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成长|《理家理心》阅读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理家理心》P1-20

和好友约定一起阅读,持续记录,彼此分享,相互鼓励,一同成长~

终于收到《理家理心》,很享受下午茶看看书的时间~好多话语说到心坎里去了~理家是门艺术,理心更需要静默他前~

• 幸福,是天天的跟随! (确实)

•乱,也许讨人厌,但很少人把它当成敌人,正面敌对,我们总是偷偷纵容它,像对待腰间那圈软软的肉。(这说得多形象,很多时候是让自己麻木在乱中~)

• 生活中总有一个疲惫卷着另一个疲惫,相互拥着滚到墙角静候,就在你发现新脸撕下,过去仍然站在眼前时,绑着疲惫的橡皮筋突然断掉,那一卷卷枯黄破旧,散成一地。(常有这样的破败不堪的境况~)

• 如果问你,走到人生尽头,会用什么来定义自己活得成功与否,你的答案是什么呢?(真需要花时间来思考~)

• 为什么要整理内外生命?因为凌乱,烦躁,狭窄,走不进去,又出不来。因为,活得不知如何是好?!

• 人很难承认物质的无用,因为不那么确定自己真正需用的是什么。这是个一生的功课,努力学,就会进步。

• 有些人以为我们清除生命内外的囤积,就是为了整洁。去除脏乱,还有一个更深的意义,就是要让我们更要对准焦点而活向标杆直跑。

• 割舍,是生命中最难的功课之一。

文中的“瘦身游戏”需要去实践和操练,当我看完这个部分和季先生分享时,他也觉得被提醒,有许多东西需要做“瘦身游戏”,总有割舍不掉的难度,但愿真的去实践时,去发现,生命中有太多的囤积需要处理~

囤积物的特征:如下思维导图

《理家理心》P21-26

生命内在的囤积,因为没有定期的清理,都不晓得那些掩藏在生命里的“拥挤”。

• 我们习惯向心里头塞东西!!

(确实如此,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好像不先收藏就会失去什么一样,却没有时间去梳理,吸收,真正能滋养生命的东西,作者从意见/记忆/梦想/舍弃来分享,多少有些新的提醒和看见)

• 成熟,是对“多”不再贪婪,尤其是内在囤积的多。(例如:太多的意见。)

• 关于记忆。(提醒:即使是曾经美好的记忆,也不能任其占据今天的我!)

• 关于梦想。(今天的我无法穿下的梦想)不让那些美丽的梦占满内心的通道,让今天的我走不出去,也不要让未来的理想挡在思想的门口,让今天的我走不出来。(我想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得清理,去寻找可实现的梦想,并思考~)

• 关于舍弃!

那些错误的想法和观念

负面的情绪和抱怨

无用的懊悔和遗憾

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那些无关痛痒的聚会

传统遗留节日的负担

自扛的人情债务~

用作者的一句话自勉: 只要我谦卑得下来,承认自己的空间就是那么大,整理的力气就是那么多,双臂张开,能拥抱的就是这么宽,不再强把世界扛在肩上,我就会认清生命的囤积是什么,就有勇气舍弃他们。 (这正是我需要学习去整理的功课~)

《理家理心》P27-36

第四章:市中心

乍看题目真不知所云,这只是个形象的类比,市中心是一个公共,公开的地方,却有不少藏污纳垢的角落,家里也一样~

只要稍加解释估计很快就会意会,家里有不少的“市中心” ,如何处理“市中心”成“控制中心”(中转站),都是需要好好操练的事情,也是我们常常不经意察觉和不晓得有效处理的事情。

一旦囤积,到忍无可忍时才会花大把时间进行大扫除,却无法有定期清理的效果。所以懂得理家真心是门艺术,却又常常被这个世界忽视,看见那些懂得理家的主妇,真佩服她们会生活,这里头真是有许多常常需要操练的智慧~

我发现不少的市中心,常常一拖再拖,不晓得怎么处理,会成为负担,越发不想动手去处理,而到了囤积的地步。

用睿欣老师的一句话鼓励自己: 忙碌的日子,不要等待“哪天有空”的来临,弹性,是生命成熟的特征,很多观念只要愿意被转化,堵塞的现实就有出口。

生活和银行里的存款一样,与其等那一大笔突然降临的日子,不如定期的一点一点积累。(处理市中心也是)

《理家理心》P37-43

第五章:内在市中心

看了这章发现对自己“内在市中心”模糊不清,似乎没有任何的概念,或许换个说法:那些吸引内在生命关注力的事情?(可以这么理解么?)

没有定期整顿“内在市中心”的经验,发现无从下手,整顿毫无头绪一样,需要仔细寻找“内在市中心”~

越看越期待二期课程的开始,盼望作者马睿欣老师可以给些指导~~

诚如作者说的,孩子小时,追着孩子的需求跑,一路跑一路扔,再一路捡。好像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需要是生命中的市中心,却无法看见甚至忽视自己生命的需要?

该用多大的心灵藤篮来整顿装载这些需要?

《理家理心》P44-56

第六章:厨房

厨房是大部分全职妈妈停留最久的地方,每天重复着清洗,烹饪,相信有很多的情绪和心情,一句挑剔的话,一张臭脸,一个不屑的动作,流进厨房忙碌的生活中,都会深深地影响我们,估计很多太太第一个罢工的地方就是厨房。

遇上挑嘴的家人,真会有众口难调的难度和压力。反而作者这个话题,开篇就说,每走进一个家庭的厨房,就看到那家女主人的心。

作者继续说到厨房是品格研究所,谈到自厨房结出品格果子如:谦卑,耐性,勤奋,创作力,接纳,等候~

欣赏作者有句话说: 我把等候的心埋在厨房里,天天做同样的刷洗动作,是等候使我的心更新变化,相信不变的付出,要在我心爱的家人生命中,日日生发肉眼所不能见的改变。 (这里面的美好,相信有不少的破碎和被浇灌)

很多感触,有很多同感,也被鼓励~

《理家理心》P57-75

第七章:厨房的整顿

厨房的囤积有两大类:1-食物 2-厨具,小家电

食物囤积的现象十有八九都有发生。摘段戳中囤积心理的话: 其实谁都明白食物越新鲜越好,我们却喜欢以逃难心态堆存食物。尤其有些家庭为了超市减价大量购买,让食物越过厨房的界限,占据家中其他空间。其实,这只会增添更多丢掉过期食物的机会。 (好像冰箱里没放满就没安全感一样,这点已经在 操练,尽量少囤积,买适量的~)

人的欲望无限,自制力却软弱无比,我常常觉得冰箱只有一个是福,橱柜的数量有限是提醒,满了,就是叫我不要再买,折扣再大,东西再多好吃,都当节制不买。 (这点观念的改变是很需要啊)

作者提出:购物单,计划采购,容器限制~实践起来肯定帮助不小,简洁不乱心也透亮啊~

在如何整理的细节中,作者也给了很多的建议,移位~流理台~增加收纳空间~清洁~等等生活小窍门不少~

《理家理心》P76-85

第八章:厨心

厨房是个竞技场,青春,理想,个性,被剁碎,蒸过,削皮,切细,借着心意和体谅,让爱的味道更香~

这是一个很多需要被破碎的地方,渐渐展露出甘心乐意~

《理家理心》P86-103

第八章:客厅

• 如果说厨房代表一个女人的心,客厅就是那个女人的脸。

• 如果说一个家的厨房,彻底地暴露了女主人对自己角色的接纳和认同,一个家的客厅,就充分地表达了她的社交理念和人际关系。(说得很有道理)

让作者和我一样感动的是,那对退休宣教士的家。在第三世界工作,关怀人的生活与生命,退休后回到洛杉矶,听说州大学有很多背井离乡的外国学生,就用微薄的积蓄在附近买了一个三十坪的活动房,布置得精细,接待着年轻学生,分享宝贵的生命故事,也温暖了不少人的心。

(可以想象那种被接纳,被关怀的美好团契,在西方国家,家是自己的私人领域,不易请人进来的观念中,能邀请到家里,那是很被接纳的感动,我们也曾被一位牧师师母邀请去她们家吃饭,这在坡县也是很不容易的敞开接待!)

第十章:客厅和档案整理

• 带着孩子学习不需“拥有”,人生路走得像客旅,会自在许多。(学习不需“拥有”,是需要操练的功课,回想大学时期买书的经历,真是拥有不看也是很大的浪费,同时为“拥有”的感恩,也是改变生命的功课,学习渐渐地突破,喜乐地面对~)

• 纸张囤积-档案整理。作者用自己的经验,分享了整顿的方法。(自己常常没有坚持分类和整顿,长期的整顿有停滞又堵心的难处,常常成为不整理的障碍,搬家后,有些纸类还在纸箱里放在橱柜里没有整顿,正是要动手处理的机会啊)

《理家理心》P104-121

第十一章:时间整理

(上帝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管理时间,于我而言是个大问题,不善于做计划,时间多半没散漫中浪费很多,以至于生活缺少从容淡定,生命也缺少深入拓荒栽种。)

在睿欣老师的“容器整理法”,操练:恒久善用多个容器,时间使用会越有效率。

老师介绍了几种时间容器-“睡前好习惯”,“起床好习惯”,“日日行”,“周周行”,“月月行”等等。

深深领悟:行动才能带来改变,向往生命丰富又从容,这是漫长的角力之旅啊~

《理家理心》P122-131

第十二章:内在时间

• 家里挂在墙上的钟若停了,我们很快就发现,并且立刻要想法子修理或换新。但挂在灵魂深处的时钟,纵使嘀嗒响着,也常常被忽略成空气里的虫鸣鸟叫,存在,又不存在。甚至有人的钟停摆多年都未察觉,任蜘蛛网灰尘蒙蔽。

一针见血说出生命中内在时间自生自灭,成了积藏苦毒尸骨的荒冢,里面那个受伤,疲累,自怜的女人漫无目的地跑~

实践:做“购物清单”和“待办事项”的操练,从一点点开始~加油~

《理家理心》P132-140

第十三章:卧室-隐私空间

补记,昨天手机遗忘在学校~

《理家理心》P141-160

第十四章:简朴

在这章里,作者谈到“简朴”的话题,她说渴慕简朴,专注那些可以为生命灌注实质,可以傲视朽坏肉体的东西。

•每个人的简朴不同,因为想要专注得不同。

•简朴不是过贫穷的日子,不是选择过清教徒的生活。

• 简朴,有一个发展性的次序,是从简朴的信开始,生出一颗简朴的心,培养简朴的心思,简朴的情感,建立简朴的物质观,进而安排出简朴的生活,操练简朴的话语。

• 一个人的心不简朴,思想不简朴,情感不简朴,要她过简朴物质生活是很可怜的,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不会让她成长简朴的人,而是活得贫穷。

• 不受回报控制的爱,自由奔腾。(说到心坎里去了,常常有期待,就有了辖制,没有自由)

盼望像作者说的,能够

学着在乎花出去的时间,

学着计算自己的精神和体力,

学着让自己活得从容有序,界限分明,

学着不再向世界,向身边的亲友要更多。

《理家理心》P161-176

和好友约定一起看这书的半个月时间里,好像心的角落慢慢被照亮,诚然,生命的成熟,在于不断被对付、清理,就像修剪葡萄枝一样。理家理心,这是一辈子的功课~

第十五章:孩子房、客房及其他房间

• 一个儿童心理学家提到:即使房子够大,性别相同的孩子让他们同住一个房间,对其性格的健康发展,对将来离家后和室友相处,甚至职场上与人同事,进入婚姻,都有益处。

作者对床、书桌、衣服、玩具的收拾整理和利用都给了经验之谈~

第十六章:安静时间

说实话,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可是在人群中都会觉得孤单,何况在安静的时候?而现在却非常享受这半年来等孩子的时间,可以听听音乐,可以安静看我的书,而这并不在安静的图书馆,而是在TTC人来人往的小食堂,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或吵杂的环境,这段越发欢喜的一个人的时光。

文中说:

• 其实我们能不能静得下来独处,孩子看在眼里。

• 这世界太复杂,安静是张滤网,可以使我们的生活纯净简化。

学着从生活中切割出安静的时间,用静默喂养生命,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

《理家理心》P177-187

第十七章:整理纪念品

说实话,整理电脑里的照片也是很有压力的事,需要选择,割舍,整理,保存,行动~一囤积就啥都不想去整了~

不管是照片,还是记念物品,或是孩子成长中的那些画呀,奖状呀,每个成长的足迹啊,扔了多可惜啊。可是没有一张小时候照片(当时没保存好)的自己不是照样过得好好的么,所以做到割舍真是不易。

然而

•生命中能带走的行李并不如我们想要的多,越轻便,越能做一个清心的人。

就像

我们一家四口三个行李箱到了坡县,到时离开也就几个行李箱。装不走那些生活过程中的积累,觉得扔不掉的留念。

《理家理心》P188-195

第十八章:过去的脚印

慢慢进行理心的部分,很多待处理的心里情况频频突显,就像老师说的一样,越长大越习惯把过去往里头塞,塞了就跑,好像那里有只手,会把自己从现实中抓回去牢禁,迟迟不能动手整顿?

• 谦卑,给我们正面积极的态度回到记忆里去整顿,与过去握手言和,整修出崭新的内在纪念空间。

睿欣老师也给了实际的操练(如下)

和自己练习着丢掉过去:

写下来,说出来都可以,尤其一些带来负面记忆的过去。

发生在上个星期,上个月,去年,我学着不让它们在心里头流浪,

总要借着文字,或发出声音的言语,正式地,向它们道别。

文中给我的提醒:

1)孩子需要我们接受他们的现在。

(不要老是抱怨说“这孩子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以前他不是这样的”)

2)对配偶。

      永远要爱眼前的他,超过昨日的他。

3)对自己。

      不要让太多的过去任性在内心游荡,会让今天的自己没得去处。

鼓励:

无论昨天的自己有多么成功或失败,

无论今天的路有多难走,

所有过去的岁月都成了背景,

成了人生舞台上的配角,

你得把他们小心安对位置!

《理家理心》P196-206

第十九章:浴厕及储藏室

浴厕的脏乱基于它们的高使用率,“利用时间缝隙清洁法”在平时就能保持浴厕的清洁。

关于清洁剂和清洁工具,以及清洁的小窍门,老师就她的经验做了分享~准备:小苏打+白醋 用起~

• 储藏室,最重要的是 有固定清理的日子。那种找东西时才去翻的观念绝对不正确,也是造成脏乱和重复购买的最大原因。

《理家理心》P207-231

第二十章:选择

•真实的自己,总是在加加减减中,被生活修饰着。

•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以后,要知道自己的盼望是什么,然后,用大部分时间在决定,为了心中的盼望,现在应该舍弃什么?盼望,决定让我们愿意舍弃多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一生要怎么过,你就会继续过从前那种能抓就抓,能留就留的生活,无法舍弃。无法舍弃,很难整理自己,也不会有勇气无怨无悔地付出。

思考:已在奔四路上的我,盼望是什么?

第二十一章:由爱出发

• 理家理心目的:要让我们更深地享受爱,知道自己能够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被爱!

相信,爱也是一种能力~

《理家理心》P234-240

这本书已经看得接近尾声了。

• 原来,无论在怎样的时代,拥有怎样的科技,看待生活的眼光怎样改变,一个家和一颗心,就像墙上时钟的时针分针,快走,慢 走,总是从同一个数字出发,又一起回到同一个终点。内外空间里,我们都在寻找正确的次序,极力打好稳当的节奏,尽管不同空间看似各有各的速度,却是被彼此牵引着,勾肩搭背地,想要走到同一个幸福的终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