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肚子里的家”;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1)开学了,红红和绿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王老师,都想去亲一下王老师,可是她们亲到王老师了吗?为什么?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原来怀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着肚子的妈妈做什么时候都很累,妈妈可真辛苦。宝宝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正确说出各种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并用简短的句式进行表述。

  2、要求幼儿用清楚、大声的声音说话,培养他们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的习惯。

  3、引导幼儿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活动准备

  火车头胸饰2个、玩具动物列车一辆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将“动物列车”玩具藏在身后,请幼儿听一听“是谁发出的声音”、“它是怎样叫的”。逐一按响动物列车上的按钮,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幼儿边听边回答。彩集体和个别回答相结合的方式,重复练习,帮助幼儿熟练运用“小羊咩咩咩!小牛哞哞哞!小猫喵喵喵!”的句式。

  2、交代游戏规则。先用语言导入:

  小动物们都乘上了火车,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上我们的动物列车吗?接着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1)、一人先扮演火车头,边开边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答:“我来坐。”

  (2)火车头扮演者可选一人,则被中者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回答正确者方能乘动物列车。

  (3)“火车”继续向前开,每一位要上车的小动物不能重复别人的话,而要换一个动物形象,如说:“我是小牛,小牛小牛哞哞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如回答与前一幼儿相同,则不能登上动物列车。

  3、教师先扮演火车头,在身前挂上车头的胸饰,游戏开始时说:“嗨!嗨!动物列车就要开,谁来坐?”大家齐声回答:“我来坐。”教师请一幼儿起立后,幼儿说:“我是小羊,小羊小羊咩咩叫,坐上火车快快跑。”随后走到前面来,用双手拉着教师的衣服,嘴里发出“呜—”的声音,在教室里开一圈后,游戏继续进行。

  4、1—2名幼儿挂上火车头的胸饰,扮演司机,手握方向盘,带领幼儿开展“动物列车”的游戏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分苹果》。

  2、一盆切好的苹果片,一些小叉子。

  活动重点:

  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活动难点:

  用简短句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过程:

  1、出示布娃娃——小红,引起活动兴趣。

  “这个小朋友叫小红(鼓励幼儿与“小红”打招呼,今天我们一起去小红家玩。”

  2、出示背景图,观察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操作插入教具,边引导幼儿看看、讲讲:

  “小红妈妈端来一盆什么?小红看见了说什么?”

  (教师可以以小红的口吻说:妈妈,我来帮你分苹果。然后请幼儿学说小红的话)

  “小红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奶奶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小红又把苹果分给谁?她对爷爷说什么?”)(集体~个别学讲)

  教师设疑,引导幼儿讨论:

  “小红为什么要先分给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高兴地怎么说?”

  “接下来,小红把苹果分给谁?”(个别幼儿学讲对话)

  “盆里还剩下一个苹果给谁吃?”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

  3、联想迁移,愿意学做有礼貌的孩子:

  “你们喜欢小红吗?为什么?”

  “你们在家里是怎么关心爷爷、奶奶的?”

  4、品尝水果,体验谦让。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 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

  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 (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 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 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 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 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 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 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

  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 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活动延伸:

  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

  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农村的生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尝试根据故事情节排列图序。

   活动准备:

  CD、幼儿读物6、挂图《小猫进城》。

   活动过程:

  1、听故事CD,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播放故事CD。

  ——“听完故事后,请你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内容回答问题。

  2、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逐段讲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从故事开始至“小猫跳下了拖拉机,想去找个空气清新的地方吸口气”。

  ——“小猫为什么要找个空气清新的地方吸口气?”

  从“小猫走啊走”至“小猫不吃也不喝:‘我要农民伯伯……’”

  ——“小猫为什么不吃也不喝,只是哭着喊:‘我要农民伯伯……’?”

  从“阿姨没办法”至故事结束。

  ——“为什么小猫认为还是乡下好?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

  3、依据故事情节,给教学挂图排序: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谁愿意根据故事内容,给教学挂图排序?”

  讨论有争议的内容。

  幼儿阅读故事《小猫进城》,教师解疑。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各种瓶罐、各种玩具(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等)

  2、奇妙的声音磁带,录有雨声、雷声、小动物叫声、火车开动声等;

  3、准备大鼓、碰铃等乐器;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

  (1)教师引导: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用手轻轻敲打,告诉幼儿:“瓶子说今天认识小朋友非常高兴,瓶子问小朋友们早上好。”你们也赶快认识一下其它客人吧,听一听它们告诉你什么悄悄话。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适时指导幼儿。

  教师引导:

  1、你们听见了什么?客人们说了些什么话?

  2、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3、怎么会有声音的呢?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来源,以及如何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教师小结:盒子里有东西就能发出声音,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

  3、引导幼儿听听声音

  (1)你的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1:我的瓶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幼儿2:我的盒子里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2)你的瓶子里为什么没有声音?(放置纸、棉花、保鲜袋)

  幼儿1:纸很轻的,没有声音的。

  幼儿2:棉花也很轻的。

  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发出声音。(把不能发出声音的棉花、纸重点提出,让幼儿解决为什么没有声音的原因,找出没有声音的缘由,由幼儿自己发现,这样能更轻易地被幼儿所接受)

  4、听辨声音——游戏《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内容物不同),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赤豆、硬币、回形针)

  (2)分别是什么声音?(选择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三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点。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游戏激发幼儿再次的兴趣,进一步训练了幼儿听觉,及分辨的能力。)

  4、提供声音环境,让幼儿听听奇妙的`声音

  (1)教师敲打乐器,请幼儿学一学大鼓、碰铃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2)听磁带,感受奇妙的声音,说说自己喜欢听什么声音。

  5、引导幼儿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了解护耳常识。

  (1)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

  (2)说说怎样保护耳朵,如: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大嘴或后上耳朵、不把东西放进耳朵里。

  活动延伸:

  游戏:学做“小喇叭”

  教师对一名幼儿耳语一句短语,如:我爱你们,请你笑一笑等请幼儿大声告诉大家。游戏反复进行

  我的创新: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所以我选择了《奇妙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⒈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⒉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保护好自己。

   活动准备:

  ⒈玩具熊(贴上几处橡皮膏)

  ⒉挂图第6号,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受伤的小熊。

  ⒈师出示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这是谁?它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⒉师: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

  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

  师: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安慰,提醒下次小心)那你们猜猜小熊怎么会受伤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三、听听小熊受伤的故事。

  ⒈师:那小熊到底是怎么受伤的呢?我们一起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安静听故事。)

  ⒉师:你听见故事里的小熊怎么了?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

  ⒊结合图片,分段再次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图一:小熊究竟怎么受伤的?小熊和狐狸玩皮球时是怎么玩的?结果怎样?那你们是怎么玩皮球的?个别幼儿示范。那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熊,应该怎么样玩球!

  图二:小熊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小熊是怎么玩的?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你们会玩滑滑梯?(幼儿示范如何正确玩滑梯)小结正确玩滑梯的方法。

  图三:第三天,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呢?你知道怎么玩摇马才不会受伤吗?你来试试看!

  师小结:小熊玩皮球、滑梯和摇马,都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所以都受了伤,贴了橡皮膏,你们看,现在的小熊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这个故事就叫橡皮膏小熊。你们要不要像他一样?

  四、改编故事。

  ⒈师:撕掉膏药:小熊今天又要去玩了,我们一起告诉它应该怎么玩好吗?

  ⒉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改编故事《不受伤的小熊》。(小熊没扶好扶手,改成扶好;没抓紧改成抓紧……)

  五、小结。

  师:现在小熊已经是个能干宝宝了。已经学会保护自己了,你学会保护自己了吗?

  六、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的滑滑梯、摇马、秋千的地方玩一玩,幼儿在玩中理解、运用讨论后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

  活动准备:

  大口袋一只,每人一根细绳子,泡沫花若干(红、黄、绿、紫),小卡片若干(小鸡、小猫、虫子、鱼)、录音带(歌曲“袋鼠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袋鼠妈妈,幼扮袋鼠宝宝,齐唱“袋鼠妈妈”。

  二、做花环。

  1、引导观察。

  师:袋鼠妈妈买了好多的花,你们看,有哪些颜色的花?

  看,妈妈做的花环用了哪两种颜色的花?

  妈妈想请宝宝们每人选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做成花环戴在身上,好吗?

  2、幼儿操作。

  3、提问:你是用什么颜色的花来排队的?

  4、戴花环。

  三、修小路。

  1、引导观察。

  师:这儿有几条漂亮的小花路可以到草地上玩,你喜欢哪一条?为什么?

  请你站到你喜欢的哪条路的线上。

  可是这几条小路都坏了,我们来修一修吧。

  2、幼儿合作修路。

  3、带幼儿走小路到草地上。

  四、给动物喂食。

  1、动物排队。

  师:草地上来了朋友,听,妙妙妙是谁呀?叽叽叽是谁呀?小鸡小猫排好队真神气,他们上怎么排队的?

  2、送食物。

  师:这里有好吃的,看看上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小鸡小猫吃?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3、幼儿操作。

  师:这里还有好多的小鸡小猫 也想来排队,请我们袋鼠宝宝来帮忙,请你接着排下去,排好后还要送他们吃好东西,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五、结束活动。

  师:袋鼠妈妈真高兴,我的抱抱真有礼貌,跟妈妈亲热亲热吧。齐唱“袋鼠妈妈”。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2、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 通过歌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 让幼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 让幼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3、利用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4、通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5、针对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 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幼儿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6、在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动静交替,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

  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