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播学:那些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着这样的现象,只要看见前方有人排队,就会跟着排队,至于排队做什么,好似并不重要。总之,我不能落下身边的某种群体活动,不能让被人觉得我不合群。

但是,有时候我们参加一场群体活动,除了本身的一种参与感之外,并没有其他实际意义。《乌合之众》这本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这种被群体影响的行为,被研究者定义为“传播学理论”。 

关于传播学是什么,在《传播学原来很有趣》书中收集了16位传播学大师的传播课,大师们生动有趣的讲课内容,生动了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的那些传播学的特征和作用。

一、群体信息,不一定是正确的

《乌合之众》书中还有一句话:“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传播学大师沃尔特.李普曼讲公共舆论的时候提到过:“公众很难形成正确的舆论”。这不是对公众的亵渎,是对群体现象理性的阐述。

沃尔特是一位美国作家,也是传播学上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他曾经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出版过《公众舆论》一书。

沃特曼在讲课中,提到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刻板成见”。这种个人化的想法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

所以,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某件事情时,其实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或者片段。我们个人的意见或看法往往不够客观和真实。

在网上流传一张关于偏见认知的照片,一只狮子嘴里叼着一只小狮子。有的人看到的是保护,而有的人看到的则是吞食。

不同的角度,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如同盲人摸象。

由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会形成个人认知的差异化。当我们面对一些大多数意见的时候,应该保持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依靠专业化的媒体信息来对事情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盲从相信。

二、信息时代,谁是信息的“把关人”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他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品《人格的动力理论》和《群体生活的渠道》奠定了他在业内的专业影响力。

库尔特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把关人理论”也称“守门人理论”。他在课中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果一个家庭中做饭的主妇不喜欢动物的内脏,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在饭桌上将会很少见到此类菜品。

生活中,很多主妇都会不自觉扮演着家庭餐桌上“守门人”的角色。

那么,在其他领域,比如说群体传播中,信息的流动也会在不同的渠道中遇到“守门人”的影响,那些不符合守门人价值标准或不符合群体规范的信息,会被屏蔽或阻碍传播。

在这些不同的“守门人”当中,由于他们的信息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面也会收到不同角度的解读和看法。

还有一些“守门人”他们在接受到信息以后会有一个基本的自我辨别过程,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再通过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1000个人当中,就可能有1000个哈梅雷特。对于信息来说,真正的“守门人”可能是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自我认知。

传播学也随着时代的影响而变化,不同的时代对于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同,“守门人”的受众群体也在产生变化。

三、口碑相传,比媒介传播的效果更好

谚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口碑相传的魅力深信不疑。相比广告时代的无孔不入,口碑相传的魅力今天也依然存在。

奥地利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四个奠基人之一,他出版了《人民的选择》和《社会研究的语言》,并且为传播学贡献了“两级传播”的理论。

保罗通过对美国选民中选择对象跟踪的事实表明,大众媒介影响不到选民的意愿。大众传媒从报纸、杂志、广播到互联网的转换,在宣传效果上看并不比人际传播的效果好。

保罗在课中阐述了人际交往中口碑相传的几个原因:

1、人际交往的无目的性,相同的信息人们更愿意相信朋友间提及的真实性,对媒介宣传的目的性会有无形的抵触心理。

2、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人与人之间对面交流更容易打消疑虑,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3、人们接受他人的影响,可以得到即时性的好处。比如接受对方的影响会让对方感到愉悦。

4、相对媒体而言,人们更容易相信在社交群体中受人尊敬者的建议和判断。

5、对于一些拿不定主意的人,更愿意接受身边人的影响,这比自己思考容易得多。

所以,在生活中,相对媒介,人们更愿意相信“意见领袖”的建议。而我们身边的这种人,往往是口碑相传被“拥立”而成为某一领域的代言人的。

有社会工作者指出,传播学是藏在许多社会生活问题的背后的学科,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传播学原来很有趣》收集了16位传播学大师的讲课笔记内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乌合之众》里说:“群体意识认为,数量即是正义”,虽然也有很多人会这么认为。但是,个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不是为单纯的服从群体意识而存在的。个体的价值除了具备个人的主观价值以外,还有为社会提供不同价值的意义。在任何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应该保有自我独立的的思考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