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对于每天夜晚守在电视机前的现代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

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还的威胁。你必须无处可逃,听凭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灭,时间消失,空间消失,人类消失,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变成了一体,融入了千古荒凉之中。

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落,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绿芽。

从心理学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我要为自己定一个原则: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只属于我自己。在这些时间里,我不做任何履约交差的事情,而只读我自己想读的书,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果不想读不想写,我就什么也不做,宁肯闲着,也绝不应付差事。差事是应付不完的,唯一的办法是人为地加以限制,确保自己的自由时间。

随着年虽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

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实发现只实现很小的一部分。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

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你就知道你是对的,因而不觉得坚持是难事。

优秀: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每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热爱的那项工作,他借此而进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这项他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个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围绕这个核心组织成了一个整体。

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表面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也就完全不是相同的经历了。

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世上有一样东西,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忠诚于你,那就是你的经历。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遇的人和事,你因这些遭遇产生的悲欢、感受和思考,这一切仅仅属于你,不可能转让给任何别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这是你最珍贵的财富,而只要你珍惜,也会是你最可靠的财富,无人能够夺走。相反,如果你不珍惜,就会随岁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正因为此,我一直主张人人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1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2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3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一个人不去想那些人生大问题,岂不活得快乐一些?事实上,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想不想这类问题,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基本上是由天生的禀赋决定的。那种已经在想这类问题的人,多半生性敏感而认真,他不是刻意要想,实在是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几乎每一个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都会有那样一个适合,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突然有一天,他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地死去。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人生的快乐和信心因之而动摇甚至崩溃了。想到自己在这世界上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一个人就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根本的怀疑。

我对孩子的期望——1、平安。如果想到包围着他的环境中充满不测,这个愿望几乎算得上奢侈了。2身心健康地成长。至于她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不想操心也不必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的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

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识到的一些东西记录了下来。更多的东西尚未被我意识到,它们已经存在,仍处在沉睡和馄饨之中。读书的时候,因为共鸣,因为抗争,甚至因为走神,沉睡的被唤醒了,混沌的变清晰了。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自我发现,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一些好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