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为何突然辞官回到魏国?

张仪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在秦国占有一席之地,为何却要辞官回乡?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自由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空前解放。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一批历史风云人物。张仪就是比较有代表的一位历史人物。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早年拜入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连横”的外交策略就是张仪的首创,他游说六国,最后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他得到秦惠王的赏识,被秦惠王封为相国。但是,在秦惠王死后,张仪却突然辞官回到魏国,这背后到底有何原因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王在位期间,秦惠王很赏识张仪的才华,很倚重张仪。所以,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委派给张仪。而张仪也确实不负众望,为秦惠王解决了很多政治上的难题。根据史料记载,魏国背信弃义,开始反抗秦国,张仪为了让魏国放弃攻打秦国,他来到魏国去游说魏国国君。在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张仪返回秦国报告,还没走到咸阳的时候,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即位。

秦惠王在位期间,秦武王从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承王位后,很多大臣说向秦武王打小报告说张仪的坏话这些大臣认为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甚至还有人说他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赏识。秦武王信以为真,就开始冷落张仪。

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的关系比较紧张,都纷纷背叛了张仪当初定下的连横政策,恢复了合纵联盟的政策。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在大臣们日夜不停地诋毁下,不堪重负的张仪,为了保命决定逃离秦国。所以,他回到了魏国,在魏国担任相国,不久后,死于魏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以我曾经在省政府工作过的体会,官场,看似风光,但高层之间彼此倾轧现象严重,他们长期是“如履薄冰”,在张仪那个年代,万一惹怒君王,立刻脑袋不保,身累、心累,压力太大,人,是会崩溃的,所以,辞官回家,既是迫不得已,也是“自救”的一种手段。毕竟你只是一个靠“舌头”吃饭、可有可无的文官而已,不比那些离不了的开国武将,是不可能长期立足官场的。
第2个回答  2019-09-11
张仪辞官是因为自己的伯乐秦惠王去世,自己并不想效忠秦武王,所以选择辞官回到故乡。
第3个回答  2019-09-11
张仪是著名的纵横家,他口才特别好得到秦国重用,但张仪和苏秦不和,所以他离开了秦国去了魏国。
第4个回答  2019-09-11
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继续为他效命在仕途上可能变得有阻碍,倒不如辞官回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