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11-18
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师生提供生活、学习、交往和成长的空间,而且能够折射出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校园景观的育人功能。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规划经典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规划经典案例篇1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简称UCD***建于1854年,是爱尔兰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优质教学和创新科研享誉国际。UCD有超过2万4千名在校师生,约19%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约400名在校中国学生,他们广泛分布都柏林大学的各大学院,其中以商科与法律、工程和科学等学院居多。
2012年底,由Fitzgerald Kavanagh合伙事务所设计的UCD学生中心在都柏林大学学院的Belfield园区开放。这座中心已经成为该校体育、社会和学术生活的新中心。该专案将成为原总体规划当中最大的单个专案,也是整个由学生出资的首个专案。
学生中心的面积为1.1万平方米,包括一座50米长的泳池、辩论大厅、体育馆、三维电影院、表演剧院、广播室等,为爱尔兰大学建筑树立了新的标杆。新建筑当中的空中步行道连线著现有的体育中心和老的学生中心,三座建筑合起来,成为一座混合型的体育与休闲设施,适合每一个人使用。
校园规划经典案例篇2
松花江路14号-37号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原为老中山大学时期教授的居住区,现已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在完整街块内,北面一列是6栋1930年代建成的1层坡屋顶别墅,南面一列是4栋1970年代建成的2层高双拼别墅。由于年久失修,整个街块的建筑破败,更有部分建筑已成危房。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建筑,同时改善该区域的校园环境质量,我们从2004年起至今,经过三次渐进式的更新改建,将这一破败的历史街块逐渐转变为一个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充满朝气活力的建筑师工作室。
在总体布局中,我们通过梳理街区肌理,去除一些过去在使用中无序加建的临时构筑物,获得较为完整的历史空间架构;再适度加建,在各独立建筑之间建立必要的空间联络;在外部空间的关键位置嵌入新的功能模组,从而划分、围合庭园空间。庭园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我们通过园林化的概念建立场地秩序,将原来孤立的各单体建筑整合为整体的园林空间,建筑与庭园景观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在建筑机能更新中,我们按照建筑师工作室的需求,将功能用房分为以办公功能空间为主的基本模组、以交流讨论功能为主的共享模组、以辅助服务功能为主的辅助模组等三种功能模组,通过功能模组的组合来组织使用空间,从而获得了一个满足新功能需求的、能够激发创新活力的实用空间。
在与周边社群的关系梳理中,我们保留了原建筑之间的巷道、通廊,使内向式的庭园空间与周边环境形成隔而不断、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内外空间关系,这不仅改善了社群的自然通风环境,也使建筑群有机融入社群,达到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激发社群活力的带动效应。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尽量回收、再利用原建筑的砖、木等建造材料,并使用生态木、透水广场砖、植被砖、佛甲草等环保材料,在低造价前提上实现生态环保的目标。
校园规划经典案例篇3
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校区校园景观,新的科学实验大楼***LSB***的整体规划灵感来源于“展示科学”这个概念。其涵义为:“看见”了才能“理解”。因此,大楼的设计中包含了一个中庭和多个玻璃墙面教室,还有供学习和思考的室外场地。建筑的外围为钢铁,巖板和砖块。它将成为校园***处三个地标性建筑之一。从南面校门进入校园,科学实验大楼是必经之路。它将扮演连线校园主要干道的桥梁的角色,将新的公共空间和已有的科学大楼融为一体。内外部房间的设计上适当添加了一些透明设计,让来往的人们可以了解建筑的功能,至少挑起他们的一些好奇心。
景观设计师发挥利用透明性这个概念,处理好室内外的关系,将室外的实验室安排在合理的、相关的区域内。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室外庭园,成为人行环道和学生、教师还有其他工作人员聚集区中间的过渡区域。设计中上方的庭园位于建筑的西北转角,是一个公共空间。上方的这个庭园边缘将种上一排落叶林木,安放一个坐墙,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穿孔金属制成的立方雕塑。这些立方雕塑一年四季都立于此,成为广场在视觉上的对应物。
景观设计师将一个异常复杂的结构化成了一个看起来非常简洁的效果,让人叹服。两个庭园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环绕着德卢斯北部的林木景观。森林北边新栽种的树木对两个庭园的设计起到了补充作用,将大楼和其室外空间融入了校园景观和具有北明尼苏达特色的乡土植物,含蓄地强调了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校区是一个具有北明尼苏达独特风格的大学。大楼的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景观设计师们完美地解决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设计从美学角度上看,简洁美观,从科学角度来看,十分实用。一个有视觉冲击力的校园***景观就在设计师们的手中诞生,透明的理念也成功地诠释了“展示科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