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王家卫说,那是人的一生。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说道的一句话“开眼瞎子”,说是人睁着眼睛看不见东西,当时总是不清楚还有这样的人,长大了发现“开眼瞎子”不止家乡有,全国各地都有,有人说“开眼瞎子”聪明不惹事,脑袋灵光。无论如何,我是学不会了,小时候给玩伴听到,笃定一句回话“笨蛋。”我难道看不清自己?

也是,我天生木讷,父亲说我晚熟,嘿,这话还真是在乡民中间把我解释透彻了,咋不知,我的晚熟滞后一直到了现今。

“开眼瞎子”有很多的范例,比如,你看到了课堂了倒下的椅子,没有去扶起来;看到了邻居家的农田被突来的大水冲掉了堤坝,恍若无人的走过;看到红绿灯前踟躇在人行横道前举步不前,你悄然闪过。

如此,开眼见东西便有了阻碍,看了不该看的。我简直糊涂,人生而清幽,何来如此多的讲究。

小时候,终日里梦想云游四海,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洒脱和自由,一定要见过天地,仿佛天地永远在遥不可及的远方,于是不停的探索可以见过天地的途径和方式,遇到出游的机会,我可是一个也没有放弃,天地英雄气,浩然满胸怀。出去后发现,我去的地方正是当地的人们想离开的,按照这样逻辑,岂不是现在我逗留的地方是异地人家想要来的远方。我显然钻了牛角,于是不停的前往远方,随着年岁滋长,我终于慢慢清晰,原来真正的天地除了距离意义上的远方,还有个人的思想、行业专业的深究、求索的目标,等等。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站在遥远的远方高山上、大海边,对成天困顿于钢筋水泥森林世界的我,心里的澎湃之情难以言表,看到的穷极无垠的天际,顿时意识到了自己脚步的狭窄,也因为被大海的怒吼而心灵遭受锤击,开始因自己仅仅能够周旋于风平浪静的小院而自愧。

学习的深入后,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视野,蓦然发现,自己有一副无形的触角,可以伸向更多的区域,自己的脚步可以跨上更高的舞台,也在这样的舞台上,我眼光触及,看到很多饥渴的灵魂,他们对命运哀鸣和渴望索取的眼神。不过,自己也会遇到这样的时光,渴望成功的愿望,深藏在我发抖的内心深处。原来,天地之高远是没有限制的吗?每个人的天地只是自己认为的天地,由此,我们瞩目天地的愿望始终存在,在这样的意识力驱动之下,我们便艰难的前行、向上奔去。

走路多了,见到的人多了,便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见到。进入一个酒店,看到门口抢先为你开门的服务员,他拘谨的神态也就仅仅被这样一个动作打断,伴随着他欢迎的笑容,这是迎宾的礼仪和典范。我为迎宾一天里整日保持一种神情肃穆的举止慨叹,这是不是酒店的威仪呢?结伴的同事告诉我,迎宾的待遇很低,可以整日不动脑筋,但是也决定了迎宾难以走向酒店的客房。

继续前行,大堂经理恭迎而上,“我能为你做什么?”

我享不了如此厚待,“告诉我电梯在哪里?”尽管我心里清楚电梯真的在那里。大厅经理紧前一步,“跟我来!”一副家里来了长辈一样的模式。

“还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大堂经理的话语像是保姆。

进入电梯的时候,我被一个带着墨镜、戴金链子的中年男人撞了一下。

“你眼睛瞎了吗?”我被责问道。短短的数秒,经历不同的脸色对比反差,我也醒悟,原来世界的众生相,生活里每日在上演,有一个神秘的导演在布置各色人物上场,按照身份、地位、金钱、性格等等进行了分类,也依次上场出演自己。而这些,是我自己远方的母亲看不到的,众生相里,悲喜、美丑顿显。人生来从不平等,这是众生的特征,镶嵌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我,平凡的自己,唯坦荡宽厚足矣。

然而,不幸的是,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何来坦荡和宽厚,衣食无忧可以坦荡吗?宽厚又如何面对一个苍老的卖菜卖不出去的大娘。我也终于发现,见自己的根本的要义在于提升自己,巩固自己的善良本性,当具备能力可以伸手援助他人的时候,我们终究需要伸出自己的双手。仍旧存在更多的场合,用自己的光亮照亮他人,此时我们也就能够乘机看清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