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5
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22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7.95%,地势西高东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宜人。
辖4个镇,5个乡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21.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4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侗、布依、水等族。人口出生率为13.8‰,自然增长率6.07‰,计划生育率96.9%。主要矿产有重晶石、磷、煤、铁、铅锌、硫铁等。
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全县总面积1222.2平方公里, 麻江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县城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肥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随着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的开通,麻江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县内湘黔铁路、黔桂铁路、株六复线横贯县境,320、210国道和贵新、凯麻高速公路均在县城郊交汇,4条省际公路在县内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麻江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
建制沿革
名字由来
麻江是苗语玛哈的译音,意为水上之疆。
麻江之名为历史上的麻哈、麻峡的音转。据传说,因安抚司故地东有麻哈湾,南有抵麻,西南有广麻,并有麻喇等寨,故以地命名。
麻哈、麻峡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汉字记音的结果,查考当地的历史,这种语言应是木佬人的语言,而且这一片地方历史上为其世居地,至于麻哈、麻峡具体含义待考,但可以肯定其是以地理形状命名的。麻江则是后来的衍生地名,如果归类,则可以归入以地理河流命名类中。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属且兰县辖地。隋属宾化县。南宋置乐平平夷宣抚司和麻哈平蛮安抚司。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置麻哈安抚司,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置麻哈县,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置麻哈长官司,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置麻哈州。
民国三年(1914年)废麻哈州置麻哈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麻江县,民国二十年改称的麻江。
1949年11月14日麻江解放,23日成立麻江县人民政府,隶属独山专区。
1956年,改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2011年,麻江县辖4镇5乡。分别为杏山镇、下司镇、谷硐镇、宣威镇;碧波乡、景阳乡、龙山乡、坝芒乡、贤昌乡。
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20号)同意麻江县碧波乡、龙山乡、贤昌布依族乡撤乡分别设镇;
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4〕184号)同意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划归凯里市管辖;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0号同意撤销麻江县杏山镇设置杏山街道和金竹街道,调整后,麻江县辖杏山街道、金竹街道、谷硐镇、宣威镇、龙山镇、贤昌镇、坝芒布依族乡,共2个街道、4个镇、1个民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位于东经107°18′~107°53′、北纬26°17′~26°37′之间。麻江县城西距省会贵阳109公里,北距亚洲最大的瓮福磷矿肥基地65公里,东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凯里市37公里,南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匀市23公里。
地形地貌
麻江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处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麻江县以山地为主。低山、低中山、丘陵、河谷及盆地占麻江县总面积的78.4%。麻江县城海拔930米,麻江县内最低海拔576米、最高海拔1862米。麻江县国土面积1222.2平方公里。
气候
麻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长达270~301天。
水文
截至2011年,麻江县境内河流属清水江干流和重安江支流,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麻江县县内共有河流228条,总长712.9公里,流域面积1201.4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1、2级河流有11条,全长238.24公里,分属清水江马尾河段和鱼梁江支流。马尾河系清水江干流,流经县境37.5公里,流域面积458平方公里。其主要河流有羊昌河、龙山河、回龙河、下坝河、三道河,白河等6条,共接纳大小支流80余条。鱼梁江属重安江上源支流。麻江县境内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年平均径流深658毫米,近40年来,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为8.261亿立方米,偏丰年为9.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7.85亿立方米,偏枯年为6.35亿立方米,特枯年为4.58亿立方米。麻江县县内谷硐、杏山、下司、宣威等地,属纯碳酸盐岩岩溶水区,含有浅埋地下水。已查明暗河2条,泉井出水点953处,平均出水流量21升/秒。
人口民族
人口
人口21.84万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23%,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民族
麻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麻江型”铜鼓在我国铜鼓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县境内的下司镇铜鼓村的苗族现代民间绘画更是蜚声中外。麻江历史上曾培育过一大批仁人志士。清末状元夏同和,是中国开科举以来拥有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第一人;民国初期“麻江双壁”教育家周恭寿、物理学家周昌寿

历史文化
民俗
四月八节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先祖们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在四月八这一天苗族子孙们都要穿着盛装,背着芦笙,带着各色糯米饭和其他食品,,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成为其他民族踊跃参加的节日。1987年5月3日,国家民委认定“四月八”为苗族传统节日。
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
历史文化资源
麻江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2005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00个州级民族文化村寨,麻江县的河坝、岩莺、乌羊麻3个民族村寨列入其中。2007年,麻江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工作,至2008年底,麻江县共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2009年,麻江县将河坝、岩莺、乌羊麻等3个民族村寨作为“贵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历史名城、村镇、街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登记、测绘并划定保护范围。同年,麻江县有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州级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称号。2010年,按国家统一部署,麻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重点从名录申报开始向保护工作转移,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县级优秀传承人共19人,并对这些传承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同年,麻江县还有1人获得省级传承人称号。2011年,麻江县利用非遗保护资金11万元在河坝村委会修建河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同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2012年,杏山镇六堡村被国家民委和省民委列入全国30个、全省50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进行保护和打造。

地方特产
麻江酸汤鱼
黔东南各地都有酸汤鱼,较好的有黄平酸汤鱼,原汁原味不施油脂,符合当今饮食潮流。凯里酸汤最为有名,麻江县的酸汤鱼获得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特金奖和中国名宴金鼎奖。
麻江米
麻江县素有“中国锌硒米之乡”的美称,香味属清香型,色、味俱侍,口感爽滑,富含锌、硒、钙等十余种对人体有益元素及蛋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十五种氨基酸。
蓝莓
2011年底,麻江县已发展蓝莓种植基地2万亩,分布达6个乡镇。2011年底,麻江县成立蓝莓产业技术协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带动400多户农户种植蓝莓。

文物古迹
麻江县
高枧夏同和状元第
建于清光绪初年,是清末戊戌科状元夏同和故居,位于贤昌乡高枧村狮子山脚,距县城8公里。状元第为外砖内木结构建筑,占地约400平方米,坐北向南。院内天井石板铺墁,宽8米,长10米。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匾一块。门两侧书刻“随时爱景光,努力崇明德”楹联一幅。门楼共3间一栋,两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外有砖墙围护。光绪二十年(1899),夏同和返乡省亲祭祖,曾在此宅第居住过32天,现宅第当存完好。为褒状元声誉,民国初年将变化莫测在北京劈柴(胡同)五条南口北路的寓所称“夏状元第”。
芭茅冲
芭茅冲位于下司镇翁港村,是刺杀袁世凯的壮士张先培的故乡。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下坝河蜿蜒曲折,穿流 于寨前田畴阡陌间,村寨对面山上有7米左右高的棒捶形“将军石”。据史料记载,芭茅冲可,芭茅冲可谓是封建社会将军的摇蓝, 张先培之父张梁(字梓材),清末总兵,以“军功”起家,诰授建威将军,生于道光丁酉的(1837年),逝于发国末年(1919年)。张先培祖父张再兴、曾祖父张云、高祖父张友材都是诰授振威将军,祖母是“一品夫人”,远祖父乡骠诰授武略将军……。入黔始祖乡聚是明洪武年间的武威将军。“一品夫人”、“建威将军”都葬在芭茅冲,“一品夫人”墓华表仍在,将军墓文清晰可见。
张梁为官清廉,所得奉禄,都用在培养子女读书、济贫民百姓,为家乡父老办好事上。他捐资为家乡修建了三座石拱桥,三条三街路、修在翁港中寨和老山河上的两座石拱桥已被洪水所毁,仅存横跨寨前河上的一座福德桥。桥长9米,宽2.5米,拱高6米,桥中倒插一把宝剑,据说是为防龙起身毁桥而设。桥头立有光绪之年(1875年4月)福德碑,碑文记载了修桥始末及功德。
吴传声墓
吴传声为护国捐躯,黎元洪总统追赠陆军上将都督衔。葬在下司保秧洲后山,距下司镇1.5公里。墓长6.32米、宽3.2米、高2.2米。墓碑由5块精凿的大青石镶成,高1.65米,中宽0.86米,顶檐宽1.08米,内碑宽0.6米,厚0.4米。立于民国十五年(1962年)清明节。碑文楷书阴刻,上檐横书“福我中华”4字,两侧竖书“力挽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功标青史垂令德于名山”挽联一幅,正碑居中竖写“吴公传声之墓”6字,每字17厘米见方,右下为立碑时间,左下为立碑者名。侧碑从右至左竖刻吴传声墓表,字约2厘米见方。
“农家乐”休憩娱乐
下司距凯里市仅20公里,是凯里市实际意义上的郊区。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玉带似的清水江绕城而过,仿若西方“威尼斯”。“农家乐”就设在清水江沿江两岸,目前已有10家农户挂牌开业。尤其是湾塘,座落在清水江冲积而成的沙滩上,对面是司晨公路,寨脚到江面之间是绿草如茵的草地,仿若是天公铺就的天然地毯。寨子右面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后面是松树林,寨子绿树成荫,冉冉竹林,柔柔垂柳,寨子中间镶着鹅卵石步道。地面干干净净,清清洁洁。村民们很好客,若此时你作为宾客漫步寨中,父老乡亲们定把你拉到家中,端着自己酿造的浓醇的糯米酒让你一醉方休。如果你不喝酒,他们也不会强迫你,可以随意挑选品尝农家饭菜,吃过饭后自由地与农民们聊天、散步,在沙滩的草地上滚打,在河水里嬉戏,解除您在城市车辆喧啸的烦恼和一周工作劳禄的疲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