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4-17
我们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摆正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早在我党领导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第一次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定位为一种互相包含、你中有我的关系体,而非互相对立、互相牵制的矛盾体。基于这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价值追求,有效的群众路线成为了我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但是,随着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党群、干群关系在总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双重疏离状态,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呈现在全党面前,成为了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党员干部逐渐有意无意地疏离了人民群众。执政党疏离群众问题日益突出: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群众立场不坚定,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部分党员干部自我定位不准,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关系错位。或作风漂浮,看似贴近群众,实则形同陌路,形成“油水关系”;或投机取巧,有利则投身基层,无利则远离群众,形成“蛙水关系”;甚至完全变质,视基层如畏途,视群众如雠仇,和人民群众关系恶化,势同水火,形成“水火关系”。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受自身修养所限,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严重不足。不会解决矛盾、不善于解决矛盾,甚至不愿意解决矛盾,一味地推诿、逃避,激化干群关系。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逐渐自觉不自觉地疏离了执政党。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所取代,对今天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感恩戴德去歌颂,而认为这是执政党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不再认为是党和政府养活了人民、赐福群众,而是人民群众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受心态的影响,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不到其中的进步意义,认为是群众“不领情”、“不知足”,甚至是“不识好歹”,结果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基于此,如何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调整工作心态、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法,应对和弥合党群干 群关系的双重疏离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简言之,对策有五点:
调整工作心态,直面群众工作。要学会不再是在人民群众的感恩之中而是在监督批评之中把各项工作做好,要适应并认同做好各项工作的评价检验标准是人民的满意度这一深刻变化。要勇于面对在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矛盾,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换得来群众的信任。
改变工作方法,善做群众工作。要坚决摒弃那些机械粗暴的工作态度和简单划一的工作方法,杜绝采取强迫式、命令式的群众工作方式。以民主法制为主要手段,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网络留言、热线电话等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纠纷。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直面各种群众工作矛盾和纠纷,开展各项群众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巧做群众工作。站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为了夯实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让党的组织成为群众工作的最坚强堡垒,成为党和群众和谐工作的共同大家庭。充分利用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巧”做群众工作。
转变工作作风,做实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时刻清醒认识到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力戒浮躁、严防浮夸、拒绝浮华,我们的群众工作就算做实了、做到位了。
引导教育群众,做细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树立起人人按程序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要有勇气面对暂时的困难和挑战,有信心追求应有的幸福和尊严,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对贫弱常怀怜悯之心,对干部常怀理解之心,不断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和谐干群关系、改善生活心态、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