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摘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摘录】

·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

·老师要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

·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新的信息和技巧应该在高效期-1教授,这段时间呈现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

·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

·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她)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她)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无异。

·对于陌生人,首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对于熟悉的人,近因效应的作用比较大。

·对于比较熟悉的学生,教师很容易受学生最近表现的影响而做出不全面的判断。

·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

·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判一次。

·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

·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科学家,具有探究事情原因的倾向。而且,在归因时,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防御倾向。

·“跳一跳,摘果子”表达了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思想,连锁塑造为学生学习复杂的、较难的知识提供了实现“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那就是分解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小的步骤,让学生“跳一跳”后就能摘到“小果子”,“小果子”积累多了,就实现了大的目标。

·没有任何观点是荒谬的,也没有什么是夸张的,在头脑风暴里只有好点子!

·自己的名字之所以能被听到,是因为关系到自己的事,当然会感兴趣。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个符号,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很快认识自己而心存感激!

·熟人的声音之所以能被听到,是因为熟悉的信息激活了记忆中现有的相应模块。也就是说先前经验的丰富性影响了听话者的注意力。

·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优先于理性思维的,应当先让情绪说话。

·撤销厌恶刺激,建立愉快的联结,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许多学生对待学习的厌恶态度正好经历了对厌恶的学习。

·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

·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

·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应该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绳头小利”。

·神的巨大威权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

——泰戈尔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一个孩子一开始就不想努力去做到最好,那么他一生恐怕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孩子的认真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孩子的成就动机使促使他们成功的原动力。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形成四种典型的组合状态:高掌握——低表现、高掌握——高表现、低掌握——高表现、低掌握——低表现。

·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这就是蝴蝶效应。

·人类的聪明在于能通过现在的事情预期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未雨绸缪。

·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的结果所支配。

·人的心理总有那么一种倾向,习惯得到,而不习惯失去,这并非是所谓的自私,这只是千百年来人们为适应生存而沉淀的一种文化。

·著名心理学斯腾伯格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使其变成禁果,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沟通。

·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

·合理利用变化的间隔强化方法,给孩子们喜欢的不同种类的“胡萝卜”,就会产生改造其行为的巨大力量。

·工具本身并无善恶,关键看工具的使用者。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艾尔伯特·艾里斯

·所谓ABC,A指事件(Accident);B指信念(Beliefs),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时间之后,对该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这事件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情绪更直接的原因,即A→B→C。

·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人们拖沓的主要原因是恐惧。

·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往往是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完成的情形,称为最后通牒效应。

·鲶鱼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来源于新鲜感、陌生感、安全感及危机感,这是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

·教学采取干预手段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最小干预。教师在有效阻止和抑制不良课堂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段正常的教学进程。2.不良变优良。合理处理不良课堂行为正是促进学生发展正确课堂行为的机会。

·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诀窍就是,要控制不让那15%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产生副作用,维持那80%准备学习的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不把那5%的学生逼上绝境。

·成功的管理者能够较好地预防课堂问题行为。而预防之最重要者则是让自己的课变得有魅力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重视孩子的延迟满足,让孩子从小学会延迟满足。在延迟满足中,孩子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克制、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识地留下不讲”。

——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