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升入小学前必备“功课”,父母必须了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提前进入小学的知识学习,以为多学点知识就是做好幼小衔接了。

其实不然。

首先,家长要明白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并非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学会拼音、识字、简单计算就可以应对一年级的生活。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毕业准备过渡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核心是孩子如何从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顺利的转变。

因此,它不仅是指学习生活上的过渡,更多的是孩子心理和能力上的链接。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要做好哪些“功课”?

一、强化“上学”的思想认识

让孩子明白和体验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通过体验学习的成功,孩子感觉学习的乐趣,喜欢动脑,学会“不放弃”,同时,也懂得“学习需要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形成“全面、自主的学习行为”。

二、上课会听讲

虽然教育方式都采用寓教于乐,但幼儿园孩子的思维方式直观,在上课时会运用玩具、图片的演示,来启发幼儿思维和理解,通过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培养相应的语文表达、思维想像,用动手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小学则是突出课堂效果,需要学生紧跟“老师的指挥而相宜动脑记忆和分析”,对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因此,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学会“上课听讲”。

三、应对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教师对于孩子的管理,多是以安抚为主,无论是中午休息,还是午餐和加餐,都比学校“舒适”。而小学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的开拓眼界的同时,也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生活更丰富,学业更沉重,这是小学与幼儿园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别。

四、 应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转变

要应对小学环境,小朋友需要具备一些基础自理能力。下面这些能力你家孩子都掌握了吗?

自己穿衣服,拉拉链,系鞋带。

独立进餐,会使用筷子和勺子。

能自己整理文具等个人物品,用过的东西及时放回原位。

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

简单的劳动技能,比如做简单的家务。

饭前便后洗手,讲究卫生。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们要早早认识孩子的不足之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自理能力。

五、专注力准备

幼儿园一节课20分钟左右,而且一般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到了小学,每节课40分钟,学习的知识也相对单一。有的孩子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即便在教室里待了40分钟,学习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利用一些小游戏训练幼儿的注意力会有明显的效果。

比如:

听力游戏:复述数字,家长先报简单的数字,让孩子复述,在不断增加一位数,以此类推。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一定是集中注意的在进行聆听。

口令游戏:老师说一个口令,学生按照发口令做动作,可以增加难度,做相反动作。例如说:向前一步走,那学生就做向后一步退。

平时在孩子分心走神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指出和提醒,孩子的爱走神的习惯才能慢慢改正。

六、学会正确的沟通能力

进入小学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小朋友之间的竞争和小团体现象都时有发生。这时就需要孩子有较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才能才能从容应对集体事件。

所以在孩子上大班时,家长们就要留心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比如多开展家庭游戏,引导内向的孩子多说话、多沟通。平时带孩子到公园走走,多和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逐渐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七、扩展思维,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听力、理解力和注意力。

孩子不喜欢读书,多半是没有从读书中感受到乐趣。密密麻麻的汉字让孩子退缩,无聊的书本内容引不起小朋友的兴趣。家长应尽量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比如有意思的绘本等。

或者利用睡前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里享受阅读,锻炼他的理解能力,以后孩子也能轻松应对语文课程了。

家长要重视“幼小衔接”,可以选择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学习方式,提前对学龄前儿童根据小学需要的内容进行培养,也可以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进入小学的学习环境,做好幼儿小衔接工作,让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适应变化,为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