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州银山县和他小伙伴们的那些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资中人李石刚好40岁,他还有3年才考中进士,还没有成为后世闻名的“蜀学”名士,但他“九岁举童子”,“少从苏符尚书游”,已“有盛名于蜀”(《方舟集》)。这年正月,李石怀着“忍死衔痛”的心情,为一年多前去世的父亲撰写了情真意切的《先君墓志铭》。

在介绍先祖籍贯及到四川定居的经历的时,李石写道“石闻诸曾大父行曰,家本古雍得一坊,五公入蜀,讳廷赞。唐末五季,官资之银山县。吾族别者,自银山始也。银山生二子。”“我陇西李不掩厥先六世,不谱别于银山,来隐北门。”文中提到的“资之银山县”,位于现今的资中县银山镇,可见李石是地地道道的资中人。

银山县的建县历史要追溯到隋末恭帝义宁二年(618),这一年也是唐高祖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是五月废黜隋恭帝杨侑称帝的,银山县的建县时间当在这一年的五月以前。唐代李吉甫所撰的地理学专著《元和郡县图志》对此有明确记载,资州“管县八:盘石、资阳、内江、丹山、银山、龙水、清溪、月山。”“银山县,中,西北至州四十八里。本汉资中县地,隋为内江县地,义宁二年分置银山县,因县界银山为名。盐井一十一所,在管下。”五代后晋刘昫、张昭远等编纂的《旧唐书》记载为,“银山,资中地,义宁二年置。”

银山县命名,源于县境内的银山,除《元和郡县图志》认为“因县界银山为名”外,明代曹学佺撰写的地理著作《蜀中广记》也有记载,“寰宇记云,废银山县在资州东南三十八里,以山名。”清代官修地理总志《钦定大清一统志》则描述了山形,“银山,在州东南四十里,山形如锭。”

至于建县的原因,与隋朝开皇、大业等时期设置威远、义和、大牢等县一样,都是朝廷为了安置招降的夷獠。獠人来源复杂,是当今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先民。据宋元时代马端临编撰的典章制度史《文献通考·裔考·獠》记载,“蜀本无獠,晋李势时,诸獠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橦,布在山谷,十馀万落,攻破郡县,为益州大患。”唐代贞元年间为了镇抚獠人,还在资州设置了安夷军。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著作《方舆胜览》在资州“名宦·韦皋”词条下写道,“唐时东蛮数为边患,能绥服之又战有功,蛮部震服,乃建安夷军于资州维制诸蛮。”清代顾祖禹集明代以前历史、地理学大成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又《唐志》资州城内有安夷军。贞元二年,西川帅韦皋奏置军于此,维制诸蛮,是也。” 

在资州境内,同样是在义宁二年,还设置了龙水县、月山县。《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月山废县在县西。本资中县地。隋义宁二年,置月山县。唐属资州。”“龙水废县,在县西南八十里。隋义宁二年,析盘石县地置,属资州。”不同的是,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银山县、月山县与唐贞观四年设置的丹山县、“天宝初,改名清溪”的清溪县一起被废止。龙水县则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才因战乱废。《文献通考》记载,“宋乾德五年,废月山、丹山、银山、清溪四县。”南宋承仪郎李攸的《宋朝事实》记载“资州,乾德五年,省月山、丹山、银山三县入盘石。”银山县、月山县建县历时349年,龙水县建县历时625年。

月山县的名称,与境内的山形有关。《蜀中广记》记载, “通志云,盘石废县在县北三里有石状如盘陀。月山废县在县境宋析入者有山形如明月。”龙水县的名称,则与境内的溪流形态有关。《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龙水县“有溪水屈曲蟠拥犹龙。又有龟山,依山陇为城。”《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以县西北有溪,屈曲绕城如龙,因以为名。”

银山县被废后,成为银山镇,并在明代设置有巡检司。《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宋乾德中,废为银山镇。今有银山巡司。”《明史》记载,资县“南有珠江,即雒江也,东流为资江。东有银山镇巡检司。”《钦定大清一统志》记载,“银山镇,在州东四十里,即故县,明置巡司,今裁。”

到了清代,银山镇设置了具备驿站功能的铺递。清代黄廷桂等编撰的《四川通志》记载,“银山镇铺,在州东四十里。”当时,资州直隶州境内,在州东十里、二十里、三十里、四十里,分别设置有唐明铺、莲池铺、金紫铺、银山镇铺;在州北十里、二十里、三十里、四十里,分别设置有新安铺、双石铺、跳墩铺、金带铺。

月山县被废后,成为月山镇或月山乡。据北宋王存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月山镇是盘石县10个镇之一。“紧,盘石。一十六乡。丹山、南湍、月山、鼓楼、赖胥、赖磐、小石同、银山、栗林、铜鼓一十镇。”清代徐松编辑的《宋会要辑稿》记载,“资州盘石县月山镇、丹山镇、银山镇,干德五年废县置。”李石在《乐先生墓志铭》中写道,“盘石县之月山乡乞铭以窆。”龙水县被废后,成为龙水乡。《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淳祐三年,县废。今为龙水乡”。

在银山县,最为有名的当属建于县城附近银山上,供文人士子吟唱雅诗的“雅歌台”。《四川通志》记载,“雅歌堂,在州东南四十里银山上。古今集记云,唐,田游岩入蜀,居于银山,聚弟子歌雅诗以为乐,今山有雅歌台。”《钦定大清一统志》中“田游岩”为“田防岩”。如今的银山烈士陵园,曾名为“雅歌台烈士陵园”。

苏轼、黄庭坚等文豪的遗迹,也曾在银山县出现过。《四川通志》记载,银山“又有苏轼、黄庭坚遗迹。”《蜀中广记》记载得更为详细,“石刻存志云,银山候馆因掘地得一小碣石,乃黄山谷与门生戴经弟纲尺牍。云:七二郎气秀而有骨,他日学问仕宦皆当过人,要须得一佳士与游,养其忠厚之源,此最为先务。涪翁书赠戴六六、七二秀才伯仲。”如今,资中文庙还收藏有黄庭坚书《幽兰赋》书法碑。可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资中还是很有渊源的。

龙水县因“三范修史”之一的范祖禹,曾于宋英宗治平年间任龙水县令而闻名,在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宋史全文》写道,“翰林学士司马光,乞差前知龙水县范祖禹同修《资治通鉴》”。《方舆胜览》记载,“皇朝范祖禹,治平中宰龙水。”《蜀中广记》记载,“范祖禹知龙水县,公余纪兴诗云……”《全宋诗》收录了范祖禹写的诗歌《送七主簿赴龙水》。范祖禹在龙水县“尤以兴学校为首务”(《四川通志》),他最大的贡献是修建了中国早期书院之一的龙水书院,引导资州士民皆以读书为乐。

关于月山县的文献记载很少。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月山县有南湍镇、金牛镇、赖社镇,设置清酒务,征收酒税。没有资料明确表明月山县最早的并长时间作为治所的具体地方在哪里?《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月山县“在州东北80里……即今石铜镇”。1997年10月出版的《资中县志》则记载为:“月山县治在今重龙镇西五十里,五代时一度迁至今月山乡。”一些考古资料显示,月山县最早的治所为现今资中县甘露镇,一度曾迁往石铜镇(今龙江镇月山村)。

当范祖禹到龙水县任县令时,月山县已经划入了盘石县。如今,让我们从范祖禹《资州路月山亭》中去遥想月山县当年的风采,“轩亭枕苍峰,缥缈视空阔。长江翻天去,回斡地轴折。洪涛破山门,崖谷尽争裂。孤云行无踪,飞鸟去自没。游子怨路长,烦襟此披豁。昔观黄河流,浩荡窥禹穴。乾坤何壮观,永叹旧游绝。兹亭虽非匹,山水颇秀发。茫茫八紘内,所历但毫末。安得乘飞飙,人寰瓷超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