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6-04
 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8.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19.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20.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21.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电: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