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阅读?四本绘本,将孩子领进阅读的世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面对着生活那么多诱惑如动画片、手机游戏以及各种玩具等,这么多种打发时间的方式,怎么样让孩子去看书,这是不少父母头疼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看书?”、“看书有什么用?”“我想看动画片”、“再让我玩会儿手机吧”, 孩子们似乎就像陷入生活娱乐的漩涡当中,家长们无计可施。

如果是大孩子,家长可以和他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但学龄前的孩子无法感同身受。 孩子们的直观性思维,需要家长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孩子爱上看书,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户,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看世界。

儿童读书往往从一个睡前故事开始。

首先,我们进入一个《偷书贼》的故事。

一个漆黑的夜晚,地洞里的每个房子里面都住着小动物,小动物们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听着睡前故事,小兔子莉莎也不例外。

突然,窗外一个黑影飘过,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小动物的故事书接连不见了。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每户人家都遇到了同样奇怪的事情。好奇的小兔子莉莎决心将这个偷书贼逮出来。

莉莎故意在屋中摆了一摞的书,终于引出了偷书贼。但发现偷书贼是个小不点,小不点为什么要偷书呢?“因为没有人给我讲故事”,原来是没有爸爸妈妈给它讲故事,所以它才偷书。

在莉莎的帮助下,小不点改正错误,把书都还给了大家。从那以后,每当夜晚来临,小不点便到小动物们家里听故事,一起和动物宝宝听爸爸妈妈讲睡前故事了。

这个故事让孩子认识睡前故事,睡前故事是亲子共同阅读的时光,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就像故事里的小动物们一样,让睡前阅读成为孩子的一个习惯,让阅读悄悄地开始。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父母常常无法用语言跟孩子讲清楚,而绘本《一只有教养的狼》可以告诉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教养和气质,即使它是一只狼。

我们的故事视野从一只很饿的狼开始,第一次狼在小动物们面前出现,但小动物们忙于看书无动于衷,觉得这只狼是一只没教养的狼,便驱赶出农场,于是狼开始努力上学,学会了读书和写字。

对自己成绩满意后,狼第二次来到农场,大声朗读他带来的书,但动物们一点兴趣也没有,于是狼跑到图书馆研读各种书,让自己的朗读变的流畅,不卡顿。

终于学成,狼第三次走进农场,读起了《三只小猪的故事》,但动物们不满意,觉得狼的朗读没有自己的风格,狼又跑到图书馆,买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每天一字一句地练习。

第四次,狼非常有礼貌地走进农场,以舒服姿态读起他的书,他的声音充满自信和感情,动物们沉醉其中,听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动物们最终觉得狼可以到全世界去说故事了,从此狼也交到好朋友。

在人们心中狼代表的是个反面角色,他狡猾、凶狠,以捕捉小动物为生,特别是兔子、小猪啊,这种敌对关系已经深入小朋友的心。如何让这种敌对关系变成同伴关系?这才是让人充满好奇的点。而这本书中,“读书”成为整个故事的主线,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帮助狼和小动物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也完成了狼从“粗野”到“有教养”的转变。

整个绘本让人读起了津津有味,有趣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都会让孩子走进这个故事,认识这只“不一样”的狼——一只有教养的狼,这只狼“以身作则”地示范了怎样做一只有教养的狼——那就是读书,读书给人带来的改变——那就是有教养。读书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把人改变的,不论言行还是举止。

当孩子问你读书是什么感觉时,我们也很难解释清楚。平常我们称“看书”就是获取一种精神食粮的过程,当“书”比作为一种食物时,看书便是“吃饭”,吃饭是一种享受,看书何常又不是一种享受呢!一只既看书又吃书的狐狸是什么样的呢?

狐狸先生特别喜欢读书,生活中缺少了什么,也不能缺了书,书是他的“双重”食物——精神和物质。狐狸先生呢每次读完一本书,就要把这这本书配着盐和胡椒粉全部吃光,就连图书馆的书也不放过。但因为他不正确的“食用”书,因此被禁止进入图书馆。断了书粮,只能吃些广告、传单和免费的报纸,结果狐狸先生丝绸般的皮毛失去了光泽,消化也出现了问题。不读书的狐狸就如诗人黄庭坚所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的狐狸,顿感自己“黯然失色”、面色难看。

饥饿的狐狸,面对无书的日子“饥饿难耐”,便做了件犯法的事情——偷书,结果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里,狐狸先生连有文字的纸都看不到,声称这是“中世纪最残酷的刑法”。于是他灵机一动,自己动手给自己制造食物——写了一本923页的小说,“简直就是超级巨无霸”,看完成品,狐狸先生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因为帮助过他的看守舒尔兹想看,就借给了他。最后,狐狸先生吃了自己写的精彩小说,同时因为看守舒尔兹觉得狐狸先生的这本小说非常精彩,可以畅销,于是他们出版了这本小说。狐狸先生出狱后成为了大富翁和大作家,从此再也不用偷书了,这就是《吃书的狐狸》。

作者把看书和吃书维系在一起,让故事妙趣横生,“吃”大家都懂,怎么样用“吃”来表述阅读的乐趣、阅读的魅力、以及阅读的影响,吃书的狐狸就是最好的解释。

很多孩子觉得读书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看书随时都能看,处处有机会,所以宁可做别的事情也不愿读书,而《最想做的事》这本绘本讲述了一个黑人小孩在艰苦的环境中渴望阅读,希望获得知识的故事,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读书,这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最唾手可得的事,可是读书对于这个黑人小男孩来说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我想学会阅读——这个想法就像鱼一样,在我脑子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想多久就想多久”,不管生活如何困难,劳动后的身体如何疲惫,黑人男孩也要把学会阅读的梦想紧紧地拴在脑海里,不让它溜走。 他相信阅读里存在着在另一个世界里,等待着他走进去。

这本绘本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眼前的阅读机会,阅读不是人人都有的,就如偏远贫困的山村地区,那里的孩子也像黑人男孩一样渴望着阅读,他们希望有个人可以像一盏明灯,照亮他们走向阅读的世界。

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可以让孩子认识“阅读”本身开始。但“阅读”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说,它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认识它们,就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让孩子通过绘本故事,理解“阅读”的深层意思,从而让他们爱上阅读。 因为阅读可以让他们驰骋在不一样的世界里,或远、或近,或熟悉、或陌生……思想可以飘得很远很远。

总之,他们不管看什么书,每个看书的人,最终看到的都是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