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4-12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8分)
fěi cuì zhēnɡ rónɡ bó bó zūn yōu
( 翡翠 ) ( 蒸融 ) ( 勃勃 )生机 养( 尊 )处( 优 )
duàn liàn suàn bàn róu zhòu bō xuē
( 锻炼 )( 蒜瓣 )( 揉皱 ) ( 剥削 )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2分)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除夕 中秋节
除夕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三、词语填空。(5分)
零七八__碎___ 万___象__更新 __截___然不同 张灯__结___彩 不知所__措__
惊心动__魄___ 千___钧 _一发 __意___想不到 __座___无虚席 莫 名 其妙
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5分)
1、 做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井然有序 )
2、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意味深长 )
3. 一下子都拥了进去。 ( 蜂拥而至 )
4. 用一根头发来吊一千斤的东西比喻事情非常紧急。( 千钧一发 )
5. 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富丽堂皇 )
五、填空。(15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如: ____视死如归_____的李大钊,___日理万机_____的周恩来,___可怜不幸_______的凡卡,___勇敢镇定______的鲁滨孙……
2.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__跨过____,从我脚边__飞去_____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___溜走____了一日。我淹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__闪过___了。
3、人非生而知之者,
一鼓作气,
4、《桃花心木》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林清玄____写的一篇___借物喻人____,作者借______桃花心木的生长______来比喻_____人的生长_____,说明了在____成长_______中经受生活____考验____、克服____困难_____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这种写法叫____借物喻人________。
5、正值是 道德 之本。 人是为了 自己的希望 才活着的。
最伟大的见解是 最朴实的 。
只有那些 勇敢镇定 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6。《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35%)
(一)(11分)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这篇课文叫《 凡卡 》,是( 俄 )国作家( 契诃夫 )的作品。文中凡卡在给( 爷爷 )写信。从上面的文段看,凡卡的信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 凡卡被别人欺负 ),通过三个内容来反映:( 老板打他 ),( 伙计们捉弄他 ),( 吃不饱睡不好 );另一方面的主要意思是( 让爷爷来带他回家 )。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c )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 )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二)(10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 尽管 )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 还是 )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宁可……也…… 不论……总……
与其……不如…… 即使……也……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理所当然 落落大方
3、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个孩子的情况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
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
5、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 疑惑不解 )→( 不可思议 )→( 恍然大悟 )。
(三)(14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⑴、使弈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⑵、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字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3分)
(1)通国( C )A、连接。B、没有堵塞,可以通过。C、全。
(2)使弈秋诲二人弈( C )A、派遣;B、使用;C、让,叫;
(3)非然也( B )A、对,不错;B、那样,这样;C、然而。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5分)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
⑵、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 到 ) ( 天鹅 )
⑶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另一个同学 ) ( 另一个同学 )
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4分)
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专心致志 ),一个( 三心二意 ),告诉我们 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的道理。
第三部分:习作(30%)
(二)作文。(35分)
假如时间可以倒回来,我们可以一切重新来过,那么人就不单单只活一辈子。假如生活能有电脑一样的删除键,我们可以删除掉一切痛苦的,伤心的往事,那么人生该是多少的美满。假如青春可以永驻,假如我们能把握好珍惜好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请以 :假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卷尾语:发现我的答题速度还是蛮快的嘛,没花多少时间就做完了。接下来,一定得好好检查了。
答案:
(五)、感恩
(1)略。(2)、尽管……还是……(3)、理所当然、落落大方。(4)、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三个孩子及其家里的情况。(5)、最后一句。(6)、好奇不已、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一、拼音。(16分)

  1.读拼音,写字词。(10分)

  liáo mèi chāi shēn jiāng

  ( )亮 ( )力 ( ) 除 ( )请 泥( )

  kòng chà kuí wǔ rǔ jiù jiù

  ( )制 ( )道 ( )花 ( )( ) ( )( )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的括号里画“√”。(6分)

  yú( ) jiāo( ) zāng( )

  娱乐 绞刑 葬礼

  wú( ) jiǎo( ) sǐ( )

  tǎng( ) yǐ( ) mào( )

  一趟 毅力 藐视

  tàng( ) yì( ) miǎo( )

  二、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7分)

  1‘“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致”字有四种解释①给与;②集中;③情趣;④精密,精细。下面句子中的“致”应取哪种解释,在( )里填序号。

  A.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少年宫。( )

  B.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 )

  2.“舞”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第十画是( )。

  3.“望’’宇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 )画。“望’’字在字典里有五种解释: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⑤对着,朝着。下面的“望”应取哪种解释。

  A.“喜出望外”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B.“一望无际”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C.“望风而逃”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D.“德高望重”的“望”应取

  三、词语搭配。(6分)

  信心 传统 友谊 水平 活动 方法 生产 自然 错误 困难

  增强( ) 开展( ) 克服( )

  增进( ) 发展( ) 征服( )

  四、下列四组词中,每组都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写出这个词的序号。(4分)

  1.①乞求 ②恳求 ③要求 ④哀求 ( )

  2.①目瞪口呆 ②愁眉不展 ③鹤发童颜 ④侧目而视 ( )

  3.①自相矛盾 ②揠苗助长 ③掩耳盗铃 ④实事求是 ( )

  4.①水果 ②粮食 ③水稻 ④蔬菜 ( )

  五、句子。(8分)

  1.根据提示扩句。(2分)

  这个人很怪。(哪个人?什么很怪”

  2.一次性把句子缩到最简。(2分)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

  3.按括号里的要求改写句子。(2分)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怎么会怕别人批评指出呢?(改为陈述句)

  4.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2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六、加标点。(4分)

  书 是我学识渊博的老师 书 是我行为的指南 书 是我忠实的伙伴 记得高尔基说,过一句话 大意是 读书吧 书给你光明 当我理解了这句话时 我越发喜欢读书了

  七、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改正过来。(7分)

  爱思考的珍珍,经长一个人服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一天,珍珍爸爸发现自己的一个笔记本上奇形怪状的图案画满了。窝了满肚子火的爸爸询问珍珍,经珍珍一解释,他才晃然大悟,原来孩子在构造小发明。

  八、按要求做题。(18分)

  1.默写古诗并填空。(7 分)

  出塞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6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入选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竣工( ) 藐视( )

  (2)“赞叹不已”的“已”字的意思是( )

  A.已经 B.过,太 C.止,罢了

  (3)这段话写的是: 。

  (4)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个有力的回击。

  “这件事”指的是: 。

  (5))詹天佑的“铜像”象征着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将相和》中的“将”指 ,“相”指 ,“和”的意思是 。全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 、 。

  (2)从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人物,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神机妙算,用草船借箭的 ;被军阀残酷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为了国家利益,勇于改过的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shfi)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i)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像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意思?于是,他壮着胆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面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鸦雀无声:

  2.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3分)

  3.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出第二、三段的意思。(7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小时候的孙中山是怎样一个人?(2分)

  十、作文。(17 分)

  题目:难忘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人、事、景、物等。

  2.写一篇字数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附加题]填空。(20分) .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中“五岳”是指东岳 ,西岳 ,北岳恒山 ,中岳 ,南岳 。中岳 。

  答案:

  一、1.嘹 魅 拆 申 浆 控 岔 葵 侮辱 舅舅 四、1.③ 2. ③ 3.④ 4.③ 九、1.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2.孙中山来到学校,先给先生背昨天所学的功课。3.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II第9~10自然段 第二段:写孙中山背老师指定的课文时,不懂就问。第三段:写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附加题:泰山 衡山 华山 嵩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16
一、请认真地读拼音,端正地写词语。(8分)
fěi cuì zhēnɡ rónɡ bó bó zūn yōu
( 翡翠 ) ( 蒸融 ) ( 勃勃 )生机 养( 尊 )处( 优 )
duàn liàn suàn bàn róu zhòu bō xuē
( 锻炼 )( 蒜瓣 )( 揉皱 ) ( 剥削 )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2分)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除夕 中秋节
除夕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三、词语填空。(5分)
零七八__碎___ 万___象__更新 __截___然不同 张灯__结___彩 不知所__措__
惊心动__魄___ 千___钧 _一发 __意___想不到 __座___无虚席 莫 名 其妙
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5分)
1、 做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井然有序 )
2、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意味深长 )
3. 一下子都拥了进去。 ( 蜂拥而至 )
4. 用一根头发来吊一千斤的东西比喻事情非常紧急。( 千钧一发 )
5. 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富丽堂皇 )
五、填空。(15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如: ____视死如归_____的李大钊,___日理万机_____的周恩来,___可怜不幸_______的凡卡,___勇敢镇定______的鲁滨孙……
2.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__跨过____,从我脚边__飞去_____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___溜走____了一日。我淹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__闪过___了。
3、人非生而知之者,
一鼓作气,
4、《桃花心木》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林清玄____写的一篇___借物喻人____,作者借______桃花心木的生长______来比喻_____人的生长_____,说明了在____成长_______中经受生活____考验____、克服____困难_____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这种写法叫____借物喻人________。
5、正值是 道德 之本。 人是为了 自己的希望 才活着的。
最伟大的见解是 最朴实的 。
只有那些 勇敢镇定 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6。《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35%)
(一)(11分)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这篇课文叫《 凡卡 》,是( 俄 )国作家( 契诃夫 )的作品。文中凡卡在给( 爷爷 )写信。从上面的文段看,凡卡的信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 凡卡被别人欺负 ),通过三个内容来反映:( 老板打他 ),( 伙计们捉弄他 ),( 吃不饱睡不好 );另一方面的主要意思是( 让爷爷来带他回家 )。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c )
A、从水里取东西 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 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 )
A、派(出去) 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
D、安排、照料
(二)(10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
( 尽管 )我是个外国人,可他们( 还是 )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呀”,“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呀!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了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宁可……也…… 不论……总……
与其……不如…… 即使……也……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理所当然 落落大方
3、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个孩子的情况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这另一层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写在下面。
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
5、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 疑惑不解 )→( 不可思议 )→( 恍然大悟 )。
(三)(14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⑴、使弈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⑵、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字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3分)
(1)通国( C )A、连接。B、没有堵塞,可以通过。C、全。
(2)使弈秋诲二人弈( C )A、派遣;B、使用;C、让,叫;
(3)非然也( B )A、对,不错;B、那样,这样;C、然而。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5分)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
⑵、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 到 ) ( 天鹅 )
⑶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另一个同学 ) ( 另一个同学 )
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4分)
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专心致志 ),一个( 三心二意 ),告诉我们 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的道理。
第三部分:习作(30%)
(二)作文。(35分)
假如时间可以倒回来,我们可以一切重新来过,那么人就不单单只活一辈子。假如生活能有电脑一样的删除键,我们可以删除掉一切痛苦的,伤心的往事,那么人生该是多少的美满。假如青春可以永驻,假如我们能把握好珍惜好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请以 :假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卷尾语:发现我的答题速度还是蛮快的嘛,没花多少时间就做完了。接下来,一定得好好检查了。
答案:
(五)、感恩
(1)略。(2)、尽管……还是……(3)、理所当然、落落大方。(4)、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三个孩子及其家里的情况。(5)、最后一句。(6)、好奇不已、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一、拼音。(16分)

  1.读拼音,写字词。(10分)

  liáo mèi chāi shēn jiāng

  ( )亮 ( )力 ( ) 除 ( )请 泥( )

  kòng chà kuí wǔ rǔ jiù jiù

  ( )制 ( )道 ( )花 ( )( ) ( )( )

  2.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的括号里画“√”。(6分)

  yú( ) jiāo( ) zāng( )

  娱乐 绞刑 葬礼

  wú( ) jiǎo( ) sǐ( )

  tǎng( ) yǐ( ) mào( )

  一趟 毅力 藐视

  tàng( ) yì( ) miǎo( )

  二、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7分)

  1‘“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致”字有四种解释①给与;②集中;③情趣;④精密,精细。下面句子中的“致”应取哪种解释,在( )里填序号。

  A.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少年宫。( )

  B.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 )

  2.“舞”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 )画,第十画是( )。

  3.“望’’宇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 )画。“望’’字在字典里有五种解释: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⑤对着,朝着。下面的“望”应取哪种解释。

  A.“喜出望外”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B.“一望无际”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C.“望风而逃”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

  D.“德高望重”的“望”应取

  三、词语搭配。(6分)

  信心 传统 友谊 水平 活动 方法 生产 自然 错误 困难

  增强( ) 开展( ) 克服( )

  增进( ) 发展( ) 征服( )

  四、下列四组词中,每组都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写出这个词的序号。(4分)

  1.①乞求 ②恳求 ③要求 ④哀求 ( )

  2.①目瞪口呆 ②愁眉不展 ③鹤发童颜 ④侧目而视 ( )

  3.①自相矛盾 ②揠苗助长 ③掩耳盗铃 ④实事求是 ( )

  4.①水果 ②粮食 ③水稻 ④蔬菜 ( )

  五、句子。(8分)

  1.根据提示扩句。(2分)

  这个人很怪。(哪个人?什么很怪”

  2.一次性把句子缩到最简。(2分)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

  3.按括号里的要求改写句子。(2分)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怎么会怕别人批评指出呢?(改为陈述句)

  4.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2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六、加标点。(4分)

  书 是我学识渊博的老师 书 是我行为的指南 书 是我忠实的伙伴 记得高尔基说,过一句话 大意是 读书吧 书给你光明 当我理解了这句话时 我越发喜欢读书了

  七、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改正过来。(7分)

  爱思考的珍珍,经长一个人服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一天,珍珍爸爸发现自己的一个笔记本上奇形怪状的图案画满了。窝了满肚子火的爸爸询问珍珍,经珍珍一解释,他才晃然大悟,原来孩子在构造小发明。

  八、按要求做题。(18分)

  1.默写古诗并填空。(7 分)

  出塞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6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入选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竣工( ) 藐视( )

  (2)“赞叹不已”的“已”字的意思是( )

  A.已经 B.过,太 C.止,罢了

  (3)这段话写的是: 。

  (4)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个有力的回击。

  “这件事”指的是: 。

  (5))詹天佑的“铜像”象征着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将相和》中的“将”指 ,“相”指 ,“和”的意思是 。全文写了三个小故事: 、 、 。

  (2)从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人物,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神机妙算,用草船借箭的 ;被军阀残酷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为了国家利益,勇于改过的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shfi)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i)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像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意思?于是,他壮着胆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面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也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鸦雀无声:

  2.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3分)

  3.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出第二、三段的意思。(7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小时候的孙中山是怎样一个人?(2分)

  十、作文。(17 分)

  题目:难忘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人、事、景、物等。

  2.写一篇字数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附加题]填空。(20分) .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中“五岳”是指东岳 ,西岳 ,北岳恒山 ,中岳 ,南岳 。中岳 。

  答案:

  一、1.嘹 魅 拆 申 浆 控 岔 葵 侮辱 舅舅 四、1.③ 2. ③ 3.④ 4.③ 九、1.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2.孙中山来到学校,先给先生背昨天所学的功课。3.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II第9~10自然段 第二段:写孙中山背老师指定的课文时,不懂就问。第三段:写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附加题:泰山 衡山 华山 嵩山
第3个回答  2012-04-10
苏教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