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爸爸“不客气”,对妈妈却不敢,透露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3
一天,我正在忙,听到了父子俩的对话。

爸爸:宝宝,你不能那样跟奶奶说话,奶奶会伤心的。

宝宝:哼,伤心才好。谁叫她这么说我!又不是我的错!

爸爸:你这样说话对吗?

宝宝:有什么不对?哼,全!都!对!

爸爸:你再这么说一次试试?

宝宝:我就这么说了,能把我怎么办?

爸爸:你怎么跟我说话呢?是不是想挨揍?

宝宝:哼,就知道揍我,让我屁股开花就满意了。

我听着这火药味儿已经十足了,赶紧出来拉架。一方面想着教育孩子这么说话不对,一方面想着爸爸别再一气之下真的动了手。

先前情回顾一下,我家宝正处在小豆包的初次叛逆期。感觉上了半年学,突然长大了,学会了很多在我看来只有大男孩才会有的想法,开始有些桀骜不驯。但顾及到是叛逆期,也不敢太过严厉。

妈妈:什么情况?什么情况?让我看看是谁对谁错。

爸爸:让他自己说。对奶奶说话没礼貌。

宝宝:是奶奶先说我的,我很生气。生气了还不能发脾气吗?哼。(说着眼泪快要掉下来,刚才跟爸爸硬气杠着的样子不见了)

妈妈:是奶奶有错在先啊。(奶奶在旁边笑着解释了一下,本来也是逗孩子的初衷,没成想敏感的小孩儿不乐意了)

宝宝:对,就是她,臭奶奶。都是因为她让爸爸批评我。哼。

妈妈:奶奶有错那是奶奶有错,你能接着犯错吗?本来就已经不礼貌了,爸爸说你还那样说话,更是不礼貌。

宝宝:哼,我就这样说,都气死我了,我就不能气你们吗?

妈妈:(变得很严肃)你这样说话合适吗?爸爸已经因为你这样说话生气了, 你还要这样跟我说,你再跟我说一遍试试。

(我和爸爸一样提出了再说一遍试试的“建议”。)

宝宝:(只是恨恨地看着我,但是不做声了)

妈妈:(用眼睛严厉地盯着孩子)以后不许这样说话。(转过头看着爸爸)你总也该问个青红皂白再说,本来他就生气,你上来就是一顿,他可不得跟你这样!

爸爸:我管教孩子的时候你不要横插一杠子好吗?

妈妈:我也不想插手,但你的方法不对,你这样跟他说他不能接受,气头上,可不得跟你杠,你也注意点儿方法好吧。

爸爸:(生气地走了)

以上,宝宝都在场。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此后还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我发现,如果是我直接干预的,说了孩子就听了,跟我顶嘴吵架的时候是极少的。如果是爸爸干预了,最后俩人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最后宝宝挨了教训。

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爸爸的说服力似乎很低。爸爸说的大道理都对,孩子为什么不肯听,还对着干,对爸爸毫不客气?

妈妈的说服力也没有多高,就是更严肃了,但是效果达到了,孩子不敢跟妈妈无理。

为什么?

是因为妈妈更严厉吗?不尽然,爸爸严厉起来比妈妈还要可怕。

这其实是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孩子之所以对爸爸可以“不客气”,是因为他觉得爸爸的权威可以被挑战。

哈,说到这里,是不是问题变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为什么爸爸的权威可以被挑战呢?

所有父母教育的初心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好。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可以随意挑战爸爸权威的家庭,那么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不孝敬。身为儿女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很难做到,这样的孩子还能有多大出息?修养能有多高?情商能有多高?

二、家庭氛围会发生很大改变。在家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父亲对孩子的教诲将很难实现。

三、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男女观念夫妻观念产生影响。如果是男孩,从小生长在一个爸爸的权威可以被挑战的家庭,那么将来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他也会认为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话语权、对孩子的教育都将跟爸爸是一样的,爸爸没有权利教育孩子,也不会教育孩子,因此也不用教育孩子,这是家庭和谐的极大隐患。如果是女孩子,如果认为父亲在家里的地位就应该是这样的,将很难正视丈夫对孩子的教育,势必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家庭不幸福。

四、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孩子可能会更依恋信赖母亲,因而将来会形成更加信赖女性的性格,而对男性却缺乏依恋和信赖,这对男孩子来说性格上可能会更偏向女性化,对女孩子来说可能会对男性不感兴趣进而对择偶结婚生子也失去兴趣。这都会影响 社会 和谐和男女比例。

在这里,是需要所有妈妈好好反思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是对孩子言行举止最大的参考。爸爸的权威可以被挑战,爸爸的话可以不听,可能是因为孩子看到了妈妈的做法,在孩子心里爸爸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一,妈妈在爸爸孩子教育的时候出来替孩子解围。这样会让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种认知:无论爸爸怎样教训我,我都能从妈妈那里得到帮助,反正爸爸的教训不会发挥作用,是完全不用怕的,也可以不听。

二,妈妈直接否认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有些方法不妥,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巧妙纠正,千万不能直接反对。会让孩子在心理上觉得爸爸还教育我呢,他自己都不知道对错。这样,爸爸说话岂不是就可以不听了?

三,妈妈就教育孩子的事批评爸爸。当着孩子的面,妈妈批评爸爸,都会对孩子造成错觉,爸爸跟我一样,都会做错事,都会挨批评,咱俩都差不多,你凭什么就能来教育我批评我?

以上,妈妈应该反思。同理,在有的家庭,可能正好相反,孩子比较听爸爸的话,对妈妈“毫不客气”,道理差不多。

要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注意到父母双方的配合,才能做到对孩子具有双重说服力,夫妻关系还能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