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的面临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我们提出一个宣传口号: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似乎很空洞,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如果我们去外地,在外地人的眼里,北京就是我们的家;如果出国,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就是我们的家。有科学家乘着宇宙飞船到外层空间去,到了地球以外的空间,才知道人类在其它地方是没法立足的,只有回到地球上才能生存,地球才是人类真正的家园。
我们提倡环境保护,需要具备几个概念。
(一)空气、水、土地的概念。
地球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地球含有三种最重要的物质,也就是我们保护环境所要保护的:(1)空气。空气的组成很简单,78%的氮气,20%的氧气,0.03%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构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层。(2)水。人身体的2/3由水组成,水是每个生命体不可缺少的物质。(3)含有有机质的土壤。如果不破坏这三种物质,万物可以自然生长起来。由于有这三种物质,地球就能提供给我们很多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食物和药物是原始人必须依赖的。社会发展到工业化时代,生物资源又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
(二)生物链的概念。
有的人认为某一物种的灭绝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无关,这是因为他没有生物链的意识。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互相联系的,比如老鼠-->蛇-->鹰形成简单的食物链,动物粪便、植物腐叶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养料或者化解为微量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的果实又喂养了昆虫、鸟……这样就形成链状的食物网,人也处于其中。
我国的祖先早就知道这一点,但当今我国的环境保护者却常常忽略这一点,一提到环境保护就要向外国学,可是外国却在向中国古代学。美国1995年出版的一本环境保护的教科书中就提及我国祖先对生物链知识的认识和利用:池塘边种桑树,桑叶养蚕,蚕的粪便倒入池塘养鱼,鱼的粪便就肥了塘泥,塘泥又可以挖出来养桑树……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循环的思想和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星球。
(三)资源的概念。
许多东西都是人工制造的,没有它们我们似乎不能生存,但它们都是消耗地球资源制成的,比如塑料来自于石油,纸张来自于森林…… 当这些东西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时,地球也在不断地消耗自己的资源,而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如果我们无限制地生产我们需要的东西,资源终将被消耗殆尽。日本曾有学者说,我们也很向往美国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全世界的人要达到美国现在的人均消费水平,需要有20个地球的资源来支持。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难以验证,但是它说明了我们面临的困境。在人口如此密集的中国,以什么作为我们的消费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之后走自己的路。
一次性筷子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常见。但是我觉得我国引进一次性筷子生产线并推广这种消费方式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做法,这样的决策不应该在八、九十年代出现在中国。最近两年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呼声很高。但不幸的是,全国人大一委员曾写信向林业部反映,林业部回答说,当时我国引进一次性筷子生产线时采用的是补偿贸易,即日本提供机器,而我国提供生产出来的筷子,到欠的机器钱还未还完,所以森林还在继续砍伐。光大小兴安岭就有上百家一次性筷子生产线。发洪水,大庆损失40多亿,这肯定与砍伐森林有关。森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砍伐森林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等到筷子的欠债还完,机器归我国所有时,森林砍完了,还能砍什么?
(四)因果的概念。
考虑问题时,要考虑得长远一些,考虑到因果的联系。比如大力提倡发展汽车工业。英国的一本环境教科书中提到发展汽车业需要付出的代价:城市被高速公路分割成两块,制造汽车的工厂排放出很多废气,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地,同时汽车尾气导致城市的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从而破坏森林,酸化湖泊和土壤。汽车最终成为废铁也需要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在做发展汽车工业的决策时应全面考虑的。
一美国学者曾讲,中国人均汽车占有量要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全世界所有的车开到中国来还不够,全世界的车不到8亿辆,我们的环境、石油资源难以承受如此重负。这个例子表明我国与西方国家发展的模式可能是很不一样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使我们关注地球。
城市生活中有四种最基本的污染,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而这些污染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首先,谈谈城市中我们面临的空气污染的几个方面。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一、工厂,很多城市的火力发电厂大量排放CO2、SO2等废气和粉尘;二、汽车尾气;三、家庭对能源的消耗;四、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五、各种喷雾剂,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大气污染严重时是可以看得见的,从洛杉矶的对照图中可以看出,洛杉矶是典型的被汽车尾气污染的城市,大气成锅盖状。北京的蓝天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低空时可以看到天空是灰的,高空中才发现污染层形如锅盖,笼罩着北京。
我国的空气污染指数0-50为一级,无伤害;50-100为二级,较好;100-200为三级,140以下敏感的人会觉得头痛,健康的人可能没什么感觉,而100-140以上污染就会危害人体了;200以上就是有污染事件发生。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是二级或三级。
汽车尾气对孩子的危害最大,因为孩子的呼吸高度比较低,而尾气排放装置也比较低,所以孩子吸入的汽车尾气是成年人的两倍左右,家长领着孩子时要尽量远离街道。汽车停车待发时的尾气排放量是开车时的5倍。为什么我国汽车尾气污染这么严重?我认为是因为我国许多车尾气排放量不合格。十几年前我国没有尾气排放标准,引进日本车时汽车也就没有尾气净化装置。95年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我国街上开的一辆日本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于东京街上的车15辆左右,所以虽然我国车辆并不太多,可污染却很严重。如果路况再不好,就更不得了了。
裸露地面向空中提供了大量悬浮颗粒物,而造成大量裸露地面与管理上的失策是分不开的。全国上下每逢检查卫生就拔草,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可吸入的悬浮颗粒物都被吸到人的肺中了。
还有一种空气污染是使用空调造成的,制冷剂造成的大气层上空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变薄或者有空洞致使紫外线照射过多,对植被伤害很大,还可以使动物失明,人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由于青藏高原上的臭氧层破坏得很厉害,那儿已经有七、八岁的孩子得白内障。城市中大量地使用空调会使大气越来越热,这种消费意识并不好,我建议用电扇,电扇的耗能量是空调的1/10。
温室效应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包括CO2等)的排放过多,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都会使CO2的浓度增加。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大气层中阳光射入之后难以发射出去,就象玻璃房子中热量进去后出不去。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异常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其次,谈谈城市中我们面临的水污染。
每个人一年的饮水量为1吨,即一人一天2.5升水。我们引用的是干净的水。那么地球上的陆地淡水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球的70%被海洋覆盖,但海水是不可以直接饮用的。海水经海面蒸发形成云,再降雨,降到陆地上就成为淡水,通过森林、地表等逐渐形成河流,或者通过植被形成地下水,另外有一部分是冰山。
地下水的水位很重要,树不浇水而能成活是因为树根与地下水有接触。北京历来干旱,银杏树大量死亡与北京地下水水位下降有关。
地球上的淡水分布,有2/3是冰川,一部分是难以利用的云和地下水,人类能大量用于饮用、种庄稼、进行工业生产的是地表水,地表水包括湖泊、河流等。水是非常重要而且珍贵的资源,到21世纪,水会比油贵。工业生产,如造纸、印染、织布,都需要水。我国种1公斤庄稼,从种子到收获需要1.2吨水。中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面对如此珍贵的水,城市居民却没有好好珍惜,把污水排到干净水中。
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越来越厉害,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而污水排到河流中污染了地表水,使干净的水样越来越少。
生活中排放污水常包括:(1)把剩饭、剩菜倒入下水道,让水冲走,而北京75%的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2)用洗涤灵洗碗,而洗涤灵浓度又太高难以冲干净,对人体自然不利。(3)盲目听从商家宣传,使用各种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比如添加剂、洗衣粉。(4)不珍惜天降之水。比如说为了交通顺畅往雪上洒盐,就把非常好的淡水资源用盐污染了。我认为应该尽量把雪铲到马路两边的土地上,把水保留下来,实在太滑再用盐,尽量减少盐的用量,这样对地面有益,对两边的树根也没有伤害作用。
北京这样一个缺水的城市却有四个大型海洋馆,它们都是将淡水调成盐水,最终盐水被排放掉,这是不可持续的做法。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高磷洗衣粉导致污染。美国教科书中曾举了个例子:湖被磷污染后富营养化,大量藻类生长,从而导致湖内缺氧,细菌繁殖,鱼类死亡,最后湖也死亡,变成一片沼泽。这样,淡水资源就逐渐缺失了。
在管道排放之外,还有人随意地把垃圾倒在河边。过去垃圾中只有菜渣、剩饭,倒在河里,鱼类可以吃。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不但堵塞河道,还会污染河水,例如油漆、塑料等。随着河水流向海洋,海水也将受到垃圾的污染,并传播到各地。海滨城市的旅游资源也因此受到影响。可见,环境稍受污染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城市中的水污染,不光是地下水、地表水污染,还有天上水的污染。众所周知的是酸雨,空中的酸性化合物随雨雪下到地上,会使森林死亡,酸化湖泊、土地。加拿大的死湖就是例证。
我国酸雨的覆盖率已达我国国土面积的40%。
再次,谈谈城市中我们面临的垃圾污染。
垃圾是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北京的垃圾堆放在海淀区的郊区,那里的土地就被污染了。如果垃圾中塑料过多,土地就没法长出任何东西。
中国这十几年垃圾迅速增长是消费方式改变造成的。比如说吃饭,以前剩饭、剩菜用来喂猪,用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吃完后就不负责任地全部扔在一起,使原本可以回收的饭盒没法回收了。许多办公楼的废纸上总被倒上剩饭等污物,也就无法回收了。
我们提出口号,要把中关村建成中国的硅谷。而我观察到,在通往中关村的必经之路上就有大堆的垃圾。我觉得这种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呢?对于这样的口号我是很羞愧的。
有人曾说,处理不好垃圾的民族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处理好了自己的垃圾问题。我在德国留学时期,曾有德国教授很羡慕中国的土地,说中国的土地一挖就能挖出宝藏;而德国却不敢乱挖,深怕挖出以前埋的废弃物。
垃圾处理要么埋,要么烧。 埋不但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在 埋的土层上不敢再种植物。如果雨水渗透过垃圾的填埋层就会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几十年也难以治理好,因为它不象地表水那样易于流动。随便烧垃圾,很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在垃圾场附近养鸡、养猪,有毒有害物质很可能通过鸡、猪最终危及人类健康。可见,垃圾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伦敦曾经是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我去时看到伦敦的天空非常蓝,走在街上到处都是绿色,树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形态各异,伦敦已经成为一个绿色的城市。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政府要求公民停车时关掉发动机以减少尾气排放量,公民也非常能接受这种口号,而不仅仅是空洞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伦敦很多办公室、餐厅不用空调,而是用电扇。节能、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人心中。
伦敦的变化很大:街道两边都是绿墙,灌木丛很高,围着杂生的草地。路边任由野草生长,黄土就不露天,非常干净。在灰尘、噪音比较大的停车场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一个小火车站旁,用铁丝网围起野生的植物,任其自然生长。利用自然的力量绿化城市,花钱又少效果又好。这些杂生的、野生的草坪不用杀虫剂,人可以随意在上面活动,既安全,又增加城市人的活动面积。我国许多草坪标着请勿入内的牌子,人们对这样的草坪自然没有什么感情。如果野草坪不愿让人踩,可以任由野草长高,人就不太会去踩,长高的野草吸收灰尘的能力也将更强。我们不要盲目的修剪草坪,稍长高一点就把草剪掉。北京却非常流行剪草坪。
伦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1992年伦敦制定了21世纪议程,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建立一个机构--生态研究所以提供咨询。这个机构只有十几个人工作,但是它同伦敦所有大学广泛联系,大学如果有比较大的课题研究项目,就必须由此机构进行调研批准后才能实施。其中有一个项目涉及伦敦的一个老工业区,犯罪率较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较低,研究所就建议在工业区的一片荒地上建立一个生态公园。由于荒地上有一个天然的小湖,水源就不成问题,就在那儿种植了大量的当地野生植物,路面铺着木屑,实行粗放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公园还把当地许多植物种在一起,供人学习生物知识,对社会风气好转也有帮助。大学生们还从植物中寻找药源。
德国有一个学校被称之为欧洲环保学校,学生们调查学校的用电量,发现走廊上原来设计的四盏灯的亮度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实际上两盏灯就足够了,因此关掉一半的灯,一年就节省了一大笔电费,因而荣获欧洲环保学校的奖励。此外,老师还带领学生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子板,发了电之后并入公共电网,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的消耗。
国外遮盖树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是让树坑中的野草自然生长;二是将修剪树枝后的废弃枝条剪碎成木屑,用其覆盖树坑,树坑既不长杂草又能渗透雨水;三是让树叶自然覆盖树坑,树叶最终形成腐殖质成为树木的养料。这些都是花钱少而有效的绿化方式。
政府为鼓励市民参与绿化,将郊区的荒地出租给市民,市民就可以开垦荒地,种草植树,搭建小木屋作为度假的别墅,尽管木屋很简陋,但是大自然的魅力吸引着成人和孩子们。一旦政府要开发这片土地,也很容易收回。
由于雨水是珍贵的淡水资源,许多房屋设计时安装了收集雨水的装置,将雨水装到大桶里用来浇花园。日本的雨水收集方式则是通过管道将水引到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的水位。
各个园林为了节水,通常在树木旁边埋一截废管子,使水能够直接流入地下,被植物的根吸收。
国外的路面往往并不采用完全的水泥路或柏油路,而是有缝隙的砖块拼成路面,因此雨水可以渗透过路面到地下;还有的是在砖块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种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