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柳永他求了一生,逃了一生,醒了一生,醉了一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因为柳永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追求名利,却郁郁不得志,他因为他的诗词名动天下,却也因为他的诗词遭皇上斥责。所以他后来给妓女们写诗,最后死的时候也是妓女凑钱给他买棺材下葬的。他因为在官场不得志,才又逃离了官场纵情于诗词,但他最后还是么逃脱他自己最初的官场梦,所以他也求了一生。但他一生也是清醒的,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官场的扬名立万;但他也是沉醉的,他在身体行动上将自己置身于妓院里,和胭脂水粉的温暖香玉作伴,所以他也是醉了一生。

  追前事,暗心伤,一生赢得是凄凉。是柳永。他的诗还有很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就是觉得写得好,想忘都忘不掉。
  喜欢柳永还有一个理由。他追求功名利禄,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才赐进士。在网上查他的生平,古时候的干部履历,不象现在的清晰规范。知道他是高干子女,工诗词,沉烟柳巷。说他的仕途坎坷,应该算是一位基层同志。牵强附会一点,我和他是同道中人。
  政治与文学,可以相得益彰,驾驭的如火纯青。古有曹操、诸葛亮、李斯,近有毛泽东、陈毅等等数不胜数。阴险的政治,插上文学的翅膀,让政治变成一门艺术。身居国家要职,又能出口成章,著作等身,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一般来说,用一生的努力,做一件事,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家。有的人,能成为几个家,在历史上大放光芒,真是超级超人。我等平凡之人只能向往,而不能学。所以我只能看柳永。
  中国历来官本位,所以柳永屡试不第,不第屡试。因为不第,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更加不第。他的父亲官至工部侍郎,应该等于或高于现在的部级干部。根据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心愿,其父利用各种关系举荐儿子。可是看到儿子沉湎于乐工歌妓,定是恨铁不成钢吧。每一个人,尤其是有点文化,有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定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吧。所以,柳永考了二十多年,虽然经常失望、放荡不羁,但是没有绝望,年近半百,还在努力参加科考。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圈子当中,每个圈子对做人、做官、成功都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同样,每个人对事业、对未来、对成功也都有自己的目标与努力。但是个人的努力与圈子的认可,个人的判断与圈子的标准,少有出入也很正常。柳永一生的矛盾就在于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柳永都有。他从老家来到京都,本为科举。北宋前期,内忧外患还凸现,自上而下享乐风气弥漫,从皇帝到普通文人都以填词作曲为能事。面对歌舞升平的万般气象,颇有作词天赋的柳永自然卷进了这股潮流。勾栏瓦肆,吟和酬唱,频频出彩,柳永很快就名噪京师。“仁宗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连皇帝都知道称赞这个人。
  可是柳永没有把握好。正当他忘情驰骋之时,科举失意的阴云陡然大雨浇头,年轻气盛的柳永哪肯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于是挥笔写下了《鹤冲天》来纡解忧郁安慰自心: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字里行间无不透漏着书生幼稚的狂傲:本来我是要独占鳌头的,这么清明的时代竟把我这个宪材给漏忘掉了,虽然没有考中,可我这个才子词人,也是没有穿官袍的卿相;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我就只好把这身外浮名放下,去烟柳花巷与美酒靓女寻欢作伴。
  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是平凡人的意气用事,也说明柳永不具备隐忍、城府、谋略的政治潜能。这首词传到了皇帝那儿。再次科考时,柳永虽榜上有名,,宋仁宗却皱起眉头,气冲冲地说: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一句话断了柳永的前程。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为了改变命运,进呈一首《醉蓬莱》,本想拍皇帝的马屁,却又莫名其妙惹怒了皇帝,终致落仕,浪迹民间。
  我能理解柳永。应该说,追求多年,不能如愿。靠他的特长,生活小康没有问题。可是他没有大隐的看破红尘,没有小隐闲云野鹤的耐心等待,一方面鄙视功名,一方面又孜孜不倦地追求功名希望及第登科,官至将相,像同时代的文人一样,以寻求到一个更好的生活载体。在在这矛盾的背后就是他对人生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柳永若是志大才疏花拳绣腿,那么他人生就少一些悲剧色彩。如果他善于察言观色官运亨通,后人就少一些怜悯同情。如果他这匹词坛黑马甘心蛰伏槽枥之间,与那些平庸的文人一起故作清高,也许会减少一些人为的阻力。如果他能割舍那滚烫的功名心,不管不顾地走自己的路,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悲戚呻吟。
  “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未老”,他求了一生,逃了一生,醒了一生,醉了一生,无妻无子,孤独终老,是柳永。
  回过来再看政治与文学。政治离不开文学,文学为政治服务。是政治多一点,还是文学多一点,这里面有个分寸的问题。先是政治家,再是文学家,这里面有个排序的问题。排序的问题也就是定位的问题。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对圈子的把握所做的一个判断。我们看历史上许多大文豪,欧阳修、苏东坡、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他们满腹经纶,满腔热血,可是他们不谙政治之道,文学大于政治,尽管他们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可是他们不适合圈子,他们得不到舞台。真理、梦想多少年以后才被实践,所以他们不断遭排斥遭谪扁遭逐放。
  往事越千年,人间几度春。看柳永,看历史,也是与我们的内心对话。我也执着、我也辛劳、我也追求,虽然我是小女子,虽然我不能留下一丁点有份量的文字,在同一个层面的标准里,难道到头来我也会赢得一生是凄凉。
  尽管有点凄凉,但还是要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伴着无奈、伴着积极,这就是人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