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葆昌:从日本银行重金赎回《中秋帖》《伯远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2
  提起郭葆昌,老古董商都知道他出身于古玩行,是古玩行人中出类拔萃者。他的一生令人称赞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他监督烧造出居仁堂和觯斋款识的粉彩瓷器;二是他赎回溥仪抵押在日本银行的《中秋帖》和《伯远帖》,保护国宝未流入日本。因为他出身古玩行,同古玩行打了一辈子交道,所以他的趣闻轶事在老古玩界人士中传说不少。
  在古玩铺当了三年学徒
  学会了一般的古董鉴定
  郭葆昌,字世五,别号觯斋主人,河北定兴县人。老古董商称呼他郭五爷。郭葆昌曾收藏了一件珍贵的青铜觯(古时饮酒用的器皿),便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觯斋。这位郭五爷原先也是古玩铺的小学徒,他于光绪二十年(1894)前后从河北定兴县农村老家来北京西华门一家卖旧货和古玩的小店铺当学徒。
  十四五岁时的郭葆昌,只读过三本小书(《百家姓》《千字文》《一字经》)和一本《论语》(上),就来北京学徒。他很聪明,爱学习,不懂就问,善于辞令。当了三年学徒,懂了不少规矩礼法和一般的文物鉴定。
  大约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时候,袁世凯以侍郎衔(清代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的长官,尚书为正、侍郎为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在北京建府。袁世凯在西华门古玩铺买了四扇铁锻花山水花鸟挂屏,郭葆昌给送到袁府,并帮助其布置客厅。袁世凯看他年轻机灵,长得体面,便把他留下当差。
  郭葆昌开始时像侍候袁世凯的勤务兵一样,后来被袁世凯委任为九江关监督,烧造居仁堂瓷器。
  与美国鉴藏家福开森合编《项子京瓷谱》
  京城里的收藏家同古董商交往最长、不分彼此的就是郭葆昌。有人计算说:郭葆昌从学徒到他去世,大约57年,年年都跟古玩行人来往。古玩行里鉴定陶瓷的三代著名人士都熟悉或认识郭葆昌:第一代人赵佩斋、丁济谦、白五楼、郭小臣、贾腾云,第二代人杨伯衡、安溪亭、郭静安、萧书农、陈中孚、范岐周、孙瀛洲、崔仲良等,第三代人就是当今中外有名的我国陶瓷鉴定专家孙会元和耿宝昌。
  郭葆昌同古玩行人长年交往,却不出资开古玩铺,而是在海王村前门东头路北开了家铸新照相馆,专门拍摄古玩照片。他同美国鉴赏收藏家福开森博士合编了《项子京瓷谱》,内容是历代名贵瓷器的照片和说明。
  项子京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画家、鉴赏收藏家,他收藏书法名画曾极一时之盛。老古玩行人介绍说:《项子京瓷谱》在整理、鉴别、说明历代名贵瓷器上,有独到的见解,对鉴别古瓷有参考价值。
  看不上眼的不准入窑焙烧
  郭葆昌是仿制雍正、乾隆官窑粉彩瓷器的先驱者。他喜爱粉彩瓷器,特别是雍正粉彩。雍正粉彩白地胜霜雪,彩色花卉多姿婀娜,其中以胭脂红色的秋海棠为绝艳绮丽;而雍正粉彩不单是白地绘彩,还有珊瑚红地、淡绿地、酱地、墨地、木理纹开光粉彩和粉彩描金等。郭葆昌仿制的以白地绘彩取胜,是因为他在景德镇的时间较短,才两三年。
  那是在1913年春节后至1915年中秋节。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仿效清廷历代皇帝在景德镇烧造有年号款的官窑瓷器,他委任郭葆昌为九江关监督,烧造居仁堂款识的瓷器。
  传说郭葆昌于1913年春节后到达景德镇。这时,清王朝的御器厂已经散了摊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筹办、宣统二年(1910)正式成立的官商合股的江西瓷业公司,技术力量强。郭葆昌利用江西瓷业公司的实力,在景德镇给袁世凯烧造瓷器。他用重金聘回原御器厂造型、上釉、绘画、填彩、焙烧之名手,选用精良瓷土、彩料、燃料,仿照雍、乾官窑粉彩瓷器进行实验制作。他不惜工本,质量求精。每件瓷器入窑焙烧前,他都要过目,看不上眼的不准入窑;出窑时他件件检验,烧不好的,仿效御器厂的办法,一都砸碎不留。袁世凯倒台了,郭世五不再为他烧造瓷器。
  保护国宝捐献文物
  郭葆昌收藏瓷器较多,对法帖、书画并不大在行。可是当他得知1924年溥仪将《中秋帖》、《伯远帖》带出宫,抵押在日本银行,20世纪30年代某年到期未赎时,他唯恐其失落在东岸。就花重金赎回收藏。
  郭葆昌这一举动受到当时的收藏家和古玩界人士的称赞,说他保护了国宝,使国宝未入东洋。《伯远帖》和《中秋帖》的来历不小。《伯远帖》上有宋徽宗赵估御题和收藏印,北宋时由宫廷收藏。辗转六百多年后清代乾隆皇帝得到《伯远帖》,又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中秋帖》。乾隆皇帝认为这三件是稀有之物,将之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名其收藏之室为三希堂。
  《三希堂法帖》是乾隆帝得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墨迹三种之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命梁诗正等编次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法书,聚集工匠,摹勒上石,其中包括三种王氏墨迹,故名《三希堂法帖》,全称为《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郭葆昌收藏《伯远帖》和《中秋帖》,引起古书画鉴赏收藏家、书画家张伯驹的注重。张伯驹想收藏,郭葆昌也想转让,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如愿。
  在解放战争时期,两帖流入香港,郭葆昌之子将它们典当在一家英国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伯驹得知两帖在香港英国银行,1951年典当期满之日,上书政府,国家用重金将《伯远帖》《中秋帖》赎回。1951年12月27日,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决定将两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轶事
  郭世五误断天蓝尊的真相
  郭世五可说是中外闻名的收藏家,他曾同美国博士福开森合编的《项子京瓷谱》一书,他收藏历代名窑瓷器较多,鉴定陶瓷的眼力也好,可也有打眼的时候。在老古玩界传说过郭世五的一段真实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郭世五从琉璃厂铭珍斋买了件天蓝釉小尊,底足胎粗,呈微黄色,新出土的。掌柜的韩敬斋请郭五爷给掌眼,鉴定鉴定,郭五爷一时心血来潮,说:这是柴窑!韩敬斋听愣了,随口说出:够元瓷就不错,这小玩意儿还够得上五大名窑(柴、汝、官、哥、定)之首?你要你拿走。对这件历史往事还有一种说法是,郭世五捡了韩敬斋的漏,韩敬斋没看出是柴窑,当元瓷卖给郭世五了。后经郭世五仔细考证鉴定为柴窑,拍照绘图,编写《柴窑考》小册子,还找人译成英文。韩敬斋始终认定,够元瓷就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