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基本县情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1-28
乐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是全国最早的绿化先进县、造林百佳县、首批“长防林”工程达标县;也是全国平安创建先进县,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粮食、生猪、蚕茧、柑桔基地县;是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省长蒋巨峰同志2006年以来一直联系乐至发展。

全县辖25个乡镇,60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人口87万,以汉族为主,有28个少数民族。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42.8%。

乐至县境东接遂宁市,西连简阳市,南界雁江区、安岳县,北邻金堂县、中江县、蓬溪县。318、319国道线并汇贯穿,成渝高速、成南高速紧邻相连。距省会成都市106公里,距重庆市278公里,距资阳市57公里。

随着横贯县境的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和毗河引水工程的开工建设,乐至的基础设施条件将极大改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2年内逐步融入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成为成渝经济走廊上的耀眼明珠。

乐至建县已有1400余年历史。北朝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县地置多业县,属普慈郡。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普慈县地置乐至县。千百年来,乐至这片热土,不但造就了陈毅元帅这样文韬武略的时代伟人,还产生了有识有谋的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大学者、大书法家谢无量,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红四师师长叶镛,涌现出了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郭隆凯和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的特等功臣、“滚雷英雄”罗光燮等英烈楷模。

近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打下的良好经济社会基础上,我们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负重爬坡、顽强拼搏、超常努力,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建设全面小康新乐至”主题,坚持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环境兴县“三大战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互动”,努力实现加强开放合作、改善交通条件、破解水资源瓶颈“三大突破”,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14.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5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9.5%,引进到位国内资金67.3亿元、同比增长4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6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9.4:43.7:26.9。八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农民人均纯收入5项指标增幅居全市第一。

一、突出特色建园,推进产业集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克服基础薄弱、地下无资源、用电价格偏高、交通不便捷等工业发展劣势,充分挖掘转化潜在优势,深入实施“12345”战略,即紧紧扭住“打造西部纺织城、建设百亿工业园”一个目标;建好东郊、西郊“两个”工业园;实施十亿产业发展、亿元企业培育、百万纳税企业扶持“三大战略”;落实抓工业园区建设促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抓招商引资措施落实促新企业落户扎根,抓现有企业扩产达能促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抓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促投资软环境更加优化的“四抓四促”措施;培育纺织、食品、医药、建材、机电“五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5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超1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7户发展到80户,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不足亿元发展到30.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园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建有中国西部最大的洗衣机生产基地—超迪电器产业园、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投资1.3亿欧元的西班牙菲伯萨食品和机械产业园,入驻企业达65户,园区被评为国、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二、突出农民增收,加大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历史使命,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针对乐至基础条件较差的实际,大力实施兴水、修路、改土、建村“四大建设”,人饮安全、通村公路、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乐至县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九个一模式”、“七项制度”在全省推广;针对乐至传统农业氛围浓厚、农业产业水平亟需提升的实际,突出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提出了坚持“大调结构、调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按照“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品质调优、产业链调长”的要求,突出“四个打造”,即打造全省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打造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强县,打造全省劳务经济强县,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提质转型。全县蚕桑、乐至黑山羊、青花椒、莲藕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位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城市扩张,着力外扩内建,建设中等城市

围绕建设“川中园林城市”和“中等城市”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组团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加快实施旧城区、文庙沟片区、北塔片区、南塔新区“四区同建”,着力外扩内建,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加快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全国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县房地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开发建设了魅力新城等10余处高档住宅小区,建成了状元府邸32层、宏扬凯旋城21层等高楼,状元府邸为全市第一高楼,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2.5万。同时,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帅乡大道等重点道路和陈毅生态园等16个广场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引绿入城,融天然景观于城市之中,城市品味不断提升。

四、突出旅游特色,优化提升服务业,做大三产总量确立了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三产业繁荣的战略思路,充分依托陈毅旧居纪念馆、川中名刹龙门报国寺等20余处国、省级文物古迹,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陈毅故里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发龙门报国寺和县城“两塔(南塔、北塔)三庙(慈恩寺、仙鹤观、天竺寺)”旅游,建成四星级鑫鹏酒店并投入运营,加快江南综合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繁荣壮大,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五、突出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平安乐至

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始终遵循“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改善民生,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落实了人员编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了工作经费。不断完善说事制度,村村建立了说事室,让有困难、有矛盾、有想法的群众到说事室说事议事,达到了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目的。扎实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和“干部大下访”两个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坐班接访、主动下访、重点约访、巩固回访,全力推进“事要解决”,全县信访案件化解率超过80%。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实施平安创建活动,我县先后被表彰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乐至和热情好客的帅乡人民,热忱欢迎您的光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