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云南超越,面临贵州追赶,广西"崛起"路在何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近日,广西自治区统计局刚出炉的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广西生产总值为2.2万亿元。隔壁 旅游 大省云南同年GDP为2.45万亿元, 广西GDP已经连续两年被云南超越。 自然条件和发展底子都不如广西的贵州,这两年也是步步紧逼,发展势头迅猛。

在10年之前,广西GDP总量还是西部12省区中数一数二的,但近些年经济增速为何干不过云南和贵州呢?作为我国西部唯一个沿海省份,广西多年来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再加上毗邻粤港澳的地域优势, 为何没有赶上中国三十年经济发展的东风?

如今的广西面临严重的经济增长危机,西部省份中广西仅能跑赢全国垫底的甘肃省,跟广东比连一个广州市都不比不上。 为什么广西没有发展起来呢?它错过了哪里良机?

1、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失误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地区,区域合作特征非常明显,即落后地区必须融入发达地区的辐射圈, 想方设法从中为自身的优势产业找到突破口, 进而拉动自身经济。

广西本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理想的地区,但广西却不甘心做广东的"接盘侠",而把希望放到了东盟身上,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成为当时广西的发展战略。

从政治层面看,广西大力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是没错,但是广西自身是需要被带动的落后地区,东盟除了能给广西一些市场, 其他的投资、技术都给不了, 所以广西和东盟合作了十多年,经济效益尚不明显。

近几年广西渐渐认识到在区域合作定位上下错了棋。广西内陆城市贵港借助水道和铁路,与珠三角联系紧密, 近两年一跃成为广西后起之秀。

2、省内经济布局不合理

区域经济发展常常是按照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规律进行。比如广东,先发展的是深圳、广州两个点, 继而带动珠三角整个面。 而广西在省内经济布局上,像一只没头苍蝇。

北海、防城港、钦州,全部带一遍,却最终没有建成一个属于广西沿海的亮点城市。广西于是想要跳过"点"的建设, 把三个城市捆绑发展,也就是"北部湾"地区。

发展了10年的北部湾依旧不温不火,目前还没有起到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北部湾港口吞吐量尚未进入全国港口排名前十。

3、基建决策出现失误

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中,广西通向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少而慢,比较封闭、外向性不强。回看广西高速公路的修建史,可以看出其目的并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是一心想修一条大西南出海通道。 广西至广东方向的高速路,近年才慢慢完善起来。

1、南宁要做大做强

南宁可谓是中国一众省会城市里最不起眼的那一个,除了年度民歌节、东盟博览会,基本没有出彩的产业和特色。在广西省内,南宁也压不住主场,很多广西网友称南宁是广西"吸血鬼", 省内发展稍好的优势产业,全都输送给了南宁。

即便如此,南宁的GDP仍是连年惨淡,作为带头大哥经济增速还没有广西全区平均率高。所以相比其他省份,省会城市带来的强大拉动作用, 南宁是广西的短板,广西要想崛起,首先得把短板补上。

近两年,广西一直强调落实"强首府"战略,将南宁打造成为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力求提升南宁影响力。但要想真正实现强首府,还得靠产业实力说话,比如贵阳不声不响抓住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东风, 而南宁一直没找到自身产业优势,第二产业尤其低迷。

现阶段房地产、基建又发展过速,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挤压。各类园区建设得不少,但是没有形成规模,也不具有全国影响力领先的品牌和产业。从资金循环看,南宁发展过于依赖政府注资, 产业经营创造的现金流较弱, 最后资金也没有留在广西,反而被外流消耗。

所以南宁的产业发展如何破局,是个大难题。目前来看,南宁必须要发掘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够"出口创汇"的产业。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已出,南宁是重庆之外的最大赢家, 对外开放的便利优势触手可及。

在与东盟国家合作上,南宁有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把优势变现。 只有南宁的经济增速超过广西,南宁才有希望,广西才有希望。

2、打造北部湾增长极

打造北部湾的概念从2008年就已提出,当时国家对北部湾的定位是将其打造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北部湾有北钦防三大港口,立足广西,服务西南、华南地区。从战略方向来讲,北部湾的定位没有错。 10年来取得的发展有限,有多重原因,但这些原因并非不能克服。

北部湾地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产业转型难,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还没有东盟的越南发展的快。破局办法在于地方要摆正心态,要认识到仅靠国家政策不能创造效益。踏实培育优势产业, 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周边经济发达省份,形成对东盟国家的产业优势。

在北部湾区域首先把发展重点放在钦州是明智之举,接下来应整合资源,减少三个港口的同质化竞争,一致对外。 将北部湾建设成除南宁之外的第二大战略支点。

3、找准产业发展方向

广西的优势产业非常多:柳州的 汽车 制造、百色的有色金属、玉林的柴油机、亚热带热带特色水果、桂林北海 旅游 业。 无论哪一项,都是数十年来直到今日仍在全国知名的项目。

名声在外,却发展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一是自我封闭,二是没钱。大多城市 社会 资源浪费严重,地区产业结构特色拿不出手。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产业规划的破局之路。其中, 广西生物医药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材料基础和区位优势,或许是突破瓶颈的出路之一。

广西出台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新兴产业规划内容是:"无中生有""弯道超车"和"重点突破", 产业发展的困难可见一斑。 在各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是见效最快、收益最直接的,但是广西工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最近才提出投资240亿,发展柳州的 汽车 制造业。最好的时机已然错过。

此外,广西无论是传统产业提升,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围绕基础薄弱的北部湾港口群布局。想发展北部湾的心情过于迫切,以至于揠苗助长。如果将优势产业布局在民营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梧州、玉林、柳州等地, 依靠老工业基地的能量带动全省发展,收效可能更快。

另外可将防城港市作为柳州之外的另一工业重地来建设, 而南宁市重点发展金融、贸易、信息技术产业。

广西更不能忘记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对广西来说主要是 旅游 。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人人皆知,可是相比云南和贵州的文旅产业规模,广西目前略逊一筹。在打造地域 旅游 品牌上发力不足, 没有起到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对当地 社会 经济支撑性不强。

如果能把 旅游 产业布局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目前广西对 旅游 产业关注度并不高。

3、西部陆海新通道

重庆至新加坡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对重庆、四川、广西、贵州的发展意义重大。中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营后,货物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运输时间缩短了10天以上, 连中原枢纽城市郑州也开行"桂郑欧"线路。

广西需要做的是,转变以往"搭台唱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从实际上把握发展机会,出海通道如果只做"通过式"的买卖, 对广西经济发展是没有贡献的。

广西应着力于发展西南商品在省内的加工和集散,另一方面加强省内优势产品的辐射能力。大力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人才、信息化等生产性服务业, 将现代服务作为主战场,将通道变成经济效益。

4、不断加强教育投入

通常,教育投入占GDP比率比较低的地区,相对来说也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广西2019年的教育投入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必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才能聚集人才,做大行业规模,推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

广西发展之困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唱衰广西者实属居心不良。广西有优良的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性的支持, 突围必定指日可待!但必定要经历一番辛苦 探索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