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新发的研究项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2010年12月-现在
子课题负责人,课题为“陕西省中小学减负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研究”,为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课题招标项目,资助方为陕西省教育厅。
2008年10月-现在
课题负责人,课题为“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及其文化影响”,课题正在进行中。目前该课题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9年11月-现在
分课题研究,课题为“特定人群心理支持与认知决策系统”(系统技术专项),该课题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负责子课题心理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及课题组合作四方的联络工作。
2008年10月-现在
分课题研究,课题为“当代认知科学重大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子课题“文化、进化与认知”方向的研究。阶段性成果包括撰写了《文化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自主创新所需的六种心智》等论文和研究报告。
2009年9月-现在
横向课题负责人,合作方为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课题为“以创造力和认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为5700人,教师近300人。该项目为纵向追踪性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实验的同时辅以对教师的心理支持。该项目目前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学生的创造力和认知能力都得到相对于控制组的更大幅度的提高。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合作研究,课题为“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心理辅导”项目,课题为国家体育总局项目。负责项目中的部分方案设计、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工作。已结题。
2010年3月-2011年3月
横向课题负责人,课题为“创新思维训练对儿童创造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合作方为北京先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教具系统和评估系统构建。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
联合负责人,课题为“铁路司乘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帮助计划的制定”,该课题由铁道部-清华大学科技研究基金资助。已经顺利结题。本课题发展出一套心理测评的软件系统,完成了五项实证的有关工作倦怠、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发展出了基于健康心理学的员工帮助计划方案。
2004年9月-2008年7月
独立研究,课题为“创造力、效能感及其组织与文化影响”,该课题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已经顺利解题。论文被柏林自由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评为“优等”。
2004年10月-2005年6月
独立研究,所承担课题为“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电脑游戏的环境下问题解决策略研究”,该课题由“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资助。该课题已经顺利解题。
2004年7月-12月
独立研究,所承担课题为“世界儿童电视的现状与走向”,课题资助方为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调研部。已经顺利结题。
2003年-2007年12月
研究助理,课题为“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该项目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承担的主要工作是资料查阅,编制测量工具,分课题研究。该课题已经结题。
2002年-2006年8月
研究助理,课题为“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和“中小学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承担资料查阅,测查工具编制,分课题研究等工作。项目已顺利结题。
学术论文:
Yi, X., Hu, W., Cai, S., Scheithauer, H., & Niu, W. (under review). Cultural and bilingual influences on artistic creativity: Comparison of German and Chinese student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Yi, X., Cai, S., Scheithauer, H., Schwarzer, R., Luo, L., Huang, S., & Chen, G. (under review). Assessmen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and cultural 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he Cultural Efficacy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衣新发,蔡曙山. (2011,出版中). 创新人才所需的六种心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衣新发,林崇德,蔡曙山,黄四林,陈桄,罗良,唐敏. (2011). 留学经验与艺术创造力. 心理科学, 34(1),
黄四林,林崇德,胡清芬,衣新发. (2010). 延迟时间与反应设置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心理科学, 33(4), 775-778.
衣新发,刘钰,廖江群,窦东徽,彭凯平. (2010). 铁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88-2009.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9(3), 47-53.
衣新发,蔡曙山,刘钰. (2010). 文化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论坛, 8, 4-12.
衣新发,侯宁,刘钰,陈金华,彭凯平. (2010). 铁路司乘人员心理资本特征研究.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37(2), 75-78.
衣新发. (2010). 探索人类认知深层规律的进化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3月30日,第7版.
衣新发. (2009). 创造力理论述评及CPMC的提出和初步验证. 心理研究, 2(6), 7-1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Yi, X., Cai, S., Scheithauer, H., Schwarzer, R., Luo, L., Huang, S., & Chen, G. (2008). Crea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 efficacy, cultural efficacy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2), 227-251.
衣新发,林崇德. (2005). 成人学习不良的神经心理与行为遗传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13(5), 58-58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衣新发,俞国良,林崇德. (2005). “军人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编制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 (6), 378-379.
衣新发. (2005). 世界儿童电视的最新发展与走向. 中国电视,8, 73-76.
衣新发. (2005). 儿童电视,路在何方?当代电视,2005,2, 33-34.
衣新发,俞国良. (2004).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交往特点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2 (3), 288-289,298.
衣新发,俞国良. (2003).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述评. 中国青年研究, 12, 60-63.
著作/章节:
衣新发,万翼. (2003). 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衣新发,隋欣. (2002).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部分儿童心理学思想理论比较研究. 载入杨丽珠,邹晓艳著, 儿童心理学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型,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会议论文:
衣新发. 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大会(上海:2010年11月).
Yi X. (2010). 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a Predictor of Mental Health and Job Burnout in Train Work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no-German Bilateral Workshop. October 24 - 29, 2010, Berlin, Germany.
Yi, X., Peng, K., Cai, S., Liu, Y., Hou, N. (2010). Psychological capital,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train work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Psychology. August 7-10, 2010, Beijing, China.
衣新发. 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六种心智. 首届“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心理论坛(北京:2010年1月).
衣新发.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济南:2009年11月).
Yi, X., Zhang, L. (2009). School climate and children creativity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 October 30-November 2, Xi’an, China.
衣新发,蔡曙山. 唐诗艺术逻辑的初步分析. 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成都:2009年10月).
衣新发,蔡曙山. 虚拟语气及主观经验对三段论推理影响的心理学研究.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和符号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成都:2009年10月).
衣新发. 跨文化视野中的创造力研究. 第一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论文(南昌:2009年5月).
Yi, X., Scheithauer, H., Lin, C., & Schwarzer, R. (2008). Cultural influences on artistic creativity: A comparison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9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y 20-25, Berlin. Germany. (ISSTP)
Yi, X., Schwarzer, R., Lin, C. & Yu, G. (2008).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and cultural 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uly 27-31, Bremen, Germany. (ISSTP)
Yi, X., Schwarzer, R., & Lin, C. (2007).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artistic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 Congress of the German Educatio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eptember 11-19, Berlin, Germany.
衣新发,隋欣,林崇德. (2005).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交往特点:纵向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 (苏州:2005年7月)
Yi, X., Yu, G., & Lin, C. (2004). What We Do Online?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course of Netizen.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August 8-13, Beijing, China. (ISSTP)
衣新发,林崇德. (2003).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地区、性别差异及交往特点研究. 2003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年会(济南:2003年10月)。
衣新发. (2003). 从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的特点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CCTV)(北京:2003年10月).
教育﹒心理报刊文章:
幸福教师的心理资本. (2011). 基础教育参考. 1, 11-14.
熄灭嫉妒的火焰. (2009).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2期.
专注自己的跑道——写给毕业班同学. (2009).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1期.
以平常心迎战大考. (2008).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6期.
快乐助你成功. (2008).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4期.
柏林地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 (2008). 神州学人,第3期.
“80后”一代年轻人为何不敬业. (2005). 环球时报,11月15日第八版.
女人比男人压力大. (2005). 环球时报,9月27日第九版.
电视使人冷漠. (2005). 环球时报,9月20日第九版.
游戏成瘾回不到现实. (2005). 环球时报,6月28日第98期生命周刊.
中国志愿者为何少. (2005). 环球时报,6月21日第97期生命周刊.
我的心情我做主. (2005). 中国妇女报, 6月13日第4版“心理诊所”专栏.
网恋其实是自恋. (2005). 环球时报,6月7日第95期生命周刊.
扶贫先扶“穷怕了”的心. (2005). 环球时报,5月31日第94期生命周刊.
女性摄食障碍:都是苗条惹得祸. (2005). 中国妇女报, 5月16日“心理诊所”.
排解灰色心情,避免抑郁打扰. (2005). 中国妇女报, 5月9日“心理诊所”专栏.
88%的网民有抑郁症状. (2005). 环球时报,4月26日第89期生命周刊.
企业中的老好人别太多. (2005). 环球时报,4月12日第87期生命周刊.
关系过密影响战斗力. (2005). 环球时报,3月22日第84期生命周刊.
网络副作用被夸大了. (2005). 环球时报,3月15日阳光论坛.
求职前,先了解自己. (2005). 环球时报,1月25日第77期生命周刊.
年初制定计划要虔诚. (2005). 环球时报,1月25日第76期生命周刊.
自我检测:你是否自信?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10期.
得自信者得天下.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10期.
找到你的六匹马.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8期.
学海无涯巧坐舟. (2003). 新高考,第12期.
教学及实践经历:
2011年2月
教师反思能力训练,西安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2月
教师反思能力训练,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领导层的心态管理,陕西省西安小学学校领导座谈会。
2011年1月
一辈子做家长,一辈子学做家长,陕西省西安小学家长座谈会。
2011年1月
中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心理策略,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中学班主任反思能力训练,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心理策略,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小学班主任反思能力训练,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2月
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河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2月
中学文科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1月
青少年创造力发展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辽宁省朝阳市英德学校。
2010年11月
教学反思能力训练(小学数学),陕西师大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师教育项目。
2010年10月
教学反思能力训练(小学语文),陕西师大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师教育项目。
2010年9月
提升正觉,应对压力,内蒙古自治区薛家湾电力局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9月
文化与创造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新生导论。
2010年8月
创意激发的途径与方法,北京十一学校少年科学院。
2010年7月
创造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新疆中学教师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5月
归因训练与儿童教育,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计算中心教师讲座。
2010年5月
人的毕生发展,清华大学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与生活”。
2010年5月
创造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内蒙通辽市中小学校长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4月
儿童发展特点与师生互动,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教师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09年12月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研讨会。
2009年12月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柏林自由大学中国校友会。
2009年11月
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009年11-12月
变革情境下教师心理辅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
2009年10月
心理测评与临床诊断,北京盛飞源信息技术研究院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
2009年5月,11月
儿童发展特征与教育模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9年1月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新东方教育集团。
2008年12月
提升心理健康·预防职业倦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2005年6月-8月
人力资源高级测评师,北京智鼎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呼和浩特分行及大连分行等处的副行长级人力资源测评。
2004年
医学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北京祥云学校。
2003年9月-2005年6月
教育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中华女子学院。
2004年6月
发展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华夏赛科心理网。
2002年9月-2003年1月
发展心理学史论课程助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荣誉奖励:
2010年4月
清华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2010年4月
第四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2006年8月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中德联合培养博士奖学金。
2005年9月
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德奖学金。
2005年6月
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
2003年10月
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年会(济南)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3年10月
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央视国际)会议论文优秀奖。
2002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1年9月
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1999年12月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奖——突出贡献奖。
1999年10月
辽宁师范大学文体活动积极分子。
会员资格:
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
美国心理学会第10分会会员(美学、创造力和艺术心理协会)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年特约审稿人)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外语水平:
英语、德语,四会
公共服务:
2010年1月
在清华大学创办“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心理论坛(Psychological Forum on Culture,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组织研讨会,推动相关学科间正式的交流活动
2009年12月
在北京创办“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学园(Beijing Lyceum of Culture,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 BLCEC),推动相关学科非正式的交流活动
2009年11月
在北京创办柏林自由大学中国校友会,担任首任秘书长
2007年11月
在柏林创办“柏林学园”,推进交叉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2007年4月-2008年5月
柏林地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创会主席
2006年10月2008年9月
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学生俱乐部
2004年9月-2006年8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4届博士生会主席
2003年6月-2006年9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研究生会主席
2003年11月-2006年8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创立并主持“智贤心理学讲座”
1998年11月-2002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编辑和校刊心理学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