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工作留痕”弊大于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人民日报痛批:凡事“工作留痕”就是形式主义》。读后很受启发,也深有同感。

工作留痕,多数通过现场文字记录予以实现,如会议记录、过程记录等。必要的文字记录无可厚非,可起到留存、还原事实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依赖、甚至利用此形式达到某些目的,那就逐步走向形式主义,最终所记录的东西将大多脱离实际背景。

因工作性质,经常参加针对基层单位的工作检查,多次听到基层同事对一大堆会议记录本的抱怨。

记录本包括:领导班子会议记录本(组织、行政班子分开记录)、全员会议记录本、基层组织建设记录本、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记录本、廉政建设记录本、合规建设记录本、反洗钱工作记录本,等等。

基层抱怨,上级强调“工作留痕”,又不给记在一个本子上。基层是业务工作第一线,平时没时间开那么多个会,只能一个会议多项工作套开。问题来了,开一个会,必须搬来好几本记录本进行记录。负责记录的同事烦不胜烦,经常顾得了这又顾不了那,只好会后整理记录到深夜。此外,还要把已学习的文件材料打印出来作为记录本附件,加上工作过程资料,最终形成了一大堆笔记本、一大堆资料盒、一大堆文件资料。

当然,功夫也没有白费。谁的笔记本多、资料盒多、文件资料多,谁的工作就做得扎实,遇到检查就可评高分。

我们征询有关主管部门意见:能否让基层单位将各类会议统一记在一个记录本上?答复是:没有办法,这是各专业条线制度规定的,各级、各条线都会安排检查,没有专门的记录本,等于“工作留痕”做得不好,将会被扣分。

看来,现象在基层,根子在上面。说到底,还是缺乏务实精神,仅仅停留在记录本上核查“工作痕迹”,不愿意亲自到群众当中,到一线深入调查了解真实情况,这种现象定性为形式主义一点也不为过。

显然,这种“工作留痕”弊大于利。转变工作作风,需从类似于会议记录本这种小事上做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