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七课课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七课全文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墨尔本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起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墨尔本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墨尔本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墨尔本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茨,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墨尔本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墨尔本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多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墨尔本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茨,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朗茨,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墨尔本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

2.初一上册历史第七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测试卷(附答案)急

22.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3.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2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25.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2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27.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象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3.初一历史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七年级上P2——P4)【知识点】一、元谋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意义: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二、北京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主要特征:(1)能直力行走。

(2)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这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3)会使用天然火。(4)过着群居的生活。

【问题】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作用有:(1)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2)御寒。

(3)熟食。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4)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问题】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答: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课本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七年级上P3)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识记: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主要特征。(七年级上P7——P10)【知识点】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1、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多年。

2、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3、生产情况:(1)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彩陶)。

【问题】磨指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答:(1)使用的时间不同。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3)劳动效用不同。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而磨制石器精制好用。

4、生活情况: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二、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1、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多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3、生产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2)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3)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4)制造和使用陶器(黑陶)。4、生活情况: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问题】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答:(1)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2)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陶器制作中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前者陶器的低色一般为红色,上面绘有图案,称为彩陶,后者陶器的颜色一般为黑色,称为黑陶。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识记: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七年级上P12——P16)【知识点】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问题】如何理解传说和史实?答:传说与史实,古人无区别。

近代随着考古学的兴起而出现了区别。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为“传说”。

【问题】P17自我测评 神农氏时已经出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答: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现象。人们开辟集市,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

二、华夏族的形成炎黄联合打败蚩尤后,又经过阪泉之战,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是今天汉族的前身。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今天的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尧、舜、禹的传说1、禅让制 相传尧、舜、禹的时候,部落联盟首领产生的方法是以相对和平的方法。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2、大禹治水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问题】从大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答:品质:(1)禹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2)坚持不懈、不畏劳苦的精神。

【课本插图】黄帝(七年级上P12) 陕西黄帝陵(七年级上P13) 浙江绍兴大禹陵(七年级上16)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 夏商西周。

4.初一历史下册1

第一课 1、繁盛一时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现①②③ 2、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比较,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3隋朝大运河为什麽能够开通?4、隋炀帝为什麽要开通大运河?第二课 1、隋朝灭亡的标志,唐朝的建立者与建立时间2、“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的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的局面.3、武则天的功绩4、如何评价武则天、李世民?第三课 1、“开元之治”的含义,“开元盛世”的含义,二者的关系2、开元盛世的表现: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方面3、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转折点.4、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第四课 1、科举制的创设的两位皇帝,科举制完善的三位皇帝,他们分别的贡献是什麽?2、科举制的影响3、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时间.4、科举制对国外的影响.第五课 1、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开明政策表现2、唐玄宗统治前期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3、唐太宗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4、如何理解“和同为一家”?第六课 1、唐朝和日本对外友好往来表现2、唐朝和朝鲜对外友好往来表现3、唐朝和天竺对外友好往来表现4、鉴真六次东渡的启示5、鉴真的贡献、玄奘的贡献6、唐朝对外关系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启示7、唐朝实行对外友好往来的条件第七、八课 1、隋唐辉煌的文化的表现:建筑、雕版印刷术、诗歌、书法、绘画、莫高窟、音乐、舞蹈反面,分别能够写出表现2、文化辉煌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②政治的安定与清明③开放的民族政策④对外交往⑤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5.七年级上历史第十二课的教案 求

注册账号,就可以下载了

课本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二课、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

第三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