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言文阅读考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 陈情表重点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 :同“褥”,草褥子

二.古今异义

至于:到。成立:长大成人。不行:不能行走。辛苦:辛酸苦楚。告诉:申诉。

三.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

四.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今臣亡国贱俘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五.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六.文学常识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

行方正之人

秀才:优秀人才

拜: 授官

除: 授予官职

2. 《陈情表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3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除臣冼马 除:革除 B。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7。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B。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D。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9。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

“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

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

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参考答案:6。

A 除:授予官职。 7。

【答案】B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8。

【答案】D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 9。

【答案】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3. 关于 陈情表 的题 越多越好啊

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 陨首(yǔn) 门衰祚薄(zhuò) B、逋慢(bǔ)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洗马(xiǎn) 猥以微贱 (wěi) D、盘桓(huán) 期功(qī) 茕茕孑立(qióng) 2、下列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授官。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落下。 3、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4、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5、与例句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D、圣朝以孝治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说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益侈。

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

卿言甚当。”又论学术。

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明史·陶安传》) 6、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临:莅临,统治。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美,称赞。

C、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对待。

D、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本:根本,要害。

7、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①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D、①御史或言安隐过 ②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意在子女玉帛,(豪杰)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B、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四人)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C、洪武元年,命(陶安)知制诰兼修国史。 D、(居高位者)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安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②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③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④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⑤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⑥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并非不谙世事。

他看出朱元璋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就应聘留在他的幕府建言献策。 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

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明,也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D、陶安认为,骄纵和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碍正道的建立,他的这些见解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 附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A 6、C 7、C 8、B 9、B 10、B。

4. 《陈情表》古文赏析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陈情表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独困苦,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察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伏地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愿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5. 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后题答案(人教版)

一、《古文观之》的评语点出了本文抒情真实自然的特点,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畏惧情绪;对祖母刘的孝情。

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二、1.译文:微臣因为命运不济,从小就遭遇许多不幸的事 夙:早2.译文:我才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辞世了 孩:指作者 见背:离开我。

背,背离、离开3.译文:我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儿息:儿子4.译文:不久又承蒙朝廷的恩典,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