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告诉孩子赚钱难?3.6亿人给出两个结果,我有不一样的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几天带俩娃去游乐场,正要去玩碰碰车的时候,听到了两个和CC年纪差不多的小朋友争吵。

其中一个小孩一边哭闹一边说: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玩,我要把这里的项目都玩个遍!妈妈给我买票,我要玩!”

另一个小孩则说非常谈定的说:

“你不知道爸爸妈妈赚钱很难很辛苦啊,我们上学吃喝拉撒都花很多了,玩一两个得了。”

家长的画风自然是一边倒:

“唉,我们家孩子一点事都不懂,看你们家的真会体谅人啊。”

但作为旁观者C妈想说,这两种反应都不太好。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热搜#该不该跟孩子讲赚钱很难#。


评论区两派的唇枪舌战,将答案指向了两个方向:

一个“该”。

原因是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实情,如果一直被蒙在鼓里,将来出现认知偏差,后果更严重。

一个是“不该”。

原因是没必要让孩子过早明白生活的艰辛, 社会 的残酷,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承担这样压力的能力,影响孩子的成长。

大家怎么认为的?文末评论区可以一起来讨论,C妈先来谈谈这些年,我是怎么做的。

孩子需要知道赚钱的真相

其实关于钱的事,CC去年就问过我。

当时C爸要去下乡,我常常工作到很晚,她便问我:“妈妈,我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不能回家,也不能陪我们,你每天又写稿子又照顾我和弟弟,是不是很累,是不是所有人赚钱都很难很辛苦呀?”

我毫不避讳地告诉了CC实情: “是的,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养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真实。

就像我们之前所写过的情绪一样,当我们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时,我们都需要如实地告诉孩子。一味的隐瞒、遮掩、隐忍,不仅我们不舒服,孩子也不会舒服, 是强颜欢笑还是真的开心,孩子一目了然。

我们既不该让孩子因为“不富裕”畏畏缩缩,也不能让孩子完全不知“愁滋味”。

但,赚钱只有“难”吗?

辛苦是一定的,但辛苦不等于痛苦。

很多人都在努力的给孩子营造“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劳累才能赚到钱——自己如何如何累、花销如何如何大、生活如何如何不易。”

孩子从中get到的信息就是: 只有特别辛苦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挣到钱,赚钱太痛苦了。

我觉得这是有失偏颇的,而且也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光讲“难”已经无法催促孩子奋进,可能只会使他们躺平。

我就见过很多孩子,听过父母的抱怨后的回应: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们家几代经商,虽然都是小本生意,但我从小看我爷爷、爸爸,都觉得赚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我爷爷会因为自己高估出一只羊的价值(那个年代只靠目测一只羊能出多少骨头多少肉,然后出价),而兴奋的一宿睡不着觉,甚至因为“火眼金睛”成为流传了3代的得意佳话。

我爸爸会因为算准一波行情、低价压对一批货物而得意洋洋许久,也会因为自己的种种小聪明谈到更低的价格而开心不已。

他们都不太爱钱,但是他们都很爱赚钱的过程。

我见证了许多父辈赚钱的快乐,虽然那些实打实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我也都亲身经历,但那些辛劳都不影响我最后形成的认知—— 赚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所以,我也会告诉CC,工作会辛苦,但是通过工作获得的回报(成就感+金钱)也让人很快乐。

我希望CC对赚钱有一颗平常心。

不要还没开始,就被吓怕、心生抵触了。

它不可怕,就像做任何一件事,想做好,得有付出,但是,回报会有惊喜。

赚钱不容易,但不是因为你

当我们在告诉孩子赚钱的真相时,一定不要忘了告诉他: “虽然不容易,但不是因为你。”

前段时间闺蜜转发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看完之后难受了好一阵子。

一位爸爸带着孩子到肯德基买儿童餐。

坐下来吃的时候,爸爸对孩子说了一句话:

“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


那个孩子看起来有7、8岁的样子,虽然没说话,但看他低着头吃东西的样子,我想他听懂了。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父亲既让孩子知道了赚钱不容易,又让孩子心存感恩,“好爸爸”勋章上又记一功。

这样的场景非常常见,很多人是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尽管不舒服,但成为父母之后又会情不自禁的说给孩子:

你以为是在教育孩子懂感恩、知节俭并因此而激发学习斗志,殊不知这样的话,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看来,却是无法承受的压力。

因为他们听得出父母的“潜台词”:

孩子不明白这是父母的“激将法”,他们只知道“赚钱难是因为养你”、自己是父母的拖累不能有“不合理”的要求,我家穷我不配……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一步步陷入到愧疚和自卑之中, 不仅不会让他真正产生动力,还会让他失去底气,不敢尝试,不敢冒险,因为没有试错的机会和资本。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锚定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于孩子而言,生活中方方面面,甚至是三观的第一把锚都来自于父母。


你传递给孩子的任何“限制性”的信念,都会削减他未来的发展空间。

未来她很大概率上也会这么坚信人生必须有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不会努力创造两全其美。

以后找工作「工资和顾家,好像总要选一个」;嫁人「性格和学历,好像不能什么都图」。但如果你不给孩子设限,她也许就会找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人生。

笃定“必须累死累活才能赚到钱”的孩子,未来很大概率上,会选择挣辛苦钱,而不是选择那些聪明的工作模式/职业/行业。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杠精别杠),同样当老师,每天在学校教固定人数的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日日兢兢业业口水与粉笔沫齐飞,就是赚的“辛苦钱”。但如果把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做成在线课,受众人数就是无限大!“一份成本付出,可以无限次出售”,就是赚的聪明钱。

那么,怎么样才不给孩子传递“限制性的信念”呢?

舍不得花钱买俩玩具?那就诚实的告诉孩子:“我只愿意/只能给你买一个玩具,这是妈妈的事,不是你不配得到两个。”

赚钱很辛苦?那就诚实地告诉孩子:“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靠出卖很多的劳动力才能挣到钱,希望你以后更有能力和方法,可以不像我们这么劳累。”

这就是开篇我们所说的,最真实的真实。

家里条件好不好、赚钱苦不苦,都是父母的事,也都是父母的锅,不能让孩子背锅,不能把你的信念强加给他,否则,就是在影响他的人生。

很多孩子对儿时自己家庭不富裕、赚钱难留下童年阴影,其实并不是因为“赚钱难”,而是因为父母传达的“赚钱难是因为养你”。

在父母哭穷中长大的孩子,就算未来拥有再多财富,也难以摆脱穷人思维。

在奇葩说中薛兆丰说: “重要的是教小孩:你要去奋斗,去创造,去在你的起跑线上往前走;无论在哪个起跑线上,都要跑得更远,要赢在终点上。”

明白了这些,无论孩子将来起点如何,是否觉得赚钱辛苦,他的生活都会是幸福的。

这不也恰是我们“努力赚钱”最初的初衷吗?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