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从儿童角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① 现代儿童故事与民间故事有哪些区别

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 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② 故事分几类,分别是什么类

故事分为五类:

1、幼儿故事:

儿童文学少儿的一类。指0周岁到6周岁的幼儿。故事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

2、神话故事: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是人类历史发展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颂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4、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5、儿童睡前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是指在儿童睡觉之前由父母亲自讲给孩子的故事,内容根据宝宝的兴趣爱好选择,目的在于哄孩子睡觉,并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情趣,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2)民间故事从儿童角度扩展阅读: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

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故事体裁的特点:

语言富于动性。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言富于动性,不需着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

爱情故事主要指男女之间相爱的故事,用故事记录下来,发表在网络或者杂志。以描写男女爱情为基调,爱情文章探讨爱情意义,描写爱情的形式。可以用真实的事件做为写作背景,或是美化了的言情故事。

③ 从创作者角度,儿童故事分为哪三种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民间故事:是一种流传于民间,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的题材广泛的叙事性口头文学形式。--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2、改编故事: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依据而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事。--李庶根据英/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译写了《大人国和小人国》。
3、生活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分为写人为主和写事为主的生活故事。--苏/奥谢耶娃《平常的老太太》、俄/列夫.托尔斯泰《李子核》
4、历史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编写而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田之《晋国故事》、朱仲玉《中国历史故事》

④ 幼儿故事的种类很多,从创作过程分,有( ) A,民间故事,创作故事 B,文字故事,图画故事 C

D

⑤ 写一篇幼儿欣赏的民间故事海力步

一只鸡下了一个大蛋,它天天孵蛋,盼望小鸡能快一点出生,狐狸与小鸡。有一天,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狐狸把母鸡吃了。狐狸天天看着这个蛋,想要小鸡快一点出来,好把小鸡吃掉。终于有一天,小鸡破壳而出。狐狸看见小鸡这么瘦,心想想:小鸡又瘦又小,肯定光骨头,很少有肉,味道不好,不会鲜美。等到小鸡长大以后,再把小鸡难吃掉把小鸡难吃掉吧,那不这更好吗?狐狸对小鸡说:“我可以做你最好的朋友吗?”小鸡答应了,心里却不这样想,因为小鸡知道狐狸十分狡猾,说不定那一天,狐狸会把我吃掉,小学三年级作文《狐狸与小鸡》。于是小鸡想找个机会教训狐狸。有一天,狐狸到别处找吃的,小鸡在草地上捉虫子。这时,小鸡在草丛里放了一块肉,另在肉旁边的草丛里暗藏了几个捕兽器,想教训狐狸。小鸡对狐狸说:“开饭了!快来吃饭。”狐狸飞快地跑去吃肉,根本没有发现脚下有个捕兽器,狐狸的尾巴夹住了,它拼命挣扎,总算逃脱了虎口,可是尾巴被挣扎断了。还有一次,小鸡想把狐狸炸死。于是买了一个汉堡包。它把爆竹放进了汉堡包,点燃了爆竹,便对狐狸说:“好香的饭,咱们来一起吃吧!”这次,狐狸小心翼翼,看看四周有机关没有。狐狸找了半天也没发现问题,便放心地跑去吃汉堡包。狐狸把汉堡包和爆竹一起吞进了肚子,过了一会儿,狐狸肚子里的爆竹爆炸了,把狐狸炸死了。小鸡自言自语地说:“坏东西是没有好下场的

⑥ 中国传统儿童故事有哪些

分别有:
1、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2、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4、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
5、猴子捞月亮

《猴子捞月亮》是2011年7月1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晓曦。这本书将故事与涂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的讲述了猴子捞月的儿童故事。
6、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个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动画片。每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⑦ 民间故事改编的儿童文学有哪些

1、《斑羚飞渡》(短篇小说集)    作者:沈石溪

短篇动物小说集《斑羚飞渡》以“人”为叙述者,且多取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但有趣的是,在这个为“人”的普通欲望所填满的视角下,还藏着深深的自嘲和发人深省的触动与反思。这种自嘲和反思属于故事里外的叙述者和作者个体,但细细品味,它也应当属于整个人类。

2、《窗下的树皮小屋》(童话集)作者:冰波

故事写一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与蟋蟀吉铃及其小伙伴萤火虫、小蚂蚱之间奇妙的情感交流与碰撞。情节弥散着淡绿的希望和快慰,也交织了隐隐的凄凉与忧伤……温馨、诗意、委婉动人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设置充分体现了冰波早期童话抒情、细腻、优美、恬淡,追求气氛和意境的营造,并带有淡淡的忧郁、伤感的诗性风格。

3、《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儿童诗集)    作者:徐鲁

《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写当代校园生活和一代少年充满理想和 *** 的浪漫情怀。少年本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在从一个禁锢的时代走出来以后,一代年轻人发现前面有无限远景,有无限可供选择的道路,梦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笨狼的故事》(长篇童话) 作者:汤素兰

猪送给笨狼一张漂亮的小板凳,但是,凳子太矮,笨狼的腿伸不直。于是,笨狼把凳子搬上了沙发,自己跟着往沙发上爬,可腿还是伸不直;于是,笨狼只好把凳子搬到餐桌上,可腿还是伸不直,最后,笨狼只好把凳子搬到屋顶上,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最后,还是聪明的兔子帮他解决的难题。只是,笨狼自己心里的疑惑却更重了……

5、《草房子》(长篇小说)作者:曹文轩

《草房子》无疑是作家曹文轩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油麻地是一方既富于历史的真实感、同时又充满想像诗意的小小土地。小说的叙事锁定在这一方小而又小的水乡土地上,借助于不同人物故事线索的编结与交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开阔、浪漫又不乏坚实生活基底的童年生存图景和一种永恒的童年精神。

⑧ 当代儿童对民间故事《阿提凡的故事》的接受看法

都爱看。《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由刘蕙仪、靳夕二人担任导演。

以传说人物阿凡提为主角,整部动画电影分为十几个小故事。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不仅中国维吾尔族人民家喻户晓,而且中国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据有关专家研究,它最初起源于十二世纪的土耳其。由于阿凡提的笑话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乐观、豁达向上、富于智慧和正义感,因而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传遍了小亚细亚及中东、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亚和中国新疆。

⑨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还有什么儿童故事,民间故事,这些书到底适不适合小孩子看

这些其实都适合小孩看,还有那种注音的,彩图的。

⑩ 幼儿民间故事与幼儿历史故事的区别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1、从概念上看 ,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2、从分类上说 ,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3、从特点上来说 ,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

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4、 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 *** 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 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