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花图案里的热情与治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一个事物的绰号,常比它的名字更容易被记忆。

提起“北欧风”,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它的绰号“性冷淡风”,以特征来联想,便很容易分辨。

四面白墙、简洁线条、没有繁复装饰、功能主义,写满了冷静与理性。

这或许来自北欧位置,地处遥远;或许来自北欧气候,长年寒冷;又或许来自北欧人,沉默少言。

可不管怎样,也挡不住人们追逐的热情,刮遍了世界的北欧风,已经成了现代与时尚的代名词。

1

每次逛Marimekko店,印着罂粟花图案家居用品前,我总会更多停留。

每次看到这些色彩明艳的红色罂粟花,便会有一种来自心底的愉悦。尤其在冬日,这些大红色花朵,就像阳光下一个个光斑,透着暖意,将寒冷黑夜带来的阴郁一扫而光。

店里有一位男士,亚洲面孔,黑色衣服修身挺阔,领口与袖口间跳出的一抹蓝色,猜想应该是位设计师。他正在挑选所爱,物品来回取放间,可以感觉到内心的一丝纠结。

导购姑娘很快过来,以笑示意可否需要帮忙,男士淡淡一笑,毫无陌生感,他说这是第七次来芬兰,每次都会第一时间来到这,还说Marimekko是他的最爱,每一款都喜欢。

导购姑娘为我的选购打好包,顺手又拿过一本小册子,放进了购物袋侧面。

印着罂粟花图案的汤碗,是我回国时带给朋友的礼物。走前打包行李,精简出了小册子,顺手放在桌上。阳光穿过百叶帘洒在小册子上,封面不规则的圆点图案,大大小小,斑驳跳跃的涌动力量,让我一把又拿过它,翻了起来。封面与封底是Marimekko三种图案满铺的,没有logo标识,只在封底面上一排小字“080964-002”。打开封面,扉页上“我的故事”几个字极为醒目,下面是几行小字。

2

“这是‘我的故事’第二版,这里有新的灵感,还有等待你填满的一页。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你闪亮的时刻。加入这里的对话吧,成为Marimekko成长故事中的一部分。”

突然有了一种亲切感,似乎是与我有关,为我定制,而封底的那行数字,或许就是定制编码。翻开内页,有些满铺着Marimekko图案;有些就是白页,只有上方的一行小字“我的故事”;有些放的像是语录,一句话便撑满了一页。

“这里没有边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创创造者。Marimekko的生活方式不设边界。成为Marimekko,让你的个性成长、自由飞翔。”

“你应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你没有竭尽所能,那是生活的原因吗?”

“我的确不是在卖衣服,而是卖一种生活方式。它们是设计品,不是时尚……我卖的是创意,不是衣服。”

轻言慢语间,让我感觉仿佛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没有一目了然的产品介绍,没有各种获奖与功绩,只把品牌创始人的介绍,还有她们与品牌的故事,放在了小册子的最前面几页。

笔墨简练,点到为止,在你还想了解更多时,文字嘎然而止,切换到经典图案的插页。有时,表达中的留有余地,不把一切都说出来,常会让一半比全部更多,撩拨到你想继续深挖的好奇心。

阅读节奏似乎都被设计好,不知在哪一刻,便跌落到设计的“陷阱”。

我仿佛看到了一幅中国山水画,大量留白间,让思绪远行;也突然觉得设计有时可以很小,小到一个图案,一个点;有时又可以很大,大到一种架构,一种布局经营。

3

好的设计其实与好的文学一样,留下瞬间记忆的可能是某个词,某个打动人的情节,可细节渐渐远去后,留下来的常是一种大的轮廓。

结构与布局,如何编织整个故事,如何隐藏一条看不见的线,降服你的心,落入它的网,这一切似乎都在设计中。

这本小册子,已不再如我之前所想,只是个产品宣传册,它在不经意间打动了我,带给了我品牌背后的各种想象。

如果说,之前喜欢Marimekko,是因为她的美貌;那现在,她的内涵与思想则又扑面而来,宛若一位知性女子,透着书卷气,眉眼低垂间,充满了故事。

我把小册子又放回袋子里,准备一道带给朋友。

4

在北欧,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

它们或许来自设计者的某种经历,来自使用者的某段记忆,来自与某位大师的相遇,又或是某个特殊时间点的某一事件。

一个品牌,常由故事串起,不同的时间点上,由一个个的相聚串起了品牌的成长。

小册子里还有一些页,设计成类似工作手册的规划,写着“给自己的一封信”“2019年愿望清单。

里面有:“我将克服的困难、我会实现的目标、我将完成的梦想、我要去的一个特别之地、带给我惊喜的一个朋友。”

“写下一些给你力量的事件(在工作中、在家里、和朋友在一起时、在业余爱好中)”

“写下5个曾经做过的最大胆的事,写下5个真正激励你的人”。

这里写下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自己与Marimekko故事的一次融入,看似不经意的设计间,使用者与品牌汇在了一起。

5

红色罂粟花图案, 是Marimekko品牌中最经典的一款,伴随了芬兰半个多世纪的成长,也伴随着芬兰每一个家庭走过他们的一代又一代。

她1964年出生时,也有一个故事:Marimekko品牌的创始人阿米·拉提亚(Armi Ratia),非常喜欢花朵,不过她坚持认为,盛开的花朵只有在自然界中才美丽动人,一落到印刷品上便会凋零逝去,于是宣布“Marimekko将不会设计花卉图案”。

可没多久,Marimekko的设计师梅嘉·伊索拉(Maija Isola)就违背了这一原则,坚持设计了一套花卉图案,其中一个图案便是罂粟花。

或许伊索拉是借用了罂粟花的花语,做着一种无声的反抗,而这种一压一弹间迸发的能量,却是惊人的。

罂粟花没有凋零、没有枯萎,在她的笔下,变成了永恒的怒放。

拉提亚看到设计草稿后,也爱上这一设计,于是改变初衷,将它投产,也就有了罂粟花图案之后的风靡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