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气候,地形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参考:
  日本的地理环境
  位置与领土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隔海分别与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国相望。日本国土总面积377,93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领海面积约310,000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质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险峻山地极多,山地呈脊状分布于日本国土的中央地带,将其分割为太平洋一侧与日本海一侧。山地丘陵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72.8%。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国土狭长,平原和盆地规模较小,占国土面积的24.8%,大部分位于河流下游和近海一带,多表现为冲积平原。在这些地区劳动力丰富,人口集中。由于褶皱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日本地形显得十分支离破碎,形成许多天然海港。
  气候特征
  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每个季节均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夏秋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
  自然灾害
  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的火山地震带,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活火山占1/3。全国平均每天发生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同时,台风也是日本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台风的袭击往往导致河堤决堤,洪水泛滥。
  自然资源
  日本一向被称为资源匮乏的国家。国土面积狭小,森林覆盖面积大,但由于对木材需求量大,日本每年仍需进口木材。矿物资源等均需进口。但日本水资源充裕,动植物种类丰富。
  三、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喜食生鲜海味。四面环海,岛屿众多,海洋性很强的季风气候导致其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因而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利于发展海洋菜肴,即风土酿就菜系。
  少吃大的牲畜。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地形支离破碎,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平原较少,难于饲养牲畜。
  清淡为主流。由于资源缺乏,并且无邻国接壤,且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危机意识浓重。他们对很多从中国传入的文化进行符合他们国情的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讲究色、形、 味。日本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自古以来对美的追求与重视使日本人对饮食文化中的“形”相当重视。他们将食物视为一种令人崇敬的艺术品,使它们的美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四、樱花文化的产生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不管是在日本电影、动漫还是文学作品中处处都有樱花的影子。日本的樱花有几百个品种,颜色多种多样,因而被称为“樱花之国”。
  樱花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这些因素导致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的日本非常适宜樱花的生长。
  受温度的影响,樱花由温暖的日本列岛南端向北方沿着纬度依次开放,因此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推进的“樱前线”。日本有句俗语叫“樱花七日”,就是说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七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半月左右。
  樱花花期很短,并且花开时轰轰烈烈,花败时落英缤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壮烈而凄惨的美正是日本人所欣赏、推崇的,恰恰符合了日本武士道中对死亡所持的态度——视死如归,于是,大和民族就把樱花的品性结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并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
  五、日本的物哀文化
  “物”是指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人物、景物、某件事甚至是某个场景,它是“哀”的对象。“哀”可以理解为“哀怜”、“感念”,是主体对“物”所反映出的真性情,它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真性情。 “物哀美”是一种感觉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的,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它所表达的是感动、哀伤、赞美、共鸣。
  物哀文化对日本的文学、影视、诗歌等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如《源氏物语》中悲与美的情怀,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朦胧、含蓄、哀伤之美。
  日本物哀意识的诞生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岛自古以来多雾霭,经常处于朦胧的雾色之中。因此自然风光总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加之日本气候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地形多山川,复杂多样,使得日本自然风光异常迷人,雪山、海滩、山涧、峡谷、温泉、瀑布,林木,繁花,小桥流水,幽雅庭院,应有尽有。但同时,日本又是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频繁又具有毁灭性的灾害往往使眼前的美景顷刻化为乌有。这是他们深信,美好的事物总是朦胧、不真切且稍纵即逝的。因而,逐渐形成了日本朦胧含蓄的“物哀美”。
  六、对民族特性(国民性格)的影响
  忧患意识
  日本是岛国,无邻国接壤,孤立无援。加之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诸多不利的自然因素导致日本人民对所处的环境充满不安全感,使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非常强烈。正如日本小学教科书上的文字,“日本是岛国,土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要想变强大就必须靠技术,靠奋斗”,他们自小就受到民资忧患意识教育,忧患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公民的潜意识里。但有时候,忧患意识过强则会导致该民族对具有潜在威胁(但并不一定有威胁)的事物反应极端。如钓鱼岛事件,笔者认为这和日本民族过强的忧患意识就有一定的关联,自身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少,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妄图将其占为己有。并且时时提防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的正常海上行为怀有草木皆兵的心理。
  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创新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处于一种孤立状态,因而缺乏与外界文化的沟通,民族和文化均缺乏多样性,这种处境使他们对外来文化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特别是近代以前日本和别的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文明发展落差,于是日本乐于并善于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技术的精华为己用,同时不忘对其发展与创新。如隋唐时期日本派遣留学生和僧人赴中国进行学习。
  性格的矛盾性(安静隐忍的柔和与残忍极端的毁灭) 环境决定论中曾提出,对一个民族的特性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日本人的性格就像它的气候,既安静隐忍又有极端的爆发性。日本地处寒热带交界处,日光照射强烈,雨水丰沛,但又不像南亚那样终日处于阳光下,单调且乏味;它又有北方寒冷的风雪,但又不会终年都那么寒冷,冷人迟钝。正是这种地理条件,培养了日本人特有的寒热带双重性格,既热烈又沉静,既顺从又反抗,热烈中包含着沉静,顺从中包含着反抗。
  这就是所谓的日本的“台风”性格。美国作家露丝·本尼狄克特的作品《菊与刀》深刻地揭示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正如日本人讲究礼仪,待人态度谦和,自古以来受儒家“和为贵”影响颇深。但另一方面,有调查显示,在日本1/3的妻子曾受丈夫虐待。而二战中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行为以及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行为又明显与“和为贵”思想背道而驰。
  看过一段介绍日本神风敢死队的视频,画面中士兵的勇敢、坚定与无畏配上哀婉、柔美却又沉静的日文歌,看过之后震惊地几乎落泪。不是为他们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而是震惊于这种轰轰烈烈的极端毁灭行为和这种柔美与沉静的强烈对比,两种极端的碰撞在日本人身上竟然可以如此和谐。这让人不得不惊诧于日本这个民族的神奇性。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环境几乎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由地理我
  们可以窥见日本民族特性的方方面面。除上述几点外,岛国的狭隘性,山岳的坚忍不拔,勤劳,不安等等这些都是与日本地理相似的日本的特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