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2米地下5米,1.5万根“铁柱”插在青藏铁路两旁,干嘛用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随着铁路行业的发展, 旅游 业也迎来快速的繁荣与复苏。如今,铁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开设了更多的 旅游 专列,而传统铁路也铺到了千万条道路,不管是高山峡谷,还是奔腾河流,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区,铁路几乎都能够到达。

但如果有乘过Z164或者Z166次列车的旅客们,在经过青藏铁路时,不知是否发现, 这段路程的铁路两侧,都插着一根根“铁柱”,看起来只有一米多高 ,数量却很多,而整段路线上, 铁柱的数量也或许达到了1.5万根左右 ,光是所需要耗费的人力,就到了一种夸张的地步。

那么,青藏铁路两旁的“铁柱”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要插上这么多根铁柱?其实很简单,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铁柱子,而是一种能够导热的装置,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 热棒

热棒是一种高效率的热传导装置,其主要材质为碳素无缝钢, 作用是主动吸收地下冻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到地面上,以此来保持地下冻土的温度平衡 。而之所以会选择这样,是因为青藏铁路特殊的环境所致。

青藏铁路, 全长1956千米,从西宁站到拉萨站,一共经历85个车站 ,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布达拉宫等诸多名胜景区。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在可可西里路段,铁路的两旁几乎随处都能见热棒,这里也是热棒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当时,在青藏铁路修建时,工程队面临着很多难题,其中高原冻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 冻土区的长度可达550公里 。在可可西里路段的地下,几乎都是冻土。当然,这里并不是指由于冻土坚硬而带来的困难,而是由于冻土在冬季和夏季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比如说,在冬天时,冻土变得十分坚固,能够承载青藏铁路上过往的列车重量,然而到了夏季,温度提升,地下冻土开始松软,此时,若是有较重的列车,在铁路上行驶,那么可能会遇到路面下沉和偏移等情况,因此,列车的行驶就成了一大难题。

当然,冻土问题也并非难以解决,科学家试验了很多方法,最终 确定采取以桥代路、片石通风、热棒、保温板、等措施来解决,其中,热棒的效用可谓是至关重要

从外观上来看,热棒插在地底,地面上的部分只有2米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只是热棒的“冰山一角”, 其整根的长度共有7米,地面2米,地下埋着5米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能将地下冻土层的温度,更高效的传导在地面上。

那么,热棒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难道一根铁柱就能完成这样的效果?

其实,只从外观上看,热棒所采用的,只是普通的碳素无缝钢材质,并且,热棒的 内部也是空心的 ,不过,不同的是,在空心结构中,又存有一定的液态氨,而液氨是制冷剂中常用的一种原料,因为液氨在气化后会转变为气氨,能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将带有液态氨的热棒插在冻土层,能够有效的将冻土层的温度,吸收到热棒内,并通过导热装置,来到地面上。

或许会有人想问,如果液态氨一直气化,那么气化之后的气氨,又去了哪里呢,难道都流失在空气中?实际上,液态氨在变成气氨之后,仍然留存在热棒里,等到高原冬天到来之后,气温降低,而这时气氨又会变成液态氨,重新回到热棒的底部,等到来年夏季继续作为导热装置使用。

因此, 热棒虽然带有一个“热”字,但更多的作用是在夏季时,作为冻土层的制冷装置,用来保持着冻土层的温度平衡, 并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导热的问题,特地设计成,只能从地下往地面导热,而不能从地面往地下导热,否则在炎热的夏季到来时,这些铁柱子反而加速了冻土的融化。

这种热棒不仅美观、实用,更是我国科学家们,通过自主设计而形成的一种冻土治理技术。最后大家对于“热棒”还有哪些见解,还知道它的其它用途吗?

地上2米地下5米,1.5万根“铁柱”插在青藏铁路两旁,干嘛用的?

青藏铁路旁,足足1.5万根的“铁柱”,有啥用?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