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 手执烟火,真诚看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汪曾祺老先生是大家在熟知不过的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等,是江苏高邮人。因为其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且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读过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让很多人不由喜欢这个有趣的老头。

在《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这本书中精选了汪曾祺老先生42篇文章,从生活的五个不同侧面反映出汪曾祺老先生的快意人生:读一本好书,吃一顿好饭,看一片好风光,认识一些草木鱼虫,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草一木、一食一味,人间值得。

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干净、美的同时更接地气,人间虽苦,但是当你真心去感恩生活的时候,人间烟火并不是由一地鸡毛组成,而是由我们真诚地眼睛,看到的世间万物的美好,用我们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生活。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从我们的日日三餐开始。

一、人间烟火、吃的味道

正直夏季中伏期间,太阳的光都格外的油腻,记得小的时候住的地方胡同多,家门口的大树多,树荫下总会有卖西瓜的,那时候的西瓜好吃,也便宜,也是夏天的必备。

北方人的夏天还有一道饭食是芝麻酱面,因为天热没什么胃口,煮好的面过水捞出,抓一把切好的黄瓜丝,浇点花椒油,当然芝麻酱是必须品,简约不失美味。

到了秋天,人们胃口大口,便把夏天的损失补回来,北方人称之:“贴秋膘”。而“贴秋膘”还有这特殊的含义便是:“吃烤肉”。

汪曾祺老先生说北京有三家很有名的烤肉: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刘。他经常去烤肉宛,离家近,有时的也会让孩子带个饭盒烤一饭盒,买几个烧饼,一家子一顿饭,就解决了。

不管是芝麻酱面、烤肉、还有四川的萝卜、昆明的菌品、内蒙古的手把羊肉等等,都在人间烟火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味道,于是,我们的生活也在味道中增添了真实的烟火。

二、人间烟火、行的味道

一九三九年汪曾祺老先生考大学来到了昆明,在他一生中去过最多次数的图书馆便是那里的翠湖图书馆,图书馆不大,行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在一个侧园里种了许多的白茶花,那里的茶花不管有没有人来看它们,它们都会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里最妙的人便是图书管理员,他来就是开门时间,他走便是下班时间。也正因为这个图书馆才知道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作“飞子”,例如:邮票、汽车票等。

除了昆明,还有合肥的菊花、冬青树;还有屯溪,在华山宾馆里有三江楼,即“三江在望”;四川好气候养百谷,还有眉山的“三苏祠”,乐山大佛、川菜、川剧等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有阅人无数。这就是人间烟火,不都是一地鸡毛也不全是人间仙境,而是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依然感受得到人间仙境。

三、人间烟火、精神的味道

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汪曾祺

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干净更真诚,文章中带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自己的思考”。

人间的衣食住行是烟火中的必备,而为人间烟火增添色彩和味道便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中有生活、有山河辽阔、还有他的精神世界,那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回答了作家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他说:“我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是热烈丰富的。强调写自我的年轻人,个人内心活动不一定是高雅、深奥?应该看到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很多美的、真实的东西。作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比别人看到的多,对于很平常的东西,要能从中看到诗,对周围的事情充满兴趣。善于感受是作家应具备的。作家永远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保持对生活的惊奇。”

汪曾祺老先生喜欢记录,记录生活中一些感动的事情,让人生产想法的事情他都会记录下来。在他的作品《受戒》里写到了一个和尚,很多人以为他当过和尚,其实并不是,而是他在小庙中住过一段时间,让他知道和尚也是人,写出来的同时引导青年人一种纯洁健康的情感。

还有《大淖记事》很多的情景便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家乡的样子,很多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作品中有真实的一面,更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带给人思考,也带个人娱乐。

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间的烟火,不止那些袅袅炊烟,云雾缭绕的场景,噼噼啪啪地烧火声,开水声、和炒菜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我们大自然的赋予的四季、高山流水、一树一花等等,都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人间烟火。

让汪曾祺的这本书《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带领我们游遍浩瀚星空、高山流水、人间情味。

如果给人间烟火赋予一个意义,那就是真诚地对待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在,而人间烟火便是我们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