读有每周排名,了解大家的阅读爱好,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增进友谊。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读多了你就特别想表达,或者跟人说、或者自己写,总是想有一个出口。刚开始可以发发微博、豆瓣广播,从小小的段落开始。时间久了,可以尝试自己写。

我今年写了特别多的文章,也多了很多人关注,老实说,我有几天一直在琢磨如何迅速增加粉丝,大概我想成为网红了,呵呵。我研究了很多粉丝量比较高、或者攒的很高的友邻,我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爱写的主题,很多也是大众喜欢的文章,什么测评报告、美食餐厅美妆各种推荐、教你如何消费降级,说实话这些我都不擅长。所以我就放弃了,还是老老实实写自己观察到的心理学现象,将身边的事儿和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整理、加工,最后写成文章。我觉得每次写完,我对阅读的内容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个写作习惯真的是特别推荐!变成网红还是下辈子吧,这辈子我就想探索自己的人生课题,通过阅读让自己更温柔、更包容、更通透。

最后,2019年,大家快去找本可爱的书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