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释"美"曰:"从羊从大."即羊大为美.从"美"的原始义看,"美"和"大"从一开始便紧密联系在一起.萧兵说:"美的原来含义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从文字学角度看,其实"大"的本义就是人.《说文》曰:"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在金文中,正面伸臂而立的人形为"大".这反映了先民在造字之初"近取诸身"的意识,他们一开始就萌发出以人自身为中心和以人为大的观念.这说明人类从文明曙光初照大地时,便把人自身与"大"联系起来.以硕大为美的审美倾向正显示了远古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然,人体美标准也不例外,它是人类人性苏醒后的自我审美观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深厚的心理积淀,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是指人体作为审美对象具有的美,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标准,并且因性别而异.在先秦时期,男女均以硕大为美,就男子而言,还包括威武之美.
人体审美意识是社会文化的折射,人体审美标准的确立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社会文化氛围.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文化心态也促使人体审美意识发生变化.
古代欧洲人的审美标准是:首先,面容各部分的比例必须匀称。他们将人的整个脸部分作三个部分:从头顶到眼睛,从眼睛到上嘴唇以及从上嘴唇到下巴,一张美丽的面容长和宽最佳比例为3:2。其次,一副“有特征的脸”,如笔直的或稍微下陷的鼻梁、低矮的前额和额骨上像一道弓状物的修长的眉毛。他们喜欢的嘴唇,近似当今人们所推崇的那种模式:颜色是纯天然的红色,下唇比上唇稍为丰满。而且,他们重视女性臀部,以“丰臀”为美,起源于对繁衍生育的要求。这种审美观,与古代中国人不谋而合。
人们在审美评价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或遵循某种尺度去衡量和评估审美对象,这种用以衡量对象审美价值的尺度,就是审美评价的标准。审美标准存在着相对性和差异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审美标准还存在着民族的、阶级的差异。至于审美标准的个体差异性更是普遍存在。审美对象的具体形象是变化多端、无比丰富的,同一阶级的各个成员的生活经验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各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不同,形成了各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味。表面看来,这种趣味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可言,为此,西方流传着“趣味无争辨”的说法。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更加夸大和歪曲这一点,出现了许多否定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主义美学正确揭示和解决了审美主观性与标准的客观性这一矛盾,指出审美趣味的个性无论怎样千差万别,终究是可以争辨的,评价趣味的高低、优劣,终究有着客观的标准。
审美标准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是由美的客观性决定的。不但美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关系也是客观地形成的,因而个人千差万别的主观感受中,总会这样、那样地反映出对象的客观审美属性的,反映着个体与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也就是说,总会积淀着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社会内容,普遍的、必然的社会历史之客观标准。
审美标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所谓“共同性”是异中求同的一致性;所谓“差异性”也是同中见异的差别性。世间没有绝对不变的审美标准,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审美标准,不过,变中有不变,差异中有普遍。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而具有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特点。或者说,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要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内容所规定和制约。
http://lib.zgc.gov.cn:85/~kjqk/lysfxyxb/lysf2002/0201pdf/020120.pdfhttp://jxmsgk.com/printpage.asp?ArticleID=641http://health.sohu.com/20040723/n221157224.shtml