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

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一个人逃避、忍受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成比例的。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身。

“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所以,在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质。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

“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

喜欢迁就别人的人,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更加容易。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这些人需要得到持续不断的、来自外在的刺激——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刺激。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沉沦。

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这类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因此,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的完整意识。相比之下,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

“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

对孤独的喜爱并不是一个原初的欲望,它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以间接的方式、主要是在具有高贵精神思想的人们那里逐渐形成。就个人而言,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

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这样,大自然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人们在与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时,也就是互相学习了。一般的学校和书本教育是人为的,因为这些东西远离大自然的计划。所以,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感兴趣进入大自然的学校——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

“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瑕。”所以,独处虽然有着诸多好处,但也有小小的不便和麻烦。不过,这些不便和麻烦与跟众人在一起时的坏处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太过靠近火堆;而傻瓜才会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 微信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